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可加熱的保溫飯盒怎么用篇一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節能環保功能性建筑材料的幾種代表材料,并對新型節能環保功能性建筑材料的應用場景進行研究,最后展望了新型節能環保功能性建筑材料的發展趨勢,為節能環保功能性建筑材料的發展、應用與推廣提供資料參考。
[關鍵詞]節能環保;功能性;建筑材料;性能研究
中圖分類號:tu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12-0145-01
在國家政策的推動和支持下,在材料工程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很多新型的節能環保材料投入市場,并得到推廣和應用。由于施工單位對材料的性能和使用方式不了解,在節能環保材料的使用中經常出現一些問題,這嚴重影響了新型節能環保材料作用的發揮,并影響了新型節能環保材料的應用和推廣。
一、幾種常見的新型節能環保功能性材料分析
1、石膏建筑材料
石膏是一種比較傳統的節能材料,相比于其他建筑材料,其煅燒能耗更低,其材料的制作能夠實現能源的節約。除此以外,石膏相比于混凝土等材料,還有著可循環利用的優點,能夠極大的減少工程建設中建筑垃圾的生產量,實現對環境的保護和資源的充分利用。石膏還有著無毒無害的優點,并具有優良的耐熱和耐火性,能夠滿足多種使用環境的裝飾和建筑施工需求,是一種值得廣泛推廣和應用的優秀材料。
2、廢棄的植物纖維
植物纖維來源于廢棄農作物、植物和木材,是一種來源廣泛的可再生材料。我國陸地面積廣博,不僅擁有著大面積的農田,還有著異常豐富的植物纖維資源。將植物纖維在加工,能夠有效的激發植物纖維的性能,并通過技術處理滿足裝飾、建筑施工等不同的施工需求,具有巨大的應用和發展前景。
3、泡沫玻璃建材
泡沫玻璃同樣是新型節能建筑材料的一種,泡沫玻璃來源是廢棄的玻璃。將廢棄的玻璃回收、加工成節能建筑材料,能夠實現對廢棄玻璃剩余價值的挖掘,在避免廢棄玻璃亂丟污染環境的同時,變廢為寶。泡沫玻璃技術在生產中也十分環保,不會產生廢氣、廢渣和廢水,因而其生產再加工符合環保材料的要求。隨著我國城市化的不斷推進,玻璃已經成為城市垃圾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對廢棄玻璃的回收利用。
4、膜材料
膜材料有著極高的透光率,其作為一種新型環保節能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能夠實現對自然光線的充分利用,從而降低建筑照明用電量。膜材料還有著導熱性低、保溫性能好的優勢,具有極佳的保溫隔熱性能。除此以外,膜材料還有密度小、質量輕、耐久性好、抗紫外能力強等優勢,在西方發達國家有著廣泛的應用。
二、幾種節能環保材料的應用方式
節能環保材料在建筑工程中應用比較廣泛,包括裝飾工程、圍護結構體系、門窗、墻面施工和設計中均有著廣泛的應用。
1、裝飾裝修工程中的應用
節能環保材料在裝飾工程中的應用極為廣泛,包括地板、涂料、板材等,都有著節能材料的身影,并搶占了一定的市場份額。諸如泡沫玻璃、膜材料、石膏等材料,其本身就具有特殊的視覺效果,在裝飾工程中的應用,能夠極大的提高裝飾工程的施工質量。除此以外,諸如復合地板、節能環保涂料、節能化學建材等在裝飾工程中的應用,不僅效果較好,并且有著更低的造價,其材料循環的特性,還能夠有效的避免浪費,推動了現代裝飾工程的發展。
2、節能環保圍護材料
幕墻、保溫墻體均為墻體圍護結構,在墻體材料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節能環保材料在圍護結構中應用越來越廣泛。優秀的圍護結構,不僅美觀大方,還有著卓越的保溫隔熱性能。相比于傳統圍護材料,新型節能型材料在圍護結構中的應用,不僅成本和造?r更低,而且視覺效果更好。例如,在現代幕墻工程中,就經常出現新型節能環保材料的身影。在大型建設工程中所使用的太陽能光電板,同樣是一種能夠實現對電能綜合利用的節能型圍護材料。
