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艾青詩選》讀書筆記600字篇一
幾十年來,在我國的詩壇上,有許多轟動一時的詩,往往不到幾年就失去了它的"現存性",這種短命的詩,多半是屬于缺乏藝術真誠和功利性強的制作。最近十多年也出現了不少這類短期效應的詩作。《向太陽》所以能成為一首經得住歷史嚴格刪汰的詩,正是由于它能使當今的讀者領悟到歷史的現存性和深刻的人生啟示。
在這一章節中,作者由昨日寫到嶄新的一天,太陽就象征著一種新的開始,一種解脫,一種釋放,一種期望。回想那段艱難的抗戰時期,國家,城市,村莊,小至以個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熱和黑暗之中。那個時期的人們向往太陽,向往太陽所象征的自由與解脫。最終有一天,初升的那輪太陽,發出了耀眼,卻又溫暖的光,人們最終獲得了自由,他們也虔誠的祈禱,這抹陽光能永不泯滅,給他們的后代,給炎黃子孫留下用他們殷紅的鮮血與蠟黃的皮膚混合成的,橘黃色的,太陽光。所以,作者說,太陽,是美麗的,也是永恒的。
在太陽下,詩人已完全超越了自身的一切痛苦的回憶,為我們展示出一片太陽光照之下的以往蠕動著痛苦靈魂的大自然的完美景象,歌頌了受傷戰士的高大的形象,詩人說,他“比拿破侖的銅像更漂亮”,因為這是陽光下最真實的姿態。廣場上,人們高喊,“看我們我們笑的向太陽”。少女們背著募捐袋,唱著清新的歌,太陽照著她們的,驕傲的突起的胸脯,和袒露著的兩臂,他們,她們,在陽光下,沐浴著午后的陽光,享受著陽光,珍惜著陽光。
這些發自胸腔的語言與歌聲,沒有任何渲染和夸張,痛苦已成為過去,平平實實的自白,更能使讀者能從詩的冷凝的情境中感觸到歷史的沉重和濃濃的抒情氣韻。
生命內部殘留的酸痛,只說明必須掙扎好久才能站立起來。這些誰都能真切理解的生理和心理的感覺都切切實實能引起讀者許多聯想和思考,因而使平實的詩句有了很大的張力和重力。事實上,這種交織著昨夜的傷痛和迎接黎明的生命蘇醒時帶淚的歡欣,絕不能認為只屬于以往是囚徒的詩人自我對人生的回顧。應當看作是一個為了拯救民族的危難和命運與千千萬萬祖國的兒女們奔走抗爭的赤子的心聲。
那個時期的人們,格外珍惜陽光,不是因為那時候的天氣不好,而是這陽光,是他們所奮斗而來的,而此刻的我們,在陽光的呵護下,是否也做到了珍惜陽光呢
我想這也就是愛國的意義,珍惜前人所留下的,發揚此刻所擁有的,就是為了,讓這抹陽光,照耀的更加絢麗,燦爛,耀眼。
《艾青詩選》讀書筆記600字篇二
艾青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著名詩人,艾青的詩既有古風又有現韻,把中華上下幾千年的語言文化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化成一種藍色憂郁。雖然我喜歡樂觀又豁達的詩,可艾青的一生經過很多波折,他的詩更多的是對祖國的熱愛及報效之心,所以我也喜歡!
我很喜歡艾青的現代詩,總覺得那些充滿滄桑的文字,讀起來熱血沸騰?!盀槭裁次业难劾锍:瑴I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這句詩在記憶里永存。
艾青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著名詩人,艾青的詩既有古風又有現韻,把中華上下幾千年的語言文化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化成一種藍色憂郁。雖然我喜歡樂觀又豁達的詩,可艾青的一生經過很多波折,他的詩更多的是對祖國的熱愛及報效之心,所以我也喜歡!
