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工厂在线观看_99久久99_日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_两性午夜视频_欧美成人h_草逼一区

最新名詞解釋企業 名詞解釋組織(精選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5-24 08:50:33
最新名詞解釋企業 名詞解釋組織(精選5篇)
時間:2023-05-24 08:50:33     小編:cyyllee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名詞解釋企業 名詞解釋組織篇一

“兩會”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簡稱。每年3月份“兩會”先后召開全體會議一次,每5年稱為一屆,每年會議稱x屆x次會議?!皟蓵闭匍_的意義在于:將“兩會”代表從人民中得來的信息和要求進行收集及整理,傳達給黨中央,“兩會”代表是代表著廣大選民的一種利益的,代表著選民在召開兩會期間,向政府有關部門提出選民們自己的意見和要求。地方每年召開的人大和政協也稱為兩會,通常召開的時間比全國“兩會”時間要早。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簡稱人民政協)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中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一種重要形式。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中國各族人民經過長期的革命斗爭,在新中國成立前夕,由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團體、各界愛國人士共同創立的。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政治協商制度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少數民族和社會各界的代表,對國家的大政方針以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問題在決策之前舉行協商和就決策執行過程中的重要問題進行協商 并通過建議和批評發揮民主監督作用的制度。政治協商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為組織形式。

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隆重舉行,宣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正式成立。參加會議的有46個單位的代表共662人。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這三個為新中國奠基的歷史

性文件。會議還通過了關于國旗、國歌、國都、紀年等項決議,會議選舉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的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當時還不具備召開普選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條件下,肩負起執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的重任,完成了建立新中國的歷史使命,揭開了新中國歷史的第一頁。迄今為止,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舉行過九屆全國委員會會議。

人民代表大會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

中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在中國,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國家的重大事項由人民代表大會決定。行政機關負責執行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法律、決議、決定。法院、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分別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

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中國憲法規定,年滿18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除依法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外,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為保證國家的權力真正掌握在全體人民手中,代表在履行職責時,必須反映和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代表有權依法提出議案、審議各項議案和報告、對各項議案進行表決,在人民代表大會各種會議上的發言和表決受法律保護。

中國憲法和法律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五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每年舉行一次,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每年至少舉行一次。

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主要有四項:立法、監督、人事任免、重大事項決定。這也是中國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行使當家作主權利的主要體現。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主要職權有四項:

1)討論、決定本行政區域的重大問題(通常稱為重大事項決定權)。包括審查和批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預算以及執行情況的報告;討論、決定本行政區域內的政治、經濟、教育、科學、文化、衛生、環境和資源保護、民政、民族等工作的重大事項。

2)監督本級人大常委會和“一府兩院”的工作(通常稱為監督權)。包括聽取和審議本級人大常委會和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工作報告和專題匯報;改變或者撤銷本級人大常委會的不適當的決議和人民政府不適當的決定和命令;監督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上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決定、決議在本行政區域內的貫徹實施。

3)選舉、罷免本級國家機關領導人員(通常稱為人事任免權)。選舉本級人大常委會的組成人員,選舉本級人民政府正、副職領導人員,選舉本級人民法院院長、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選舉上一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并有權罷免經本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上述國家機關領導人員。選出或罷免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須報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提請該級人大常委會批準。

名詞解釋企業 名詞解釋組織篇二

1.中學生物學教學論 :中學生物學教學論是由生物學、教育學、心理學和教育技術等諸多學科相互交叉、滲透形成的,兼有文、理學科特點的學科課程,課程內容主要涉及中學生物學教學的基本理論、教學策略、教學手段及教學方法。其主要任務是研究生物學教學中教與學的原理,探究生物學教學活動規律。

2.生物科學素養:生物科學素養是指公民參加社會生活、經濟活動、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所需的生物科學知識、探究能力以及相關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它反映了一個人對生物科學領域中核心的基礎內容的掌握和應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礎上不斷提高自身科學素養的能力。包括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3.科學素養:指了解進行個人決策、參與公民和文化事務、從事經濟生產所需要的科學概念和科學過程。

4.探究:“探究”即探索研究,努力尋找答案,解決問題。追求知識的確鑿性。

5.教材和教科書:教材是教師為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在教學活動中使用的、供學生選擇和處理的、負載著知識信息的一切手段和材料。從表現形式上來看,它既包括以教科書為主體的圖書教材,又包括各種視聽教材、電子教材以及來源于生活的現實教材等

教科書是根據課程標準編寫的系統反映學科內容的教學用書。它是最具代表性的核心教材。所以它只是是教材的一種,與之并行的還有大量的教學輔導用書、各種視聽教材、電子教材以及來源于生活的現實教材等。

7.備課:備課是對教學工作進行的整體安排,教師在教學前所做的一切準備工作,通稱為教師備課。

8.說課:是教師對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依據進行口頭闡釋或書面呈示的過程。

9.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以學習小組為基本組織形式,按小組接受任務,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分工合作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活動。

10.學習:學習是指學習者因經驗而獲得知識或者引起行為、能力、心理傾向較持久的改變的過程。

11.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主體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所要達到的預期學習結果。

12.教態:是教師所特有的外在的各種素質的綜合體現,它通過教師的表情、態度、姿勢、動作和語言、服飾等得到表現。13.教學策略;教學策略:在教育心理學中是指教師教學時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學習,從而達成教學目標所采用的一切方法。

14.教學技能:教學技能是指教師運用已有的教學理論知識,通過練習而形成的穩固、復雜的教學行為系統。

15.提問技能:提問是通過師生的相互作用,檢查學習、促進思維、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和實現教學目標的一種主要方式.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師生互動的重要教學技能.16.語言技能: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最主要的保證,教師必須對教學內容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加以組織、潤色,并且用準確、生動和富于啟發性的語言表達出來,以便學生的理解和接受。

17、生物實驗教學:是通過一定的儀器、設備或藥品的處理對生物體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進行有目的、有重點地觀察和研究的教學過程。

18、常摸參照評價:是指在某一集團中,以集團的平均狀況為基準,來評價被評對象在這個集團中所處的相對位置的評價。

19、教育調查法:是研究者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已有教育事實的現實狀況和歷史狀況進行收集、整理、分析,從而了解教育現狀、發現教育現象之間的聯系、認識并探索教育發展規律的方法。20.正板書與副板書

21.難度與區分度

22.信度與效度 23.課程標準

24.生物課程標準

名詞解釋企業 名詞解釋組織篇三

1名詞解釋題

1信息化:信息化指由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前進的動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整個社會通過普遍地采用信息技術和電子信息設備,更有效地開發信息資源,使信息資源創造的價值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例逐步上升直至占主導地位。

2信息系統:信息系統是一個人造系統,它由人、硬件、軟件和數據資源組成,目的是及時、正確地收集、加工、存儲、傳遞和提供決策所需的信息,實現組織中各項活動的管理、調節和控制.決策支持系統:決策支持系統是一種以計算機為工具,應用決策科學及有關學科的理論與方法,以人機交互方式輔助決策者解決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決策問題的信息系統。

4系統:系統是由處于一定環境中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基于組成部分結合而成并為達到整體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5數據:數據是記錄下來可以被鑒別的符號,它本身并沒有意義。數據經過處理仍然是數據,只有經過解釋才有意義。

6mis戰略規劃:mis戰略規劃是一個組織的戰略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mis長遠發展的規劃。

7原型法:原型法是計算機軟件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本著系統開發人員對用戶需求的理解,先快速實現一個原型系統,然后通過反復修改來實現管理信息系統。u/c矩陣:u/c矩陣是用來進行子系統劃分的一種方法,它利用過程/數據矩陣(也稱u/c矩陣)來表達過程和數據類之間的關系,矩陣中的行表示數據類,列表示過程,并以字母u(use)和c(create)來表示過程對數據類的使用和產生。

9業務過程:業務過程指的是企業管理中必要的邏輯上相關的、為了完成某種管理功能的一組活動。

10“自下而上”的開發策略:“自下而上”的開發策略是從現行系統的業務狀況出發,先實現一個個具體的功能,逐步地由低級到高級建立mis的一種策略形式。

11“自上而下”的開發策略:“自上而下”的開發強調從整體上協調和規劃,由全面到局部、由長遠到近期,從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出發來設計信息系統的一種策略形式。