3、節能環保門窗
門和窗,是建筑必不可缺的結構。門發揮著溝通室內外的作用,窗子能夠在幫助人們實現自然采光的同時,通過適當通風,使建筑獲得更優質的室內空氣環境。門窗是建筑通風和與室外溝通的關鍵結構,其節能性是否達標,將影響建筑的能耗。普通門窗隔熱保溫性能差,其在關閉期間仍然會與外界有比較明顯的熱量交換,這會加大室內空調和供暖設備的能耗,不符合節能設計要求。現如今,隨著材料技術的發展,保溫節能門窗使用越來越廣泛。這些節能環保型門窗不僅更加美觀,而且具有極佳的保溫隔熱性能,能夠降低室內外溫度交換效率,從而降低建筑室內空調系統能耗。在建筑設計中,不妨加大節能環保門窗的應用,雖然節能環保門窗造價較高,但從長遠來看,其經濟效益仍然比普通門窗優秀很多。
4、節能環保墻面材料
新墻體材料改革實施以來,在墻面工程中,環保節能材料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墻面工程中所使用的材料,不僅需要符合節能設計要求,還必須保證其防火性能達標。除此以外,為了保證建筑墻體的保溫隔熱功能達到設計要求,在墻面工程中選用的新型節能材料,還要求具有較好的保溫性能。現代的建筑節能環保墻面材料,包括節能環保漆和節能環保敷設材料兩種,不同的節能環保材料,具有不同的適用性。炎熱的南方地區,適用于節能環保涂層材料,而北方更適用于節能環保敷設材料。節能環保材料在墻體工程中的應用,不僅提高了墻體工程的經濟性,還極大的提高了施工的環保性,為新墻體材料改革的推進做出了貢獻。
三、新型節能環保材料的發展方向
1、節能環保材料價格逐漸走低
在國家政策鼓勵、技術進步和產業鏈不斷成熟的背景下,節能環保材料的產量越來越大,其價格也越來越低。節能環保材料價格的走低,極大的提高了人們在建筑工程中應用的積極性,并搶占了大部分傳統材料的市場份額,成為建筑材料市場的新寵。
2、性能不斷提高
節能環保材料是伴隨著材料技術的發展而發展的,在材料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在市場需求的驅動下,在政策的鼓勵與支持下,節能環保材料制造技術發展迅猛。很多先進的技術被迅速投產、建設,這極大的提高了市場上節能環保材料的性能。在當前的建筑材料市場中,具有優越保溫、防潮、隔熱、透光、阻燃等功能的節能環保材料比比皆是,為我國建筑工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3、對市場針對性更強
由于節能環保建筑材料品類多,并且功能齊全,因此能夠適應更為廣泛的市場需求。在當前的材料行業市場中,節能材料的開發和銷售,與區域環境、氣候和人文特點關系密切,通過這種細分的市場操作模式,不僅為企業帶來了更多的利潤,還為不同地區的人們提供更加符合其需求的優質材料。
4、施工過程中更高的技術標準
隨著節能建筑材料生產日益精細化,為了追求最佳的視覺效果和功能效果,節能型建筑材料對施工技術的要求更加嚴格。這極大的提高了節能型建筑材料的使用效果,提升了節能型建筑材料的口碑與信譽,從而為節能型建筑材料的推廣打下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節能型建筑材料已經走入千家萬戶,在實現資源和能源節約的同時,為人們創造了更加優質的生活和家居環境。相信隨著節能型建筑材料生產技術的進步,和節能型建筑材料市場認可度不斷提高,節能型建筑材料將會為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周亞愚.新型節能環保功能性建筑材料的性能分析[j].建材發展導向:下,2016,14(5).[2] 王菊,彭興民,wangju,等.新型節能環保功能性建筑材料的性能分析[j].城市建筑,2014(15):229-229.