我很喜歡艾青的現代詩,總覺得那些充滿滄桑的文字,讀起來熱血沸騰?!盀槭裁次业难劾锍:瑴I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這句詩在記憶里永存。
天將降大任于世人也,作為祖國的希望,我們應該積極適應時代的發展,我們也要向艾青那樣熱愛祖國,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銳意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斗,頑強拼搏。把愛國之志變為報國之行。而我們目前能夠做到的,唯有努力學習,樹立信心,堅信自己的力量,要有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雄心壯志。
《艾青詩選》讀書筆記600字篇三
早就聽說艾青是著名的詩人,閱讀這本《艾青詩選》時還猜想,他的詩豪邁?還是像徐志摩的一樣委婉?都無從得知。這次就以一種未知的心態看完了這本書,心中不驚奇朵朵漣漪。
艾青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著名詩人,艾青的是既有古風又有現韻。把中華上下幾千年的語言文化完美的結合在一齊,化成一種藍色的憂郁,雖說我可能喜歡樂觀話得豁達的詩,可艾青的一生經過很多波折,可艾青的詩更多的是對祖國的熱愛與報效之心。從中提煉出詩人憂國憂民大情懷。
我很喜歡艾青的現代詩總覺得那些充滿滄桑的文字。讓人讀起來熱血沸騰,任時光荏苒,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句是在記憶里永存。
讀完《艾青詩選》這一本書讓我記憶最深的就是《我愛這土地》。艾青寫這首詩時正難國內當頭,這首詩寫出了艾青的憂郁。他的憂郁源自于農民的苦難,那里有濃烈的愛國之情。
作者用一只鳥的形象開頭,在個體上頭的渺小,短暫與大地生命的博大。永恒之間,是為表達自我對土地最真摯深沉的愛。把自我想象成是一只鳥,永遠不知疲倦地圍繞著祖國大地飛翔,永遠不停歇的為祖國大地而歌唱。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作為祖國的未來,我們應當進取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我們也要像艾青那樣愛祖國,樹立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銳意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而我們目前能夠做到的,唯有努力學習,樹立信心,堅信自我的力量,要保函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雄心壯志。
一生關心勞動者生活的艾青是重要的事,我想我得到的不僅僅是那個時代的悲慘生活照,更多的是關于那個時代的思考,以及我此刻生活的思考,會深思,就算少了盼望,我也會努力盼望我以后的夢想生活。
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今日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努力,明天為創造祖國輝煌未來貢獻自我的力量。
《艾青詩選》讀書筆記600字篇四
讀了艾青,我才第一次真真切切地體會到“精神”這個詞。它不必須非得是黑夜里肆意燃燒的火焰,也不非得是黎明到來時的曙光。一人、一紙、一筆,就足以道精神。
正如魚的化石,應對外界的事物變換始終沉默不語,但你卻不難想象在數萬年前,這條魚兒在水里是怎樣歡快地游。這就是精神,更是靈魂。你能從魚骨中看到江河湖泊,亦能從人眼中看出精神的光芒。
艾青如此。正逢新舊社會交替。應對舊社會的黑暗與恐怖,艾青從不吝嗇自我的鄙夷和痛恨,同他又極力追逐光明與期望。他的精神,是《啟明星》,驅散黑暗;是《向太陽》,向往陽光;是《春天》,期望完美;是《雪蓮》,純潔地應對人間丑惡。世間污濁我獨清,一把烈火向光明!
我何不想擁有這般精神誰人不想擁有這般靈魂
小時候看到街上的叫花子,眼神中沒有半點希冀,也看不見追求。我也曾聽到,一些小商小販,商討著等了以后開大超市。我開始思考,人是靠什么活著。讀了艾青,我明白了,人活的就是精神。一個人的所作所為,再怎樣偉大,也只能影響當代。而如果是他精神的偉大,卻能夠影響一批人一輩子。這就是精神的力量。
對于艾青來說,生命不息,戰斗不止,他與黑暗的斗爭永遠不會結束。對于他的精神來說,驅逐黑暗,迎來光明是他一生的追求。
新時代的人們,誰都得擁有這般靈魂!