12結構化系統開發方法:結構化系統開發方法是在生命周期(life cycle)法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管理信息系統開發方法。與生命周期法相比,結構化系統開發方法更強調“從上到下”,注重開發過程的整體性和全局性。

13面向對象方法:面向對象方法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它以類、類的繼承、聚集等概念描述客觀事物及其聯系,為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了全新的思路 14管理業務流程圖:管理業務流程圖是一種表明系統內各單位及人員之間業務關系、作業順序和管理信息流動的流程圖。

15數據流程圖數據流程圖是一種能全面地描述信息系統邏輯模型的主要工具,它可以用少數幾種符號綜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統中的流動、處理和存儲情況。

16表格分配圖:表格分配圖是一種用來描述管理部門將業務單據(或報告等)復印多份分發到多個部門的過程的圖表。

17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是在調查的基礎上對項目開發從經濟、技術和管理等方面進行分析,最后確定項目開發是否必要和可行的過程。18業務流程:是指為完成企業目標或任務而進行的一系列跨越時空的邏輯相關的業務活動。19業務流程重組:是運用信息技術對企業業務流程作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徹底的重新設計,以提高生產率和效益:

20數據字典:是關于數據的數據庫。它對數據流程圖上各個元素作出詳細的定義和說明。

2l判斷樹:是用樹形分支圖表示處理邏輯的一種工具;它的左部各分支代表條件,最右邊一列表示應采取的決策行為。

22功能結構圖:功能結構圖是按系統功能的從屬關系構成的圖表,它從功能的角度描述了系統的結構。最上層是系統的目標,越下層功能越具體。23數據關系圖:數據關系圖也稱輸入一處理一輸出圖(ip0圖),反映數據之間的關系:數據由哪里輸入,經過什么處理,得到哪些輸出數據。24模塊化:模塊化是指在系統設計中將信息系統設計成由若干個規模較小的、功能較簡單的、易于建立和修改的模塊的方法。25處理流程圖:在處理流程圖中人們將信息系統流程圖中的部分處理邏輯進一步展開和具體化,不僅列出了處理功能的名稱,而且使用各種符號規定了處理過程的各個步驟。

26代碼:是代表事物名稱、屬性、狀態等的符號:

27文件設計:就是根據文件的使用要求、處理方式、存儲的數據量、數據的活動性和設備條件等合理地確定文件類別,選擇文件介質,決定文件的組織方式和存取方式。

28系統的可靠性:指的是系統可以連續工作的時間。29結構化程序設計方法:是指導人們用良好的思想方法設計程序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對任何程序都設計成由以下三種基本邏輯結構組成的程序:順序結構、循環結構和選擇結構。

30順序結構:是一種線性、有序的程序結構,它依次執行各語句或模塊。31循環結構:是重復執行一個或幾個模塊,直到滿足某一條才終止的程序結構。

32選擇結構:是根據條件成立與否來選擇程序執行通路的一種程序結構。問答題

1什么是知識管理?

答:關于知識管理的定義很多,下面列出三個供參考。(1)知識管理是以信息為基礎的活動,通過組織性學習創造知識。(2)知識管理是系統地處理、尋求理解和使用科研部以創造價值。(3)知識管理是將所有的專業知識,包括文檔中的和人腦中的掌握起來,用到能夠產生最大效益的地方去。

2什么是管理控制信息?答:管理控制信息又稱戰術級或策略級的信息,是使管理人員能掌握資源利用情況,并將實際結果與計劃相比較,從而了解是否達到預定目標,并指導其采取必要措施以更好地利用資源的信息。3信息化從哪些途徑促進工業化的發展?

答:信息化正在從以下一些途徑促進工業化的發展:(1)新興信息技術產業。(2)用信息技術改造和提高工業的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3)為工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減少污染、增加商機創造條件 4試回答信息系統和管理系統的關系.答:管理系統是信息系統的環境,它們相互影響、相互交流,信息系統的輸入來自環境,輸出則影響環境。

5目前信息系統可分為哪兩大類?每類包括哪些部分?

答:目前信息系統可分為作業信息系統和管理信息系統兩大類。其中作業系統包括業務處理系統、過程控制系統和辦公自動化系統;管理信息系統則包括了信息報告系統、決策支持系統和執行信息系統等。6試舉例說明企業戰略信息用于哪些決策.答:企業戰略信息往往用于確定新產品投產、停產、新廠址選擇、開拓新市場等

7為什么說信息是有價值的?

答:信息是經過加工并對生產經營活動產生影響的數據,是勞動創造的,是一種資源,所以信息是有價值的。

8管理信息系統有哪些基本要素?有何特點?

答:基本要素:系統的觀點、數學的方法、計算機技術。特點:全面收集系統反映目標和運營情況的數據、利用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通過數學模型的應用進行預測和控制,從而支持管理決策。9簡述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統。

答:管理信息系統是一個以人為主導,利用計算機軟硬件、網絡通信設備以及其他辦公設備,進行信息的收集、傳輸、加工、儲存、更新、維護和使用,以企業戰略、提高效益和效率為目的,支持企業高層決策、中層控制、基層執行的集成化的人機系統。

10請簡要說明管理信息系統主要功能。

答:管理信息系統除了具備信息系統的基本功能外,還具備預測、計劃和輔助決策等特有功能。具體是:(1)數據處理功能。包括數據收集和輸入、數據傳輸、數據存儲、數據加工和輸出;(2)預測功能。運用現代數學方法、統計方法和模擬方法,根據過去的數據預測未來的情況;(3)計劃功能。根據企業提供的約束條件,合理地安排各職能部門的計劃,按照不同的管理層,提供相應的計劃報告;(4)控制功能。根據各職能部門提供的數據,對計劃的執行情況進行監測、檢查、比較執行與計劃的差異,對差異情況分析其原因,輔助管理人員及時以各種方法加以控制;(5)輔助決策功能。采用各種數學模型和所存儲的大量數據,及時推導出有關問題的最優解或滿意解,輔助各級管理人員進行決策,以期合理地利用人財物和信息資源,取得較大的經濟效益。

11簡述管理信息系統有哪些作用?

答:管理信息系統具備數據處理、計劃、預測和輔助決策功能,具體作用表現在:用統一標準處理和提供信息,排除使用前后矛盾的、不完整的數據;完整、及時地提供在管理及決策中需要的數據;利用數據關系式分析數據,客觀預測未來;向各級管理機構提供不同詳細程度的報告,縮短分析和解釋的時間;用最短的時間提供盡可能精確、可靠的信息,以便決策者選擇最佳的實施方案,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12知識管理與信息管理有何聯系?

答:知識來源于信息,是對信息的提取、識別、分析和歸納,因此信息管理是知識管理的基礎,知識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信息管理只是將各種各樣的信息以一定的方式匯總、組織起來,方便人們進行查詢和檢索,然而如何由信息產生知識,即如何利用數據信息取得知識,再利用知識獲得最大的利潤和效益,則是知識管理的內容,知識管理就是企業對其所擁有的知識資源進行管理的過程

13怎樣理解管理信息系統是一個人機交互系統?

答:mis是一個由人、計算機等組成的能進行管理信息收集、傳遞、加工、存儲、維護和使用的系統。各級管理人員既是mis的設計者、制造者、使用者,同時也是系統的組成部分,對mis的應用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在mis中必須高度重視人的因素。

14如何深刻認識管理信息系統不僅是技術系統,同時又是社會系統?

答:就其功能來說,管理信息系統是組織理論、會計學、統計學、數學模型及經濟學的混合物,它全面使用計算機技術、網絡通信技術、數據庫技術等,是多學科交叉的邊緣技術,因此是技術系統。從社會技術系統的觀點來看,mis和組織結構之間是相互影響的,引進mis將導致新組織結構的產生,而現存的組織結構又對mis的分析、設計、引進的成功與否產生重要影響,其影響因素包括組織環境、組織戰略、組織目標、組織結構、組織過程和組織文化。所以管理信息系統既是技術系統,同時也是社會系統。15為什么說組織規模是管理信息系統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答:因為組織規模決定著管理信息系統應用的目標和規模,在管理信息系統建設上,根據組織規模確定系統的規模和目標是系統分析人員的首要任務。16“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兩種mis的開發策略各有何優缺點? 答:“自下而上”開發策略的優點是能保證最終的系統可以運行——盡管所開發的系統不十分完美;缺點是缺乏整體的優化,并且開發過程中,存在大量的重復工作?!白陨隙隆钡拈_發策略的優點是整體性和邏輯性強;缺點是復雜、繁瑣。

17什么是企業流程重組?