可加熱的保溫飯盒怎么用篇二
1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主要對策
1.1科學規劃,合理配置
在對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進行科學的規劃時,必須要有相關的法律保障,并且要能夠明確的規定出相關的編制程序,以及利益參與者。利用法律來對水資源的開發利用進行定位,從而來增強水資源規劃的權威性。另外,一些水資源開發保護的規定也有效的指導了水資源的規劃,這十分有利于保障生態環境用水,并極大的提高了生態用水的利用率。水資源規劃的主要編制程序是:要能夠確定問題以及機會,并且要對各個區域內部的水資源情況進行全面的調查與預測。根據調查的結果編制多個可以選擇的方案,對不同的方案進行比較評估,最后選擇出合理的方案。在對水資源進行規劃時,相關的利益參與者也要參與到其中,共同對水資源問題進行處理,這樣可以充分的體現出每一個利益群體的意愿,能夠有效保證規劃的順利實施。水資源規劃對水資源的管理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在水資源的配置方案中,對用水量進行了合理的控制,并且確定了環境流量,促進了水資源調控工作的進行。另外,水資源的合理配置,能夠促進我國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還可以為一些水利工程的建設提供科學合理的項目參考依據,對水利工程的順利建設提供科學的指導,從而促進水資源的可持續性利用。
1.2加強水土保持工作,減少水源污染
隨著社會工業化的發展和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水資源受到的污染越來越嚴重,這對我國水資源的利用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對水土保持進行綜合治理,就能夠起到凈化水質、減少水污染的作用,如在江河的源頭、水資源豐富地區等開展生態修復工程,通過植被來對水進行降解和滯流,使水流中的有機污染物含量得到有效地降低:在工程的坡面實施綠化和人工造林,既提高了土壤的降雨滲入量,又避免了土壤的滑坡、下泄等水土流失現象,這些都可以減少水資源的污染,提高了水質。
1.3提高農業用水的利用率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生產的用水量在全國用水總量中占73.4%,但是,農業用水的平均利用率卻很低,只有40%左右。主要是我國的農業灌溉多數是采用“土渠輸水,大水漫灌”的方式,浪費了大量的水資源,因此,在農田水利中加強水土保持工作,完善和改進灌溉系統,實施滴灌、管灌、噴灌等節水型的灌溉措施,同時對產業結構進行合理地調整,就能夠節省下大量的農業用水,對提高農業的灌溉用水利用率有非常明顯的效果。
2結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水資源的需求量也逐漸提高,但是由于我國對水資源利用缺乏合理的設計與規劃,不僅使水資源的污染破壞進一步加劇,而且還對生態平衡造成了不利的影響。因此,當前社會,在對水資源進行開發利用時必須要制定相應的科學規劃,對水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以降低水污染,促進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推動經濟的發展。
可加熱的保溫飯盒怎么用篇三
引言
溫控智能風扇可以感知環境溫度,自動調節風扇的轉速,半導體制冷片制冷,達到調節環境溫度的功能。該風扇有兩個檔位,高速檔:當環境溫度高于設置溫度時,制冷片工作,轉速加快;低速檔:當環境溫度低于設置溫度時,制冷片不工作,轉速降低。該風扇性能優良,可應用于實際生活。
1系統概述
該風扇以stc89c52單片機為核心,通過ds18b20對環境溫度進行檢測,利用lcd 1602顯示當前溫度,半導體制冷片制冷進行溫度調節,從而實現了風扇隨外界溫度智能調速以及降低環境溫度功能。
該系統包括控制模塊、溫度檢測模塊、顯示模塊、制冷模塊、風扇調速控制模塊、電源模塊等。
2硬件設計
硬件設計主要包括控制模塊、溫度檢測模塊、顯示模塊、制冷模塊、風扇調速控制模塊、電源模塊的電路設計。
2.1控制模塊
單片機作為該系統的核心部件,采用stc89c52單片機,控制lcd1602顯示,接收ds18b20采集到的溫度來控制風扇調速和制冷片工作。
2.2溫度檢測模塊
該系統采用ds18b20溫度傳感器,ds18b20抗干擾能力強,精度高,可以全數字溫度轉換及輸出,檢測溫度范圍為-55℃~+125℃溫度信息經過單線接口送入或送出,使用方便
2.3顯示模塊
