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學習通篇一
酷貝拉是什么?它是一座仿真城市,里面設有各種各樣的職業,能讓我們體驗工作的樂趣及艱辛,還能讓我們感受到賺錢的辛苦。
好,我正式開始找“工作”了。首先,我應聘當上了蛋糕師。上崗前的姐姐教我們怎么做一個精致完美的蛋糕。姐姐發給我們每人一個蛋糕胚子。我先涂上一層白白的奶油,再用奶油筆畫上奶油花邊,漂亮極了!我拿起巧克力筆,在奶油面上畫了幾顆愛心,用夾子夾了幾個蘋果片、獼猴桃和火龍果,美味的蛋糕就完成了,姐姐還教我們怎樣包裝,系上繩子……看著這精致美味的蛋糕,我心中有說不出的喜悅!
第一個工作完成了,我領了工資之后,又開始找第二個“工作”,我選擇了當“育嬰師”,姐姐教我們怎樣當一個溫柔細心的小“育嬰師”。
姐姐先讓我們換上護士服,再讓我們去洗干凈手,呵呵,原來當“育嬰師”還要這么講究啊!走進房間,我輕手輕腳地朝嬰兒床走去,看一看這些可愛的小寶寶,姐姐讓我們到嬰兒床里抱一個小寶寶出來,我隨便抱了一個,乍一看,沒有睫毛,是個男嬰,不行不行,我想要個女嬰,找了一會兒,終于看到一個可愛的女嬰,我抱起她,走到桌子前,姐姐說:“小寶寶頭朝后的話,正確抱姿應該是一只手托住她的頭,另一只手抱住她的屁股。”姐姐檢查了大家的抱姿后,感覺差不多了,就繼續講第二個抱姿,如果想把小寶寶介紹給客人的話,正確的抱姿應該是:“一只手抱住她的肚子,一只手放在小寶寶的'屁股下,讓她坐在你手上,這樣寶寶會覺得更安全,更舒服一點”。這個動作我練了很多遍,可是手要不就放上了,要不就放下了,總是做不到育嬰姐姐那么好,但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我多次練習后終于學會了這個動作,感覺很有成就感哦!
不久,工作結束了,我換下了護士服,領完工資后,開心地想:這次我可學到了不少知識呢!
今天既好玩,又學到了知識!酷貝拉,真給力!
學習通篇二
水稻專家袁隆平精于科研,愛好多元,勤奮學習,孜孜不倦。如此一個忙于科研的專家,都遵循自己的愛好,不斷學習,于我們,自然沒有理由不多多學習、廣泛學習的。
大概自小學開始,多數人就被灌輸“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思想,可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全面發展?
人需生存,也需生活,也該需要生活。通過讀書或其他途徑,獲得一技之長,便得以生存,解決生計。但人生不能只有生存生計,人也不能只為生存生計而活。高質量的生活,不是只有物質享受,更重要的是精神享受。而提高生活質量的最有效辦法,就是不斷學習,多學、廣學,充實自己。
“不想跳好舞的歌手不是好演員”,說到全面發展,讓我聯想到一個詞——“斜杠青年”。“斜杠青年”身兼數職從事不同行業,正是廣泛學習,全面發展的好例子。有一人,他是舞者,是主持人,是演員,又愛好滑板和摩托,還把愛好也變成了職業——他也是一名職業摩托車手。精于舞蹈,又身兼數職,涉獵廣泛,不斷學習新東西,嘗試新事物,充實著生活,也充實了人生。他不失為一個全面發展的成功例子。
學海無涯,時代變遷。或許我們每天都在接觸新事物,這世界之大,可供我們學習的東西數不勝數,我們不一定每天都有收獲,但我們每天都在成長。在學校,我們學習理論知識,學習如何與同學、老師相處,在社會,我們學習如何處理人際關系和各種問題。其實,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在學習,都應該學習。如果不及時學習,更新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就容易落后于發展潮流。當今中國,吸取歷史教訓,深化開放,推進改革,不斷學習經驗,向前向好發展,推動現代化強國建設。
小到個人,大到國家,都要通過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來謀求自身發展。學習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所以,我們要勤奮學習,廣泛學習,不斷學習,要學得精,學得廣,學得久,學得好,充實自己,充實人生,做一個有用、有趣的人。
學習通篇三
儒家思想里有個重要的概念叫做格物致知,在近代西學東漸的過程中尤其受到學人推崇。所謂格其物,致其知,一些鴻儒們把它解釋成探究事物原理從而獲得知識的一種學習方法。對于中國自然科學的發展,它可謂功不可沒。
探究式學習解開了唯書是論的枷鎖,讓部分搖頭晃腦的老頭兒們從浩如煙海的經史子集中走了出來,開始觀照外在的客觀現實。接接地氣,說說人話。用現實去印證書本,甚至是反駁書本。這種傳統延續了下來,并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中悄然復蘇。當然,這種跨度幾十年的隔代遺傳是有風險的,于是就出現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種變種。
我國自上世紀70年代起恢復了,對這個失而復得的事物,廣大教育工作者顯然還需要一段很長的磨合期。就像一個曾經離家出走的孩子,突然有一天回來了,滿臉胡茬,又長了喉結,連叫爸的聲音都變了,一下就陌生疏離了。
對于怎樣進行教學、教學的重點和目的是什么,設計者們莫衷一是。學習科學知識?塑造學生人格?全面發展?術業專攻?或者更直接一點:考個好大學?
其實事實也證明,考個好大學一直被人們當作教學的目標,并且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還會繼續被主流教育所認可遵循。
最近十幾年里教育口號迭出,素質教育之后又冒出了一個教學界新寵探究式教育。
這讓我想起了當年全國風風火火地推行素質教育改革,各個學校里也應景地貼滿標語響應。口號聽起來很激動人心,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剛開始老師還給我們上上德育課,帶我們在操場上跑兩圈兒。臨近期末之后,體育課全拿來當自習課用了。至于升學班,則直接取消了這些課。
高考不考的書都是閑書,高考不考的課都是閑課。高考不考的探究,也都是作了無用功。所以,大多數時候,所謂的探究學習,也不過是一場大家心照不宣的集體表演而已,走個過場,為改革論者加點底氣。即使探究出了自己的個性見解也是枉然,因為高考閱卷老師都是按標準答案給分的。
無論教學花樣怎樣翻新,高考的取材方式一成不變,一切都是紅藥水、藍藥水,治得了潰瘍化膿,除不了病根。
分數本位的教學模式雷打不動,不管怎樣探究,都會是小沈陽的褲子跑偏了。
【本文地址:http://m.nehjyms.cn/zuowen/3028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