答:從管理信息系統開發的角度講,企業流程重組就是站在信息高度,對企業流程的重新思考和再設計,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括在系統規劃、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施與評價等整個規劃與開發過程之中。18結構化系統開發方法的優缺點是什么?答:結構化系統開發方法的優點是注重開發過程的整體性、全局性,因此特別適合開發大型mis;缺點是開發過程繁瑣,周期長,難以適應環境的變化。

19原型法優缺點是什么?答:原型法的優點是簡易,用戶容易接受;缺點是返工現象特別嚴重,不適合開發大型系統。20系統戰略規劃的作用和內容各是什么?

答:系統戰略規劃的作用是合理利用信息資源(信息、信息技術、信息生產者),以節省mis投資;明確mis的任務;為將來的評估工作提供依據。內容包括mis的目標(mis應實現的功能)、約束(實現mis的環境、條件)及總體結構(由哪些子系統構成);組織的現狀(包括軟硬件、人員配備及開發費用等);業務流程的現狀、存在的問題、流程重組等;對影響規劃的it發展的預測。

21系統分析應做好哪幾項工作?

答:系統分析的具體工作主要是:a.詳細調查;b.對資料作系統化分析;c.提出新系統的邏輯設計。

22處理邏輯的定義包括哪些內容?

答:處理邏輯定義應寫明處理邏輯名稱、編號、簡述、輸入、處理過程、輸出和處理頻率。

23在系統分析階段,為什么要分析數據變動頻率的大小?

答:數據變動頻率的大小與將來進行數據庫文件設計時采用何種文件有關,通常將變動頻率最小的、固定屬性的數據存放在主文件中,把個體基本不變,但數據的值是頻繁變動的固定個體變動屬性的數據存放在周轉文件中,而把個體和其值都是頻繁變動的隨機變動屬性的數據存放在隨機文件中。24可行性分析報告應包括哪些基本的內容?

答:可行性分析報告的內容包括:a.項目概況;b.項目目標;c.開發項目所需資源和預算安排;d.期望的效益; e.關于可行性的結論。25系統詳細調查中,有關系統輸出方面,應調查哪些問題?

答:系統詳細調查時,有關輸出方面,系統分析人員應調查:原系統的輸出(包括輸出報告、查詢內容、決策方案等)是什么?輸出的目的是什么?哪些輸出可以合并或取消?目前輸出的精確度如何?是否有必要進一步提高?如何提高?

26系統開發時,為什么要把系統劃分為子系統?

答:把系統劃分為子系統,可以簡化分析和設計工作,因為子系統之間的接口明確以后,每一子系統的設計和調試,可以基本上互不干擾地獨立進行,將來修改或擴充系統時也不至于改動局部而牽動全局。27什么是管理業務流程圖?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管理業務流程圖是一種表明系統內各單位、人員之間業務關系、作業順序和管理信息流動的流程圖。系統分析人員可以利用它找出業務流程中的不合理部分(如迂回等)。

28管理業務流程圖在抽象信息流的作用方面有何不足之處?

答:管理業務流程圖雖然形象地描述了信息的流動和存儲情況,但并未完全把信息流抽象出來,其中夾雜著許多物質的要素,如產品,圖樣等。為了實現計算機應用,還必須繪制數據流程圖。29什么是數據流程圖?它主要反映什么情況?

答:數據流程圖是全面描述信息系統邏輯模型的工具,它反映的是信息在系統中流動、處理和存儲的情況:

30系統分析階段進行數據存儲分析具體包括哪些內容?

答:在系統分析階段進行數據存儲分析的內容包括:a.對原系統的存儲內容進行分析,如分析原有單據、賬冊,研究其設置的必要性和增刪其數據項的方案;b.考慮是否有必要增加新的存儲文件,如有必要則提出初步的方案;c.為便于檢索,確定和增加代碼項。做這些工作的目的是為將來系統設計階段的數據庫設計或文件設計做好準備: 31系統分析報告中應寫入哪些主要內容?

答:系統分析報告中應包括:對原系統的分析、新系統邏輯模型的描述、對新系統信息量估算、新系統的數據處理方式以及設備選用初步意見等。32什么是邏輯校驗?試舉例說明。

答:邏輯校驗是校驗數據的邏輯性或邏輯關系,例如檢查月份是否超過12,如果超過12,就是輸入的月份有錯。33程序設計說明書應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答:程序設計說明書應包括:程序名、所屬系統及子系統名、功能、數據關系圖、輸入文件和輸出文件的格式和程序。34什么是代碼?為什么要設計代碼?

答:代碼是代表事物名稱、屬性和狀態等的符號。代碼可以為事物提供一個慨要而不含糊的認定,便于記錄、記憶、存儲和檢索,節省時間和空間,提高處理效率。

35系統設計報告應包括哪些內容?

答:系統設計報告中應包括總體設計方案、代碼設計、文件設計和輸入輸出設計方案,以及程序設計說明書。

36為了保證系統的靈活性,在系統設計階段,應貫徹何種重要的設計思想? 答:為了保證系統的靈活性,系統設計中應盡量采用模塊化結構,目的是提高各部分的獨立性,盡量減少各子系統之間的數據依賴性。模塊化是一種重要的設計思想。

37什么是模塊化設計思想?試述其具體做法。

答:模塊化設計思想是把信息系統分解成一些規模較小的、功能較簡單模塊,這些模塊具有自己的相對獨立性。模塊之間的相互聯系則通過一定的方式予以規定和說明。模塊化可以明顯提高系統的靈活性,建立、修改、擴充都更方便。

38系統響應時間指的是什么?

答:系統的響應時間是從用戶向系統發出一個作業請求開始,到系統處理后給出結果的時間。39什么是功能模塊?

答:信息系統中由計算機完成的某項具體工作的部分稱作一個功能模塊。小的功能模塊可能是程序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大的功能模塊則可能包含一組程序。

40系統設計的任務是什么?

l答:系統設計的任務是按照系統分析階段提出的邏輯模型的要求進行系統的總體設計和具體的物理設計。

41用結構化程序設計方法設計程序時,程序由哪幾種基本的邏輯結構組成?

答:用結構化程序設計方法設計程序時,程序由順序結構、循環結構和選擇結構三種邏輯結構組成。

42程序員編寫程序的主要根據是什么?

答:程序員編寫程序主要根據系統設計階段已編寫出來的程序設計說明書。43系統實施階段包括哪些主要工作內容?

答:系統神話階段的主要工作內容包括:物理系統的實施、程序設計與調試、人員培訓、系統轉換和評價等。44對程序設計的主要要求有哪些?

答:程序設計應滿足可維護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和程序效率等要求。45試述結構化程序設計的優點。

答:結構化程序設計把任何程序都設計成順序結構、循環結構和選擇結構三種邏輯結構組成的程序。由于這種程序結構的邏輯性強,各組成部分獨立性強,所以便于理解、修改、擴充和推廣。

46試述非貨幣指標在評價管理信息系統中的重要意義,并舉例說明。

答:在評價管理信息系統的指標體系中有許多是不能直接用貨幣指標來衡量的,例如減少手工計算量和抄寫量,減輕繁瑣重復性勞動等,但這些效果往往十分重要。因為,管理人員從繁瑣的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以后,就可能有更多的精力去考慮改進管理問題。所以說,非貨幣指標在評價mis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47程序調試包括哪兩方面的內容?

答:程序調試的內容包括語法調試和對程序進行邏輯檢查兩個方面。48用新研制的管理信息系統替換原有系統通常采用何種方法?