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少年,必須有著艾青般的魄力與追求,在追逐光明的時候,不忘以自我的精神傳遞黎明的曙光。同時,我們更要有一個飽經風霜、不屈不撓的靈魂,不論踏足山巔,還是跌落低谷,我們都要時刻記著:精神不倒,人也不敗。
《艾青詩選》讀書筆記600字篇五
今年暑假,我有幸讀到了艾青先生所著的詩選。當我第一次捧起這本書的時候,我就被他那樸實無華的語言所吸引,他的詩不僅描繪了當時的歷史畫面,而且歌頌了勞動人民的偉大以及自己對“黎明”的渴望。
他的許多優秀作品都被選入了中學語文課本,如《大堰河--我的保姆》。這首詩抒發了對母親和故鄉的喜愛和懷念之情,還展現了婦女的悲慘命運和動蕩不安的時局。
在這本書中,對我而言,感觸最深的便是《光的贊歌》和《我愛這土地》。
《光的贊歌》顧名思義,是一首歌頌光的偉大的詩歌。艾青先生在這首詩歌中賦予了“光”大量的藝術內涵,太陽所照射的耀眼光芒,正義人士所散發的人格光芒,勞動者所迸發的創造光芒,還有未來曙光所放射的光芒。光所擬化的形象無一不是現實生活中的模板,當我讀完后,一種激情昂揚的情感久久難以釋懷。我們身邊的每個人都是一道光,為照耀自己的同時,也幫助他人,照亮自己未知的路途,一步又一步艱難地探索著,最終找到指引黎明的那一道曙光。
《我愛這土地》中,艾青先生把自己比作一只鳥,高興地歌唱家鄉的種種景物,用自己嘶啞的喉嚨吶喊著對土地的熱愛。而那一句“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震撼到了我。每個人對于家鄉的記憶,絕不是三言兩語言就可以概括的。我們對家鄉對親人應當以最真摯的感情去懷念去敬愛,他們哺育我們,讓我們得以生存成長。所以家鄉這個詞,我們理應深埋心底,不能割舍。
合上書,激動的內心久久不能平復。書中的字里行間所抒發的情感,歌頌的偉大品質,不正是我們閱讀《艾青詩選》的精髓嗎?(曹亦軒)
《艾青詩選》讀書筆記600字篇六
“一堵墻,像一把刀,把一個城市切成兩半,一半在左邊,一半在右邊,”一句話,一個比喻,營造出一種凄涼悲憤的氣氛,語氣用詞中能夠深深體會到一種恐懼與一種凄涼,被侵略的恐懼,孤獨無奈的一種凄涼,體現出一種隱隱約約的熾烈的心情,深思才明白,他對異族情感有著深刻理解,對異族蘊涵著深厚的感情。
是艾青,曾在中國詩歌史上書寫過兩段輝煌的樂章的艾青。
他融匯了民族與世界兩方面的美學價值,把現代詩推進到繼“五四”以后的第二高峰的,他憑借更為激昂的熱情和更為成熟的藝術手法引起世人的關注。
艾青的詩大都表現出對土地,對人民的喜愛。他的《我愛這土地》中的“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涌著我們悲憤的河流,這無止境地吹刮著激怒的風,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暖的黎明……”能讓人深深地體會到愛國之情的強烈。詩中可見他對于時代生活和人民總是那么的質樸與純真,從中表現出他坦蕩的赤子的忠誠。
他的詩也有對光明的追求與呼喚。呼喚《太陽》,呼喚《黎明》,他追求用最淺顯的語言表達出深厚的感情,他以全部的感情氣勢磅礴地謳歌了“只知放射,不求報償”、“大公無私,照耀四方”的光明,著力鞭撻了“凝固得像雪花崗巖”似的黑暗。這些具有真率、樸素、單純、明快的有獨特風格的詩中袒露出他對政治與人生的極高的見解,有極高的美學價值。他的詩有的慷慨悲憤、深沉凄涼,有的如行云流水、淺吟低唱。無論怎么樣,人們總能感覺他作品上籠罩著一層憂郁,但又并不是憂郁導致的頹廢,仍有蓬勃向上的感情。他后期的詩作《傘》、《鏡子》等,感情平實而有熾烈,想象新奇而又自然,形象鮮明而有概括,詰言口語化而有音韻美。各種特色互相聯系和互相依存,形成了鮮明的意境,正是他詩歌藝術的魅力所在。
中國土地上的這束光同時也照亮了世界。他的詩描繪那種人類共同的情感,超越了國家與民族的界限,關懷整個世界,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認可與歡迎。
智利詩人魯達稱艾青為“中國詩壇的泰斗”,法國政府授予他“法國文化藝術最高勛章”……他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他以中國人的詩情,將世界上愛詩的人聯系在一起。這是詩人藝術創造的產物,滾滾的詩情與時代的脈搏一起跳動,風格截然不同于20世紀80年代—90年代風靡詩壇的朦朧詩和新生代詩。
艾青是特殊的,也是唯一的。他是中國土地上的光芒!是世界上最強烈的光芒。
