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風吹半夏篇一
炎熱的午后,火辣辣的太陽像是喝了點兒小酒,發起了洋癲瘋,它的臉紅撲撲的,發瘋似的炙烤著大地。整座城市真像一只巨大的蒸籠,吐出長而白的熱氣,大地似乎都要被熔化了。
呆在空調房里的我頓時覺得郁悶了,于是我決定出去散散步,可是我立馬后悔了我剛才所做出的決定。因為我剛一走出去,一陣翻騰的熱浪徑直撲在我的身上,在經過空調外機的又一次“洗禮”之后,身上那感覺可真夠火辣的。
走著走著,突然不經意間發現街上的行人竟如此稀少,于是我便徑直走向一條林蔭小道,去感受一下久違的陰涼。一陣風襲來,“風來了!”我近乎癲狂地叫道。可是那陣熱風不僅沒有帶來涼意,反而使我更加難受了。
就在我歸返之際,卻陡然發現一位小女孩坐在林蔭中間,輕輕地閉上她的眼晴,近乎忘我地傾聽著什么。可四周除了蟬鳴也就沒有別的聲音了,難道這聒噪的蟬鳴也那么好聽嗎?我出于好奇便呆呆地愣在那里,靜靜地望著她。可是她卻始終在傾聽著什么,很專注的樣子。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終于走到了她面前,疑惑地問道:“你在聽什么?”說著,一陣風便拂面而來。于是,她靜靜地回答道:“我在聆聽風的聲音。”我不禁有些生疑:“風是無色無味、無形的東西,并且飄浮不定,怎么可能會發出聲音?”小女孩對我的疑問并不在意,只是淡淡地答道:“不是用耳朵去聽,而是用心去聆聽。”
在小女孩的指引下,我也閉上了眼睛,用心專注而深情地傾聽著……風來了,當風拂過樹葉,便發出“沙沙”的聲音;當風吹起沙礫時,風又發出“呼呼”的聲音……風的聲音是干姿百態的,是豐富多彩的。當我回憶起自己以往忽略了風時,我才發現自己的無知。瞬時,四周的熱浪與蟬鳴也變得和諧起來,我頓感這個世界真美好,因為我聽到了它們特有的心聲。
當我準備感謝小女孩時,才發視小女孩的眼睛是那么地黯淡無光,她竟是個盲人!我驚詫萬分,一個盲人竟領悟到如此境界,真令我肅然起敬。
從此,我學會了聆聽風的聲音,聆聽大自然的心聲……
風吹半夏篇二
風,是一種很常見的自然景觀,沒有顏色,沒有味道,只有感覺。
一陣春風吹過,萬物都感覺到了溫暖,它們慢慢從深思熟慮中蘇醒過來。小草伸了伸懶腰,從土里迫不及待地鉆出來,渴望看到一個嶄新的世界。這時,我忍不住想起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就是這一幅畫面。湖從一塊水晶變成微波蕩漾的湖水,它的心似乎是被春風暖化了,從冰冷慢慢變得溫暖,看!小魚兒多快樂啊,在水里暢快地游著。
然而,夏風卻不經常來探望我們,只要它一光臨,我便會很高興,因為它把火辣辣的太陽給打敗了。這時,我們再也不會感到炎熱。但是,夏風只光臨了一會兒,它就走了。這時,太陽可就要得逞了,風一走,它馬上就要繼續“折磨”我們了。
比起夏風,我更喜歡秋風。春華秋實,一到秋天,又是滿枝頭的碩果累累,這下又有口福啦!這還不是多虧了秋風。秋風一拂過,樹上搖搖欲墜的金黃葉子,一起紛紛地往下落,猶如下了一場秋葉雨。當在外散步時,一個腳印一個腳印地走在葉子上,既有種濕噠噠的感覺又有種軟綿綿的觸感。秋葉路因此被我們的腳印踩地凹凸不平,不過,感覺更美了。
最讓人討厭的就是冬風了,找不到溫暖也找不到涼爽,反而找到了涼颼颼的感覺。搓不暖的手心,捂不暖的被窩。但是,只要冬風一來到,人們便認為春天就要來了,就像英國作家雪萊說得那樣: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看來,風的四季果然是美的。
風吹半夏篇三
看到老師給了這樣一個題目,我就一直在想:我的家風是什么呢?
回到家里,吃過晚飯,我依舊座在沙發上看電視,心里卻還在想:我的家風是什么呢?媽媽的聲音傳了過來:“你寫完作業了?”我沒動。眼前的電視被關掉了,“你現在應該做什么,不知道嗎?”唉!這句話我從上幼兒園時就聽得耳朵出了繭子了,去寫作業吧。“老毛病了,該做什么的時候就做什么,記不住嗎?”——這不就是我的家風嗎?
從小,該我寫作業的時候,電視從不開著,也沒任何雜音打擾我。每次都只能是寫完當天作業,才可以看電視或玩電腦,小學以前不管是冬夏,每天晚上8:00是必須睡覺的,想玩,門都沒有。現在初中了,也只能寫過作業就睡覺,只有周日才可以自由。原來父母想讓我養成:認真做事,規律科學的好習慣。
又想起來,每次家里來了客人,父母都教我如何打招呼,他們也是熱情招待;爺爺奶奶來了,媽媽總是做一大桌子好吃的,而且最好吃的菜總是在爺爺奶奶面前,螃蟹也是給他們最大的,而媽媽只是吃最小的。現在想想,這就不就是我們的家風之一:尊老愛糼,禮讓待客,謙和做人嗎?
這樣想起來,我仿佛記起了很多,我們全家人有時候在一起討論一下歷史,共同看一站到底,并搶答題,最后看誰對了;看最強大腦,討論那些神奇的記憶。
我從來聽不到父母講鄰里是非,也從不爭親朋得失。他們只是認真做事,認真做人。這也是我的`家風之一:做有益的事,做坦蕩君子,不做戚戚小人。
我想:我的家風,不正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的美德嗎:厚德載物,認真做事,中庸做人。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也要說:小家塑造大家,大家塑造國家,國家影響世界!
縱觀中華五千年歷史,中國早以禮儀之邦聞名于世界。孔子提倡:“仁者愛人”,以“仁愛”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愛護人、幫助人的思想,是社會和諧的重要因素。
而國家與國家之間也如此,有的國家總是以老大自居,總是希望別國亂起來,自己坐收漁利。總是不能以“仁愛”的心態對待別人,今天挑點事端,明天做點手腳。這不正是中國人嗤之以鼻的小人行徑嗎?
呼吁大家都從現在做起吧,用我們民族的精神去影響世界,讓世界早日“仁愛”起來吧!
【本文地址:http://m.nehjyms.cn/zuowen/3093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