答:用新系統取代舊系統通常采用平等轉換的方法,即新舊兩系統同時運行,對照兩者的輸出,利用原系統的正確數據來檢測新系統

名詞解釋企業 名詞解釋組織篇四

名詞解釋

第一次文代會: 1949年7月2日,來自全國各地的800多名代表云集北平,出席第一次文代會。大會歷時二十天,會議期間,毛澤東和朱德等中共領導人到會祝賀,周恩來為大會作了政治報告。周恩來把這次大會稱為各路文藝工作者的“大團結,大會師”:“是從老解放區來的與新解放區來的兩部分文藝軍隊的會師,也是新文藝部隊的代表與贊成改造的舊文藝的代表的會師,又是在農村中的,在城市中的,在部隊中的這三部分文藝軍隊的會師”。

第一次文代會“主要的目的”是“共同確定今后全國文藝工作的方針與任務,成立一個新的全國性的組織” 周揚關于解放區文藝運動的報告《新的人民的文藝》是把解放區文學當作新中國文學的楷模來論述的,根據他對解放區文藝成就的概括,“新的人民的文藝”就是:要選擇“新的主題”,使“民族的、階級的斗爭與勞動生產成為作品中壓倒一切的主題”;塑造“新的人物”,即寫“人民中的各種英雄模范人物”;采用“新的語言、形式”,使“語言做到相當大眾化的程度”。在這一價值目標的引導下,寫重大題材和主題,塑造英雄形象,追求語言、形式和風格上的民族化和大眾化,它們構成新中國文學創作的時代特色和總體風格。茅盾關于國統區文藝情況的報告《在反動派壓迫下斗爭和發展的革命文藝》談到了國統區文藝的“顯著成績”,但更加側重的則是對“創作方面的各種傾向”的清理和對“文藝思想理論”中“各種缺點”的批評。報告對新文學發生30年來持續論爭的一系列文藝問題作出了蓋棺論定式的判斷,將“人道主義”、“個人主義”、“小資產階級的思想觀點”、“歐美資產階級文藝的傳統”、“形式主義”等等視為文藝理論上“模糊與混亂的現象”的“基本根源”,國統區文學與解放區文學的文化差異被表述為“舊時代”同“新時代”的差異,從反面為解放區文學做了鋪墊。

第四次文代會:全稱“第四次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1979年10月30日至11月16日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的中心議題是:“研究如何進一步解放文藝生產力,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文藝事業,團結廣大文藝工作者更好地位為實現四個現代化服務” 周揚主持了開幕式,大會由茅盾致開幕詞。鄧小平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大會致祝辭,鄧小平在《祝辭》中再次批判了“文藝黑線專政論”,肯定了十七年的文藝路線和成績,高度評價了新時期初期三年來的文藝工作,提出了“人民需要藝術、藝術更需要人民”的著名論斷,并對新時期文藝工作的任務、文藝發展的道路、文藝工作的領導都作了闡述和指示。周揚在題為《繼往開來,繁榮社會主義新時期的文藝》的報告中回顧了三十年的文藝發展艱難歷程,闡述了三十年來文藝發展的經驗教訓(如何處理好三大關系:文藝與政治的關系、文藝和人民生活的關系、文藝繼承與革新的關系),指明了文聯和協會的職責,提出了文藝工作者新時期的六大光榮任務,是一篇具有歷史意義的文獻。

會上,茅盾當選為全國文聯名譽主席,周揚當選為主席,巴金、夏衍等十一人當選為副主席。這次大會基本上統一了文藝思想認識(特別是對三十年來文藝路線的認識),總結了經驗教訓,明確了新時期文藝發展的方向,對新時期文藝春天的到來起了巨大推動作用;大會健全了文聯和各協會的機構,明確了職責、選舉了領導、恢復了工作、保證了文藝工作的正常、健康的發展。

“中間人物”:是指那些處于英雄人物和反面人物之間的人物,有批評家把中間人物的特點概括為“不好不壞,亦好亦壞,中不溜兒的蕓蕓眾生”,其代表性人物有梁三老漢、嚴志和、亭面糊、小腿疼、吃不飽、賴大嫂、糊涂涂、常有理等。這類人物從政治上看,屬于既不進步,也不反動的階層;從思想品格上看,屬于不夠覺悟,有待提高的階層;從人物性格上看,屬于性格較為復雜、較為矛盾的人物。由于人物的性格復雜,充滿矛盾,所以在當代文學作品中,這類人物往往刻劃得比理想化的英雄人物和漫畫化的反面人物要生動得多。1962年8月,中國作家協會在大連召開農村題材短篇小說創作座談會,邵荃麟在發言中對文學創作現狀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寫中間人物”的主張。但整個說來,反映中間狀態的人物比較少。兩頭小,中間大;好的、壞的人物都比較少,中間狀態的人物是大多數;文藝教育的主要對象之一是中間人物,應該注意寫中間狀態的人物。這一觀點在“文革”前夕就受到批判,“文革”中更是被打成“反革命修正主義文藝主張”,邵荃麟因此受到殘酷迫害,含冤而死。

青春寫作:雙百方針提出后,首先響應并突破禁區的并不是資深的、在文學界已經確立了地位的作家,而是在四五十年代之交成長起來的作家。這些作家成長的社會環境,接受的信仰、文學影響,都與理想主義有關,他們“不成熟”使他們不理解中國的復雜性,看到的是理想和現實的矛盾。他們是以年輕的眼光對現實發出質疑。因此,我們將這些寫作稱為青春寫作。

干預生活:與一位蘇聯作家奧維奇金和他的“特寫”有密切的關系。奧維奇金是在斯大林1953年逝世后被介紹到中國的蘇聯作家,他的特寫由于揭露了蘇聯現實生活中的矛盾,特別是對官僚主義的揭露,對中國作家產生了一定的影響。1956年初,中國作家協會舉行座談會,“學習蘇聯作家勇敢干預生活的精神”作為一個口號被明確提出來,用以克服當時文學創作中“回避斗爭與不能真實描寫生活等現象”。1956年《人民文學》相繼推出的劉賓雁的特寫《在橋梁工地上》和《本報內部消息》及其續篇,連同那些批判官僚主義的作品都是“干預生活”的文學,“干預生活”的寫作潮流也因此成為“百花文學”的標志。

知青文學:是指作家與上山下鄉有緊密聯系、反映一定時期中個人特定歷史境遇的文學。知青作家的共同點,在1968年至1969年間曾在廣大鄉村插隊落戶,或在農場勞動,“文革”中和返城后的遭遇,是其情感抒發和文學表現的主要聚結點。知青文學這一概念在形成過程中,自覺排斥了“頌歌”的成分,也未把傾向于表現精神主體的白洋淀詩歌納入其中。這樣實際上就變成了知青小說的同義詞,例如孔捷生、鄭義、葉辛、梁曉生、張承志、張抗抗、王安憶、李銳、柯云路、韓少功、肖復興、史鐵生、阿城、李曉、朱曉平等的小說。

《今天》:解放后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私人出版物。1978年10月,芒克、北島、黃銳商量籌辦一份文學刊物。12月23日,取名為《今天》的創刊號以油印的方式出版。藝術追求表露出某種藝術野心,和在上一代詩人影響下的焦慮,而這一焦慮,后來成為他們和前者關系緊張的導火索。字里行間并未脫去“紅衛兵”的語氣與痕跡,與二三十年代的同類雜志相比,在姿態、氣質和文風上相去甚遠,只能算七八十年代的中國同人雜志。具有同人色彩的《今天》共出版9期,1980年3期被迫??!督裉臁分饕窃姼?,還登載了小說、文論、翻譯作品、美術、和攝影等,主要作者是北島、芒克、食指、史鐵生、甘鐵生、方含、江河、陳邁平、劉自立、楊煉、顧城、嚴力、舒婷等,可見,大部分朦朧詩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都在《今天》上刊登過作品。

新寫實小說:是不同于歷史上已有的現實主義,也不同于現代主義‘先鋒派’文學,而是近幾年小說創作低谷中出現的一種新的文學傾向。這些新寫實小說的創作方法仍是以寫實為主要特征,但特別注重現實生活的原生形態的還原,真誠直面現實,直面人生。雖然從總體的文學精神來看新寫實小說仍劃歸為現實主義的大范疇,但無疑具有了一種新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鑒現實主義各種流派在藝術上的長處。新寫實小說在觀察生活、把握世界的另一個特點就是不僅具有鮮明的當代意識,還分明滲透著強烈的歷史意識和哲學意識。但它減退了過去現實主義那種直露、急功近利的政治色彩,而追求一種更為博大的文學境界,池莉的《不談愛情》《煩惱人生》《太陽出世》、《你是一條河》。劉震云的《新兵連》《塔鋪》《一地雞毛》《單位》;方方的《風景》《落日》《祖父在父親心中》《桃花燦爛》。劉恒的《狗日的糧食》、《伏羲伏羲》、《教育詩》《蒼河白日夢》。