《艾青詩選》讀書筆記600字篇七
《艾青詩選》是艾青的詩歌選集,其中的詩歌是艾青經歷了“五四”運動,才寫出來的。從詩歌的風格上,能夠看出艾青先生在解放前激昂、奔放、進取,反對黑暗歌頌光明;建國后一如既往地歌頌人民、禮贊光明。
在“五四”戰斗之前,艾青寫出來的詩歌一般是描述太陽、火炬、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現出艾青對舊社會的黑暗與恐怖的病恨以及對黎明,光明期望的向往與追求。而在建國后艾青的詩還在歌頌人民的勞動資料更為廣泛,思想更為渾厚,情感更為深沉,手法更為多樣,藝術更為圓熟。
從艾青的愛國心,我想到了那時的中國還涌現出很多的愛國者……
徐悲鴻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從小學畫畫,1919年徐悲鴻到巴黎深造在那時中國落后留學生備受欺凌。之后徐悲鴻憋足了學習的勁兒,勢為祖國爭光。徐悲鴻在1924年畫展引起了轟動,使整個美術界震驚。
魯迅從青年起就立下了“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宏偉志向,這證明了有志不在年高,他自覺地把自我的一切獻給解放事業。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著甘為孺子中”為傳頌的名句。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魯迅逝世后,全國人民給他獻上了“民族魂”的大旗,這正是人民對他中肯貼切的評價。
這就是魯迅與徐悲鴻的愛國之心,而我們從他們的品質中我們能夠學到: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一個國家的期望全在我們少年的身上。所以同學們努力學習,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完美,讓一個富強、民主、禮貌的中國,永遠屹立在世界強國之林。
《艾青詩選》讀書筆記600字篇八
艾青詩選是我國現代詩人艾青所發表的詩詞的選集。
艾青的一生也算是跌宕起伏。在他念小學時,爆發了“五四”運動,又受到愛國主義、科學與民主的啟蒙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影響,使他的寫作風格也隨之變化,在獄中的一段時間里更是使它“棄畫從文”。
他的作品分為兩類,一類是建國前,一類是建國后。
建國前,他的作品比較樂觀,也批判諷刺黑暗勢力,像《透明的夜》寫作方向,進取樂觀,沒有消極,思想。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先是贊美了大堰河以及我對大堰河養育我的感恩之情,下文筆鋒一轉,寫了大堰河的死,痛斥侵略者的無理與作者的慚愧心理。
建國后,他同樣歌頌光明,但他寫作題材更加豐富,寫作手法與技巧,也更加靈活。并且每一篇文章的敘事性比較強烈,思想深度也更加深入,如《鏡子》這篇文章從一面小小的鏡子引申出自我的問題思考深度更加深入。
總之,艾青詩選是一本語言簡單易懂,具有必須思想深度的書。
《艾青詩選》讀書筆記600字篇九
艾青,浙江金華人,曾在鄉下的保姆家中寄養所以對土地和民眾產生了依戀的感情。他的求學之路比較坎坷因與父親的意愿相違背而被中斷學費。在他早期的作品中大多流露出一種沮喪憤懣的情緒,在他一段習畫的經歷中他所構成的色彩感和立體感的思維方式對他之后的詩歌創作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
這本詩選在資料中介紹并闡述了他們的觀點。他們認為1937——1941年是艾青創作的高潮期,也是他最高藝術成就的集中體現,而早期和后期作品則是鋪墊,過渡和結束。詩選基于客觀評價高潮期作品選用較多,早期和后期更像是扮演著一種陪襯的主角。雖然這種取舍讓本書看起來有點失衡但作者的藝術成就也會更加突出。詩選也著重挑選作者抗戰時期的短詩,短詩的地位在作者的一生當中不容忽視。
在導讀中了解到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因為各種復雜的原因,艾青的詩歌進入了一個較長的停滯期,沉悶期雖然這期間也創作了不少作品但大多價值不高。進入新時期之后艾青重新復出創作出了很多影響很大的詩篇。而與他高潮期創作的作品相比進入晚年期的這些詩篇感情比較沉郁,內斂,深沉手法更為樸素自然,缺點就是藝術感染力沒有以前那樣強烈了。