該系統采用lc d 1602顯示模塊,單片機的p0口連接lcd 1602數據端,p3.5,p3.6,p3.7連lc d 1602的使能端和控制端
2.4制冷模塊
制冷片采用電流換能型半導體制冷片,它的主要功能是當外界溫度高于設定溫度上限時制冷。
2.5風扇調速控制模塊
風扇調速是根據外界溫度與設定溫度比較進行調速的_當外界溫度高于設定溫度時,風扇高速運行,外界溫度低于設定溫度時,風扇低速運行。
2.6電源模塊模塊
為f使制冷效果好,選用tec4-12705型半導體制冷片,其工作電壓和電流分別為12vsa。市電降壓選用次級電壓30v電流sa的變壓器,降壓后經d1~d4整流,c1,c2濾波,然后由lm7805為大功率三極管2n3773基極提供基準參考電壓。lm7805的公共端外加穩壓管zd1作偏置電壓,使穩壓器輸出12vsa直流電源
當電路故障引起輸出電壓超過15v時,因r1上的壓降使晶閘管單向可控硅scr觸發導通,此時電路中的熔絲熔斷,穩壓電源無輸出而得到保護。
3軟件設計
本系統采用c語高編程,主程序實現溫度檢測和顯示、風扇轉速調節、制冷片制冷控制等功能主程序流程。
4結束語
木系統以stc89c52單片機為控制核心,實現了風扇自動調節風扇轉速,降低環境溫度功能。利用單片機實現的智能溫控風扇,性能可靠,成木較低,適合大眾消費,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可加熱的保溫飯盒怎么用篇四
摘要:可持續發展是現代社會的主潮流,森林經營管理也需要在其背景之下才能進行。根據資料顯示,有的林權狀態很不適合森林經營管理,很難收到相應的收益。特別是對于一些小面積的經營,這種經營會出現很大的風險,不能夠持續發展。針對于這些情況,我國就更加需要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森林經營管理理念。下面根據一些資料通過介紹可持續發展的情況和相關經營管理的具體原則來說一下我國森林發展的前景。
關鍵詞:森林;可持續發展;經營管理
根據我國的國情,以前很多地區都處于一種靠山吃飯的類型,憑借天然的地理資源來獲取收益。森林的發展之所以發展成為部分個體經營的狀況,就是因為一些地區的森林管理有很大的不足之處,造成了很嚴重的自然問題。現在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國的經濟狀況相對好了很多,對于自然資源的要求相對可以輕松很多。這樣就促進了對于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發展,不但能夠科學的獲得相應的利益,同時也是一件有利于自然環境的事情。
1森林管理的不足之處
1.1管理體制上的問題。由我國的國情決定,林業的發展在最開始的時候是一項很能促進社會發展的資金收入。剛開始的時候它和鐵路等都是同一等級的,是一項管理非常嚴格的國家資源。森林的管理工作也因此出現,很長一段時間里,森林管理工作主要就是為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大量的原材料,還可以為國家賺取很多外快,同時林區的經濟來源主要就是靠著木材的出售。剛開始的時候,由于對森林保護的認知度不夠,導致大部分林區出現空地,這是由于森林管理人員對于林區的樹木只砍伐不栽種。在原本的管理者眼中,森林有自我恢復能力,砍伐的樹木在一段時間之后就會恢復,這樣也更加導致了森林資源的加速流失。不僅僅是相關的工作人員的問題,還有就是不法分子的亂砍亂伐,導致森林資源急劇下降。綜合上面的原因,我國的森林資源由于管理的不足,導致總體資源量的下降,同時這也是一種極大的浪費。
1.2森林資源輸出不平衡。雖然我國地大物博,但是也不得不承認我國很多地區的資源并不是很豐富,特別是林業資源。在林業上,森林資源的分布相當的不均勻,我國的樹木主要是集中在西南和東北兩個方位。這也導致了用木材量比較大的東南沿海地區無法很容易得到木材。這樣的話就要進行相當復雜的交流才能保證相關的木材不足的問題的解決,但是不同地區的管理層又有不同的想法,這樣想要讓木材達到相對的平衡就變得更加艱難了。還有就是不同的領導追求不同的經濟效益,很多情況下就是追求一些表面上的利益,從來不考慮以后的林區發展情況。這樣也使得全國的經濟市場在木材上的輸入輸出極其的不平衡。
2森林的可持續經營管理
2.1可持續發展的總體原則。