大文化散文:主要是指以中國的歷史文化現象為描寫對象,借此表達對現實生活的深切關懷的一類散文。它因余秋雨90年代初出版的散文集《文化苦旅》而得名,1998年初,又因《大家》雜志進一步推波助瀾而變成了一個人所共知的文學概念。興起原因:90年代初,由于商品經濟的浪潮全面卷來,政治、文化和文學受到了很大的沖擊。隨著社會道德危機的加重,一些有識的散文家,開始把眼光投向中國固有的傳統文化,希望從對文化傳統精髓的發掘和重新解釋中提取旺盛的生命力,以此抵御反文化、反文明的現代社會的種種弊端。代表人物:余秋雨、張銳鋒、龐培。

學者散文: 在90年代,稍稍擺脫了意識形態控制的學術研究,對獨立的學術品

格的培育和要求日益增長,表現創作上,就是有越來越多的學者愿意把自己學術研究的材料轉化到對現實人生和諸種社會問題的參與中來。這些“人生”與“問題”包括:對“文革”及系列政治運動的反思,對幾代知識分子精神歷程的探索,對當前文化失落現象的反思,個人命運與歷史關系,以及文學與市場、文學與大眾文化的關系等等。其散文以“個人”的眼光和取材視角,具有作者個人獨特的歷史經驗和生命體驗,同時,在敘述語調和風格上,帶有學者共有的內斂、含蓄的特點;二是在藝術手法上具有隨筆化、序言化的寫作傾向。由于這些散文大多是從事專業活動之余留下的筆墨,較多地留下了作者各自專業的痕跡,在藝術表現手法也靈活多樣,這使它對一般讀者具有一定的親和力。代表人物有金克木、張中行

第三代詩人: 1986年,對朦朧詩和詩壇現狀不滿的青年詩人,發起了更大規模的藝術“反叛”運動。10月,《詩歌報》和《深圳青年報》聯合推出了“中國詩壇1986年詩歌群體大展”,一百多名詩人和六十多家詩派在在媒體上集體亮相,詩歌觀念以“拒絕、懷疑”傳統為主旨,具體指向主要是朦朧詩人和“正式”的詩歌雜志,把前者作為自己藝術發展的主要障礙,以更激進的態度標榜“現代主義”。主張詩歌與‘日常生活”建立有“實效”性質的聯接,與“浪漫主義”模式保持警覺的距離,在詩歌風格上呈現“反崇高”、“反意象”和口語化的傾向。如于堅、韓東、翟永明、李亞偉、楊黎、萬夏、海子、柏樺、張棗、陳東東、宋琳、張小波、王寅、張真、伊蕾等。這批詩人,通常也被稱為“后朦朧詩人”,而“第三代”詩歌這一命名,似乎要比“后朦朧詩”更具有文學“運動”的性質。

名詞解釋企業 名詞解釋組織篇五

第一章 古代文學

1.俄林波斯神系 :俄林波斯神系是希臘神話中神的故事的一部分。神的故事包括天地的開辟、神和人的起源、四季的成因、動植物的出現,以及以宙斯為首的俄林波斯神族成員的活動。古希臘人按照人的形象創造了神,并認為天上也和人間一樣有一個神的大家庭,因其居住在希臘北部的俄林波斯山上而稱為俄林波斯神系。主要的神有神王宙斯,神后赫拉,宙斯的哥哥冥王哈得斯、海神波塞冬,還有宙斯的兒子太陽神阿波羅、戰神阿瑞斯、工匠之神赫淮斯托斯,女兒智慧女神雅典娜、愛神和美神阿佛洛狄忒。此外,還有9個繆斯是文藝女神,3個摩伊勒是命運女神。這組神話反映了父系制社會的生活,宙斯權力高于一切,也是氏族首領權利增長的表現。

2.不和的金蘋果:出自古希臘神話故事。古希臘國王珀琉斯和海神的女兒忒提斯舉行婚禮時,邀請了眾神而唯獨忘了不和女神厄里斯,她氣惱之下,來到婚筵扔下一個刻有“送給最美麗的女神”字樣的金蘋果,這引起了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愛神阿弗洛狄忒的爭奪。他們爭執不下,宙斯讓他們去找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評判。三位女神分別許給帕里斯以富貴、智勇和美女,帕里斯把金蘋果判給了許他以美女的阿弗洛狄忒、,并因此得到希臘絕世佳人海倫為妻,還劫走了大批財產。這惹怒了希臘各部落,他們集結了10萬大軍去攻打特洛伊城,進行了長達10年的特洛伊戰爭。在西方,“不和的金蘋果”常被后人用來比喻因爭奪某種巨大利益而造成不幸爭端的根源。

3.特洛伊木馬:“特洛伊木馬”是希臘神話故事,特洛伊戰爭末期,希臘軍隊久攻特洛伊不下。聯軍智多星俄底修斯想了一條妙計,他們造了一匹巨大的木馬,腹內藏滿精兵,與特洛伊人交戰時,佯裝撤退,唯把木馬丟在城外。特洛伊人把木馬當作戰利品拖進城內。夜半,木馬中的將士爬出來,乘特洛伊人好夢正酣、毫無準備之時發出信號,與城外聯軍里應外合,一舉攻占了特洛伊。后人常用“特洛伊木馬”比喻巧妙打擊敵人內部以殲(兼)滅之的計謀。4.荷馬式的比喻:荷馬史詩中善于使用比喻。其特點是從日常生活和自然現象中選取比喻,既貼切生動、新鮮奇特,又豐富多彩。例如,把阿喀琉斯的急馳比喻為灌水車向百花盛開的園中注下的急流;把兩軍投石作戰的場面比作“石頭像雪片般秘密落下,仿佛像嚴冬一日?!焙神R史詩中大量使用這樣的比喻,稱之為“荷馬的比喻”。

5.羊人劇:又譯為“薩提洛斯劇”,是古希臘戲劇中類似喜劇的一種輕松戲劇,因劇中歌隊裝扮成希臘神話中的小神“羊人”而得名。悲劇比賽時,參賽詩人要拿出三部悲劇和一部“羊人劇”。因觀眾連續看完三出悲劇,心情未免沉重,借以沖淡悲劇氣氛,調節情緒。它不一定有什么完美的戲劇結構和獨立的意義。

6.三聯?。河址Q“三部曲”,是古希臘悲劇的一種形式。這類悲劇由三部分組成,每部既能獨立存在,各部之間又互有聯系,遞進發展。這種合則為一,分則為三的劇作,通稱“三聯劇”。首先采用三聯劇形式的是古希臘悲劇作家埃斯庫羅斯,他現存唯一完整的三聯劇是《俄瑞斯忒斯》。這種形式后來被索福克勒斯打破,不過至今仍有不少劇作家采用。

7.牧歌:又稱“田園詩”。牧歌源于古希臘,是一種描寫牧人生活和農村田園生活的抒情短詩,后泛指描寫農村田園生活情趣的抒情詩。古希臘詩人俄克里托斯首創牧歌,有29首傳世之作。古羅馬詩人維吉爾的牧歌不及希臘的質樸,但對后世文人的創作影響較深遠。

8.荷馬史詩:荷馬史詩包括《伊利亞特》和《奧德修紀》兩部史詩,取材于公元前12世紀發生的特洛亞戰爭的歷史事件,有相當長的民間傳唱和吟誦過程。公元前9世紀左右,相傳由行吟詩人荷馬編訂完成,故名荷馬史詩。公元前6世紀由學者用文字寫定?!兑晾麃喬亍返闹黝}是贊美古代英雄的剛強威武、機智勇敢,謳歌他們英雄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秺W德修紀》謳歌了古代英雄在同自然力的抗爭中所體現出來的機智勇敢和堅強意志,表達了主人公對部落集體和鄉土的眷戀之情。兩部史詩結構巧妙、形象鮮明、語言質樸、比喻奇特,并具有各自不同的藝術風格。荷馬史詩真實地反映了古代希臘從原始公社制向奴隸制過渡時期的社會風貌,是認識希臘史前社會的重要文獻。