讀完這本詩選我發現艾青的詩擅長用色彩感強烈,立體感鮮明的畫家眼睛和藝術手法,與大地,太陽北方廣袤的泥土,民眾痛苦的臉色等意象結合。艾青與大多數早期現代派詩人不一樣也有益于某些鄉土派詩人。艾青創作的題材,緊貼民族和民眾情感,具有史詩眼光和視野,他也善于捕捉重大歷史事件和時代情緒,借以概括中國某一特殊時期的整體感受和思想感情,傳達出中華民族最強烈的內心境緒。
艾青是一個一向在文學道路上奮斗的人有過沉淀但他又重新綻放光彩我們在學習上也要學習他的這股沖勁。
《艾青詩選》讀書筆記600字篇十
暑假,很喜歡躺在陽臺的躺椅上,依傍著落日晚霞的余暉,吹拂著偶爾掠過的微風,傾聽著旁邊樹上夏蟬的吱唧,有時就在這樣的環境中去品讀艾青的詩,我沒有機會處在艾青的那個時代中,而眼前的環境又是如此優雅愜意,我肯定不能完全體會到艾青當時的心境該是有多么的復雜、悲痛和無可奈何,然而從他的詩句的點滴中我依舊能夠深深地感受到那種悲切,一首作于1937年12月28日雪夜的《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再一次讓我見識到了在艱辛的歲月里掙扎的農人——那張被歲月與風霜的利劍折磨得充滿溝壑的臉,那根早已被生活的重擔壓彎了的脊梁,那雙因為對生活缺少期望的黯淡的眼眸。我感到的不是心痛,而是憐憫,我很同情那些由于無休止的戰爭的受害者,對于命運給他們帶來的磨難他們只能忍氣吞聲地理解,而我們這么旁觀者僅有嘆息和悲憫的權利。但當我讀到“中國的痛苦與災難,
像這雪夜一樣廣闊而又漫長啊”,我感到了悲痛,為這個在風雨中飄搖的民族,為這個千瘡百孔的國家感到悲痛,我想當時的作者肯定比我更加憤怒、惆悵和悲痛,否則怎樣會寫出“中國,我在沒有燈光的晚上,所寫的無力的詩句,能給你些許的溫暖么?”這般詩句。雪中的中國在顫抖,在哭泣,正當被黑夜籠罩住的中國又該如何找到前方的光芒。
一篇又一篇無聲的詩作,一點又一點充滿血淚的詞句,這些讓我這個無知的讀者時刻在期待著遲來的黎明。
最終,我和作者以及廣大的勞動人民等到了盼望中的曙光,一篇《黎明的通知》仿佛在向世間宣告被黑暗和痛苦吞噬的日子即將走向終結,而新生活的詩篇就要開啟,從作者的歡快雋永的文字間我讀出了字里行間流露出的那種喜悅,作者是光明的使者,將光明與喜訊傳播開去,“打開所有的窗子來歡迎,打開所有的門歡迎”,甚至是讓汽笛鳴響,讓號角吹響來歡迎,歡迎這讓中華四萬萬同胞歡呼的訊息,讀到此,才覺得一向繃緊的那根心弦此刻松了下來。
或許真的是一首詩一種心境吧,讀了《艾青詩選》里的很多詩,發現都是在感嘆人民生活的艱難困苦,為民族命運的擔憂和一向追求光明,當我遇見《盼望》時,我卻又是另一番心境。
都說我們的人生就像是在茫茫大海上航行的帆船,我們不僅僅是船長,還是水手,舵手,艾青說“一個海員最喜歡的是起錨所激起的那一片潔白的浪花,另一個海員最使他高興的是拋錨所發出的那一陣鐵鏈的喧嘩,一個盼望出發,一個盼望到達”,這是我最喜歡的詩句
之一,因為少了悲愴的氣息,呈現的是一種豪邁慷慨的氣魄。不管是盼望出發還是盼望到達,這樣的海員都是勇敢堅毅的,他們不怕遠方未知的驚濤駭浪,不怕前方的狂風驟雨,有了這份盼望,他們會果敢地克服即將面臨的任何艱難險阻。我捫心自問,我心里有這種盼望嗎?答案是模糊的,因為我并不能找到那份清楚的盼望。
記得在大一的一次大學生職業生涯課上,教師讓我們輕輕閉上眼,聆聽著優美的輕音樂,讓我們想著我們的未來,可是當時我的腦海中總是一片空白,我不明白將來會在什么樣的公司里工作,不明白可能會有怎樣的經歷,不明白將來的家是什么模樣……可當教師問道有多少人能夠清楚地看見自我的將來的生活的,我發現全班150人僅有4,5個人舉起了手,我認識到原先大學生對于自我的未來是如此的一無所知,就算是小學生也會大膽地想,但我們此刻都少了那種兒時的魄力了,兒時那種純真的夢想在如今看來好像成了荒誕的幻想。沒有了心中的盼望,我們便不會更加努力地生活,我和大多數人一樣感覺上了大學以后變得頹廢了,變得庸碌了,我以往多次尋求原因,可總是不了了之了,此刻我堅信了,真正的原因就是我們已經缺少的那份“盼望”。
讀完《艾青詩選》,我真正認識到了一個“用生命為祖國頌唱”的艾青,“一生關心勞動者生活”的艾青,最重要的是我想我得到的不僅僅是那個時代的悲慘生活的寫照,更多的是關于那個時代的思考以及我此刻大學生活的思考,我會深思,就算少了艾青所說的那清晰的“盼望”,我也會找尋近期的“盼望”,我會像那些海員一樣,盼望著我的大學生活的出發,盼望著我以后夢想生活的到達。
【本文地址:http://m.nehjyms.cn/zuowen/1916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