可持續發展在森林上來說總的就兩個方面,首先是生態系統上的可持續發展,這對于自然的發展是很有利的;其次是管理系統的整體性,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對森林進行管理。對于可持續發展的森林,它的生態系統本身如果沒有人為條件的干預,只會更加符合自然規律。所以對于人類管理下的森林來說,我們需要做的最好的是就是盡可能地減少人為因素帶來的影響,或者說盡可能地去彌補人為的因素。所以在管理過程中,放在最首位的是生態系統的發展。相關的管理者在進行相應的工作時,需要注意的是要以生態學的研究方向作為主要的管理手段,這樣才能夠使得生態系統的發展是相對的可持續發展狀態。還有就是在進行工作時,一定要經常性作出檢查,這樣才能夠保證在出現相關的生態系統破壞時做出相應地應對措施。同時也可以增加相應的分析資料,盡可能的為生態系用的研究提供可參考數據,也為研究經營管理措施中的避免生態系統損傷作出實質性資料。除了要對于生態系統進行管理外,還需要注意的是森林的管理層的完善性。也就是說在管理森林的時候,從多角度出發,通過相應的經營手段和經營方式進行管理,最終得以確定整個生態系統的整體發展趨勢。具體的來說就是對于生態系統本身,不單是要通過木材的生產獲得經濟效益,還可以通過別的經營手段來獲得利益,比如一些森林景觀之類的。在景觀和生態系統兩個方面的結合下,整個的森林系統管理就顯得很清晰了,一面景觀一面生態,很具有層次感。這樣的層次感不但規劃時方便,在管理的時候也簡單得多,由于生態本身的自身功能,還可以減少對生態整體結構的全面把握。總的來講,生態系統結合管理系統共同實現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1]
2.2可持續發展利益原則。
可持續發展是有利的,主要是可持續發展本身的可持續性、可持續發展對公眾的好處還有就是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合理性。可持續性除了森林本身的生態系統帶來的自我恢復里以外,還有就是相關的人為措施增加恢復的速度。這樣的話可以增加森林本身給相關部門帶來的木材的恢復速度,同時也能相對的增加產量,因為恢復力的增加,產量也可以在不破壞生態系統的前提下隨之增加。這樣的可持續原則只要堅持就可以做出一套很長遠的獲利方案,當然了,森林的資源不僅僅是樹木而已,還有一些別的產物,特別是對于一些植物,都可以通過這種可持續發展手段進行管理。這樣才能夠通過可持續發展性的管理獲利區域來帶動整個森林的可持續發展。為公眾的利益一定要考慮在內,因為對于人類社會來說,不管是可持續發展還是別的,都要想著對人群有利的方向發展,不能只滿足于眼前的少數人的利益。對于林區的情況就是經營管理目標以及措施要符合當地社會的長遠利益,可以積極鼓勵當地社會來參與管理,為森林的經營管理獻計獻策,從而得到社會上的公益支持。還可以通過相關教育活動,提升社會大眾對可持續性經營的認識,這樣對于宣傳森林可持續性是很重要的。可持續發展既然是長久的措施,就需要與其周圍的人群相融合,所以森林經營應當與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相互協調統一,不但要確定森林的可持續性,還要保證當地社會經濟隨著發展。[2]
2.3發展需要注意的原則。
對于相關的管理階層而言,再進行管理時一定要注意,不能解決的問題不要隨便下決定,一定要找相關的專業人士或者進行嚴謹的分析之后再說,否則有很大的可能性會對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謹慎性原則要求森林經營管理以生態合理性、經濟可行性、社會滿意性為基礎,對于相關經營管理措施對社會、經濟以及生態的影響,管理者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并統籌各方面信息,對經營效果做出客觀的預測和評價。我們必須明確,森林經營管理活動對森林生態系統、社會以及經濟的影響是深遠的,因此,森林經營管理應當堅持謹慎性原則。
3結論
森林的功能在環境方面就是可以固氮、保持水土、凈化空氣等等,在文化方面、人類生活供給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所以隨著現在環境問題的逐漸升溫,森林的問題也變得越來越重要,森林的可持續發展也是森林能夠更加有效率地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途徑。森林的管理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政策,都是根據各自的國情而定,我國雖然已經提倡可持續發展很久了,對于森林方面的可持續發展還是有些不足。現在也有相關的政策作為保障,相信森林的經營管理一定會很好的融入可持續發展理念。
參考文獻:
[1]賴昌巧,聶珍臻等.淺談森林資源經營與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4(24):234-236.[2]張學勇.淺析現有林權架構下的森林可持續經營[j].四川林業科技,2012(4):93-94.
【本文地址:http://m.nehjyms.cn/zuowen/2999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