9、古希臘抒情詩:古希臘抒情詩盛行于公元前7世紀至公元前5世紀,大多用來歌唱。它源于民歌,分為簫歌(或稱哀歌)、琴歌和諷刺詩幾種,分別以排簫或豎琴伴唱。詩的內容主要是歌頌神和英雄、贊美愛情等。最著名的是女詩人薩福,她的詩篇大多抒發戀愛的歡樂和痛苦,友誼和母愛的可貴,風格細膩,感情真摯。其他著名詩人還有阿那克瑞翁和品達羅斯。前者所寫詩篇大多贊美自然風光和真摯愛情,詩體清新、優美;后者多謳歌神和英雄,詩風莊重崇高。

10、伊索寓言:伊索寓言是希臘民間口頭流傳的動物寓言故事,相傳為公元前6世紀時被釋放的奴隸伊索所作,故稱伊索寓言?,F存的多由后人編撰寫定,總數在400則左右。這些寓言采用擬人化的手法,用一個簡短的動物故事來說明一個道理。這些道理主要反映下層平民和奴隸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愿望,譴責專制暴虐、殘酷壓迫,總結人們的生活經驗和教訓?!独呛托⊙颉?、《農夫與蛇》、《說大話的人》和《龜兔賽跑》就是其中影響較大的名篇?!兑了髟⒀浴犯缓芾?,短小精悍,形象生動,開歐洲寓言的先河。

11、古希臘悲?。汗畔ED悲劇起源于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儀式。春天的酒神祭有歌隊參加表演,歌隊隊員唱贊美酒神的頌歌,歌隊隊長講述酒神的故事,后來又加進了表演動作的演員,悲劇便由此產生。希臘悲劇主要不在于寫悲,而在于表現崇高、莊重、嚴肅的英雄主義思想。它大都采用神話傳說題材反映現實社會的生活和斗爭,突出人跟命運的沖突,表現反專制、反壓迫、反侵略的民主精神,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希臘古典時期出現了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歐里庇得斯三大悲劇家,他們的代表作分別是《被縛的普羅米修斯》、《俄狄浦斯王》和《美狄亞》。

12、古希臘喜?。汗畔ED喜劇起源于秋天謝神的狂歡歌舞,人們載歌載舞感謝酒神狄俄尼索斯帶來的豐收。希臘喜劇主要是政治諷刺喜劇,大多取材于當代現實生活,反映重大社會問題,諷刺抨擊違背民意的當權人物和各種丑惡現象,以濃厚的現實性、強烈的政治性著稱。希臘古典時期出現了被稱為“喜劇之父”的喜劇家阿里斯托芬,他的代表作是《阿卡奈人》。

13、新喜劇 :產生于公元前4世紀的希臘化時期,是相對于以阿里斯托芬為代表的“舊喜劇”(諷刺喜?。┫啾榷缘?。由于馬其頓的入侵和統治,希臘本土文學趨于衰落。劇場已不再是群眾性的政治文化中心,成為上層社會富人的娛樂場所。新喜劇迎合這一需要而出現。新喜劇回避政治和重大社會問題,往往通過男女愛情和家庭關系來反映當時的社會習俗,藝術上強調情節的曲折和風格的雅致,缺乏深刻的思想內容。劇中沒有天神,也沒有合唱隊。代表作家是米南德。他流傳下來的唯一完整的喜劇是《恨世者》。

14.古羅馬三大詩人:公元前1世紀至公元1世紀,具有獨立民族風格的羅馬文學正式形成,羅馬文學史上的黃金時期出現。代表這一時期文學最高的成就的是維吉爾、賀拉斯和奧維德三大詩人。維吉爾的代表作是史詩《埃涅阿斯紀》,這是歐洲文學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詩;賀拉斯的代表作是詩集《歌集》和文藝理論著作《詩藝》,他的“寓教于樂”等主張對后代歐洲文學產生巨大影響;奧維德的代表作是詩體故事集《變形記》,這是希臘羅馬神話傳說的匯編。

15、麥凱納斯文學集團:是古羅馬奧古斯都時期的作家群體。屋大維掌權后,重視文學創作,并竭力把文學創作納入政治軌道,為鞏固新政權服務。他通過助手麥凱納斯把當時最有才華的作家團結在自己的周圍,史稱“麥凱納斯文學集團”。維吉爾、賀拉斯、奧維德等都是其中的成員。

16.史詩:所謂史詩在古希臘羅馬時代是指敘述英雄傳說或重大歷史事件的敘事長詩。英雄史詩以詩行組合了歷史和英雄,但史詩中的歷史詩傳說時代的歷史,具有濃厚的神話色彩;史詩中的英雄詩理性化的英雄,多數具有神的血統,被賦予超人的能力。

17.替罪羊:在古代埃及,如果某年發生了天災,莊稼受損,人民就會認為事自己犯了罪惹怒了神,神降禍下來,就把一群羊趕到荒野里讓羊替人類贖洗罪過。

第二章 中世紀文學

1.教會文學:教會文學是為了適應封建統治階級和基督教會的需要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文學。其題材主要取自《圣經》;其內容是宣傳基督教義,宣揚神權思想和禁欲主義、來世思想;其體裁有:圣經故事、圣徒傳、圣者言行錄、祈禱文、贊美詩、宗教劇和教誨詩等;藝術上一般采用夢幻故事的形式和象征、寓意的表現手法,具有公式化、概念化、缺乏真實性的缺點。教會文學在中世紀文學中占有統治地位。

2.夢幻文學:由于占統治地位的教會文學慣用夢幻故事形式和象征、寓意手法的影響,使得歐洲中世紀文學在表現作品內容時也常常采用這類形式和手法。這類作品成為夢幻文學,其代表作品有市民文學中的長篇敘事詩《玫瑰傳奇》。但丁的《神曲》也采用了夢幻文學的形式。

3.英雄史詩:英雄史詩是在民間流傳基礎上以描寫民族的重大歷史事件、歌頌英雄行為為內容的一種世俗文學。中世紀歐洲的英雄史詩分為兩類:早期英雄史詩流傳于各民族大遷徙的時期,形成于中世紀初期,它反映了氏族社會末期的生活,歌頌部落英雄,有濃厚的神話色彩。其代表是盎格魯·撒克遜人的《貝奧物甫(夫)》。中期英雄史詩產生于封建制度形成和繁榮時期,以歌頌英雄的武功和國家的統一為內容。這類英雄史詩以歷史事實為基礎,英雄人物英勇善戰、忠君愛國,雖有傳奇色彩而無神話性質。代表作是法國的《羅蘭之歌》。4.騎士文學:中世紀特有的一種世俗封建主義文學,是騎士制度的產物,它反映了騎士階層的生活習俗和思想感情。騎士文學雖然也宣揚封建意識和基督精神,但因描寫了騎士的世俗愛情而具有反教會禁欲主義的積極意義。騎士文學的主要體裁有騎士抒情詩和騎士敘事詩(亦稱騎士傳奇),在內容上主要描寫騎士的冒險故事和他們與貴夫人之間的愛情。騎士抒情詩以法國南部的普羅旺斯最興盛,其中又以“破曉歌”最為著名。騎士敘事詩盛行于法國北部,關于亞瑟王和圓桌騎士的故事流傳甚廣,《特里斯丹與倚瑟》是其中出色的作品。騎士文學對近代歐洲抒情詩和長篇小說的發展影響極大。

5.騎士傳奇:騎士傳奇采用荒誕不經的冒險故事形式,贊美忠于國王,鋤強扶弱,為捍衛宗教、榮譽或愛情而獻身的騎士精神。按照題材的來源不同,可以分為古代希臘羅馬系統、不列顛系統和拜占廷系統三類,其中以不列顛島凱爾特族領袖亞瑟王及其圓桌騎士的傳說最為典型。藝術上,騎士傳奇既有荒誕不經、神秘色彩濃厚、歪曲現實的缺陷,也有想像豐富,情節引人,注意人物心理刻畫等優點,對后來的浪漫主義文學頗有影響?!独仕孤?,或坐囚車的騎士》和《特里斯丹和綺瑟》是騎士傳奇中的名篇。6.普羅旺斯抒情詩:是指12世紀初至13世紀流行于法國南部普羅旺斯地區的騎士抒情詩。其內容主要描寫騎士與戀人的悲歡離合,謳歌騎士之愛,即所謂的“典雅愛情”,具有反封建等級制度和禁欲主義的傾向。普羅旺斯騎士抒情詩的種類有:牧歌、情歌、怨歌、夜歌、破曉歌及感性詩等。它從民間詩歌中汲取營養,形式多樣、詩律嚴謹、語言精煉,心理描寫突出。普羅旺斯的騎士抒情詩不僅對當時法國乃至歐洲其他國家的詩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而且對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抒情詩的發展也同樣影響深遠。

7.市民文學:又稱城市文學。是12世紀以后隨城市的發展和市民的壯大而興起的一種反映新興市民階級思想情趣的文學。在內容上,它取材于現實生活,主要是揭露封建主和僧侶的惡行敗德,贊揚人民的智慧等。藝術風格生動活潑,語言通俗易懂,生活氣息濃郁。市民文學的主要體裁有:韻文故事、諷刺敘事詩、敘事詩、市民抒情詩和市民戲劇。法國的長篇敘事詩《列那狐傳奇》的成就最為突出,長詩《玫瑰傳奇》也頗有聲譽。

8、溫柔的新體詩派:亦稱“清新詩派”。它是中世紀和文藝復興交替時期在意大利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抒情詩流派,與中世紀的宗教抒情詩和騎士抒情詩有著明顯的區別,并把以愛情為主題的詩歌創作推向了一個新高度。它歌頌人們對世間女子發自心靈深處的愛情,并把所愛慕的女性理想化、圣母化。這是對中世紀輕視女性思想的反駁,也較早地體現了人文主義的戀愛觀。溫柔的新體詩以樸素明快的詩體,流暢生動的語言,奇妙的構思,形成柔美清新的風格。但丁是這一詩派的杰出代表,作品《新生》代表了該詩派創作的最高成就。

9、西西里愛情詩:意大利最早的文人詩歌,是13世紀前半葉西西里(現在的意大利境內)王和神圣羅馬皇帝腓特烈二世宮廷的西西里詩派的抒情詩,這一詩派繼承普羅旺斯詩歌的傳統,以愛情為主題,使用提煉過的典雅化的西西里方言,運用繁難復雜的格律,作品大多缺乏真實的情感,但對意大利文學用語的形成起了相當的作用,因而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這個詩派最著名的詩人詩賈科米諾·普利艾塞和雅科波達·連蒂尼,后者相傳詩十四行詩的開創者。西西里王國于1268年被法國所滅。

第三章 文藝復興時期文學

1、文藝復興:產生于14世紀至17世紀初期,是歐洲封建社會解體、資本主義萌芽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資產階級反封建、反教會的思想文化運動。1453年拜占庭帝國滅亡后,大批學者攜帶古代希臘文物流入西歐;同時在羅馬廢墟中又發掘出許多可以與封建神學相對抗的積極因素。于是,資產階級思想家們紛紛學習希臘文,掀起研究古代文化的熱潮。他們打著“回到希臘去”的旗號,聲稱要把久被湮沒的古典文化重新“復興”起來,“文藝復興”因此得名。文藝復興實際上是資產階級利用古代文化作為反封建、反教會的思想武器,以摧毀中世紀神權統治,擺脫封建思想束縛,建立資產階級新文化。文藝復興的指導思想是資產階級的人文主義,其目的是為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作輿論準備。

2、人文主義:人文主義是文藝復興時期資產階級在反封建、反教會斗爭中形成的資產階級思想體系,人文主義思潮產生于14世紀下半葉的意大利。它針對基督教所鼓吹的以神為中心,貶低人的地位的反動神學,提出以人為中心的思想,因此被稱為人文主義。其基本觀點是:強調人權,反對神權;主張個性解放,反對禁欲主義;崇尚科學、理性,反對蒙昧主義;主張知識就是力量,反對中世紀經院教育;主張模仿自然,描寫人生,反對神秘、夢幻文學;主張中央集權,反對封建割據。人文主義體現了新的時代精神,是文藝復興的指導思想,在促進人類意識的覺醒、科學文化的發展和社會歷史進步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3、人文主義文學:人文主義文學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主流,它集中體現新興資產階級的思想愿望,具有鮮明的特征:

1、在思想傾向上,反對神權神性,宣揚人權人性;否定禁欲主義,贊美現世生活;批判蒙昧主義,頌揚文化知識;反對封建割據,主張建立中央王權的統一國家。

2、在藝術表現手法上,強調真實地描寫現實世界,作品應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和歷史感;注意從矛盾沖突和發展中塑造生動的人物形象,特別是新興資產階級的理想人物;打破用拉丁文寫作的陳規,代之以活生生的語言。

3、在文學體裁方面,以歌頌真摯愛情的抒情詩取代謳歌精神戀愛的宗教贊美詩;以適合反映人間生活的小說排斥宣揚天國幸福的圣徒傳和夢幻故事;以表現各國社會矛盾的民族戲劇沖擊神秘劇和宗教劇。

4、烏托邦:意譯為“烏有之鄉”、“極樂島”、“樂土”,指不存在的地方或虛構的國家。16世紀英國思想家托馬斯·莫爾在名為:《關于最完美的國家制度和烏托邦新島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書》(簡稱《烏托邦》)的著作中,虛構了烏托邦上的理想國,描寫了依靠“人類的良心”而建立起來的理想的社會制度。后來,人們就用烏托邦來稱呼那些沒有現實基礎的理想社會制度的空想學說。

5、十四行詩:音譯為“商籟體”,是歐洲的一種格律嚴謹的詩體。最初流行于英、法、德各國,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先驅者彼特拉克是最早的十四行詩的作者,并使這種詩體臻于完善。他寫的格式被稱為“意大利體”或“彼特拉克體”,有兩個4行和兩個3行構成。詩句每行11個音節,一般為抑揚格,韻式為:。16世紀初,英國詩人魏阿特和薩利把這種詩體移植到了英國,改為3節4行和1節2行對句,其韻腳排列又有多種變化。莎士比亞是英國十四行詩人中成就最大者。他的十四行詩被后人稱為“莎士比亞體”或“伊麗莎白體”。詩句每行10個音節,抑揚格。十九世紀初葉,俄國詩人普希金在詩體長篇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中創造了十四行四音步抑揚格的“奧涅金詩節”,使十四行四音步抑揚格的“奧涅金詩節”,使十四行詩由抒情變為敘事。

6、雙韻體:英國格律詩的一種。以重音節為基調,由文藝復興時期杰出的詩人喬叟所創。其格式為每行10個音節,抑揚格,兩行一押韻,故名“雙韻體”。后來成了英國詩歌中最流行的一種詩體。

7、無韻體:英國格律詩的一種,也稱“素體詩”。是文藝復興時期英國詩人薩利首創的一種詩體。因為這種詩體不押韻,故名“無韻體”?!盁o韻體”每行以5個抑揚格音步即10個音節組成,每首詩行數不拘。這種詩體在英國詩壇影響深遠。莎士比亞、彌爾頓都用這種詩體寫過劇本和敘事詩。

8、斯賓塞體:它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著名詩人埃德門·斯賓塞首創的一種抒情詩體,故以他的名字命名。這種詩體脫胎于意大利詩人亞里奧斯多的著名作品《奧蘭多·福里奧索》。該詩體節數不限,每行9節,前8行每行包括5音步即10個音節,最后一行則是6音步即12個音節;詩的韻律為抑揚格,9行內要換3個重復幾次的韻腳,韻式是ababbcbcc。該詩體完美,詩句響亮動聽,富有音樂性。這種結構形式在英國詩中具有特殊意義。斯賓塞本人的長詩《仙后》,拜倫的長詩《恰爾德·哈洛爾德游記》等均采用這種詩體。

9、七星詩社:是十六世紀中葉出現在法國的以龍沙為首的貴族派人文主義詩人社團。由龍沙、杜倍雷、巴伊夫、佩勒蒂耶、德·蒂亞爾、若爾代六位人文主義作家和他們的老師希臘語學者多拉七人組成,因號稱七星而得名。其成員的創作具有明顯的脫離實際、輕視民間文學、迎合宮廷趣味的貴族傾向,但是他們在詩歌理論和詩歌語言改革方面,對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起過一定的意義積極作用。由杜倍雷執筆的論文《保衛與發揚法蘭西語言》是該社的宣言,也是法國文學史上第一篇文學流派宣言。龍沙被稱為法國第一位近代詩人。七星詩人肯定生活、熱愛自由、反對禁欲主義,推崇古希臘羅馬文學,強調向希臘語和拉丁語假借詞語,對法國民族語言的統一和民族詩歌的建立作出了貢獻。但他們一味模仿古人,輕視民間文學和人民語言,并強調作家必須“出身高貴”,帶有明顯的貴族偏見。

10、大學才子派:指16世紀后期英國出現的一批人文主義作家。他們都受過大學教育,具有人文主義的新思想,富有才華,在戲劇創作上頗有創新?!按髮W才子派”不是一個統一的文學團體,他們的創作無論是思想傾向還是風格都不盡相同,但都為英國戲劇做出了貢獻,為莎士比亞的創作打下了基礎。主要代表作家有:黎里、基德、羅伯特·格林和馬洛等。其中以馬洛的成就最高。他的代表作《浮士德博士的悲劇》將浮士德塑造成打破宗教教條,追求現世享受,強調知識和科學,改造社會和征服自然的巨人。

11、流浪漢小說:產生于16世紀中葉的西班牙。作品通過主人公的流浪生涯,揭露了西班牙社會的腐朽、黑暗、弱肉強食,充滿了幽默辛辣的諷刺,但也有結構松散的缺點。代表作是無名氏的《小癩子》。流浪漢小說對歐洲近代小說頗有影響。

12、福斯塔夫式的背景:是恩格斯1859年5月24日在給拉薩爾的信中提出的著名命題。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亞歷史劇《亨利四世》和《溫莎的風流娘兒們》中的人物,是一個破落騎士和封建社會崩潰時期冒險家的典型。莎士比亞通過這個人物的活動,既描繪了宮廷生活,又真實再現了酒店、妓院等“五光十色的平民社會”,為其歷史劇提供了一幅十分廣闊的背景,恩格斯稱之為“福斯塔夫式的背景”,旨在要求作家要以莎士比亞為榜樣,在廣闊的、錯綜復雜的典型環境中再現生活。

13、莎士比亞化:是馬克思1859年4月19日致拉薩爾的信中針對他的劇本《濟金根》中“席勒式地把個人變成時代精神的單純的傳聲筒”的缺點所提出的創作原則。所謂“莎士比亞化”,就是要求作家善于從現實生活出發,給作品中的事件和人物提供真實而富有時代特點的典型環境,塑造個性化的人物形象,深刻地反映現實生活,同時強調把作者的傾向、見解在情節和人物的描述中隱蔽而自然地流露出來。

14、游歷冒險小說:縱覽文藝復興至18世紀這幾百年間的歐洲小說創作時,不能不注意到一個引人注目的文學現象:即處在這一近代小說初創時期的作品,幾乎都把游歷冒險人物作為主人公,通過他們一連串的游歷冒險活動,羅列展示社會生活和時代風貌,并由此而制約生成這類小說所特有的“漫游式結構"即“一線串珠式結構”。這種不約而同的文學價值趨向,使這一時期的小說創作呈現出與其他時期作品截然不同的形態特征和小說風范。對于這類小說我們稱之為游歷冒險小說。

第四章 17世紀文學

1、古典主義:17世紀產生于法國,后流行于歐洲的一種文藝思潮。由于以古希臘、羅馬文學為創作典范而得名,也被稱為“新古典主義”,是資產階級與封建王權相妥協的產物,是一種具有濃厚的封建色彩的資產階級文學。古典主義在政治上擁護王權,強調克制個人感情,服從國家整體利益;思想上崇尚理性,以唯理主義為哲學基礎;創作上強調模仿古人,大量從古代文學中選取題材;藝術形式上對各種體裁有嚴格界定,如禁止混淆悲劇體裁和喜劇體裁,劇本創作須遵守“三一律”等。古典主義的主要成就是悲劇和喜劇。代表作家有高乃依和拉辛等。

2、沙龍文學:沙龍即法語“客廳”之意。在17世紀,日漸沒落的法國貴族常在沙龍中聚會,談論文藝和政治。沙龍文學指在沙龍中朗讀或演出的文學作品,以矯揉造作作為其基本特征。作品多為抒情詩歌、田園小說及艷情故事,追求怪異神秘的內容和晦澀難懂的沙龍語言,自命風雅,取悅貴婦人。沙龍文學反映了17世紀貴族階級日趨沒落時的庸俗趣味。

3、三一律:“三一律”是法國古典主義作家為戲劇創作制定的一條規則,它要求時間、地點、情節的三個整一,即一個劇本全部劇情的時間不超過24小時,事件發生在同一地點,情節服從統一的主題。在理論上把“三一律”系統化的是布瓦洛?!叭宦伞钡膬烖c是可使戲劇情節高度集中,矛盾突出,結構緊湊。但作為一種創作規范,但同時它又容易束縛劇作家的手腳,導致人物形象公式化、概念化,削弱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4、巴洛克文學:“巴洛克”一詞來自葡萄牙語barocco,原指一種形狀不規則的珍珠,后來被用來形容一種建筑風格和文學風格,它與嚴整、勻稱、和諧相對立。巴洛克文學起源于16世紀的意大利、西班牙,在17世紀的法國達到高峰,同時流行于西歐,因風格與巴洛克式藝術相像而得此名。它是一種貴族形式主義文學,主張文學為少數有文化修養的人創作。這類作品追求形式,內容空虛,語言雕琢浮夸。意大利的馬利諾、西班牙的貢哥拉主義、法國的伏瓦蒂爾等等,都是巴洛克文學的代表。

5、古今之爭:發生在17世紀末法國的一場文藝論戰。1687年1月27日,作家沙爾·佩羅針對古典主義者崇古薄今的時尚,在法蘭西學士院宣讀《路易十四的世紀》一詩,力主厚今薄古,明確提出在藝術上今人應超過古人,不必墨守成規。而古典主義的理論權威布瓦洛堅持認為今人永遠不可能超過古人,古代文學是最高典范,支持者有拉辛、拉·封丹和拉布呂耶爾等,由此展開了古今之爭。雙方相持爭論不下,后佩羅同意由布瓦洛出面寫公開信,表示雙方停戰,保留各自觀點。爭論以雙方互相讓步暫告停息。但問題卻遠未解決。其后時其時起時伏持續了一個多世紀。古今之爭說明了一批有覺悟的作家已不愿意再盲目崇古,再接受古典主義清規戒律的束縛,這種文學上的革新要求,是資產階級在對封建制度發起沖擊前進行輿論準備的表現,它加速了十八世紀啟蒙主義文學的產生和形成。

6、清教徒:基督教新教中的一派。16世紀60 年代形成與英國,原屬英國國教圣公會的加爾文派,主張從英國國教內清除羅馬教會繁瑣的教義、教階制度,主張教徒應過“勤儉清潔”的生活,追求道德上的純潔與完美,因而被稱為清教徒。16世紀末分化為溫和派和獨立派,獨立派由中小資產階級貴族和城市貧民組成。1649年掌握政權并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后轉而鎮壓人民革命運動。近代清教徒派別已只是標榜資產階級道德,失去了革命的意義。清教徒精神在文學上的代表是17世紀英國作家班揚的《天路歷程》。

第五章 18世紀文學

1、啟蒙運動:發生在18世紀,是繼文藝復興之后第一次反封建反教會的思想文化運動、政治革命運動,是為資產階級政治革命進行思想準備的階段,比文藝復興運動帶有更加強烈的政治革命性質。啟蒙主義者提出了完整的思想體系和明確的奮斗目標:他們以“理性”為核心,認為理性是衡量一切的尺度。為建立“理性的王國”,以唯物論、自然神論、無神論反對宗教迷信;以自由、平等、博愛等天賦人權反對封建專制、僧侶和貴族特權。主張用近代的科學文化去教育民眾,啟迪人們擺脫愚昧狀態,故有啟蒙運動之稱。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有伏爾泰、盧梭、狄德羅等。

2、啟蒙文學:18世紀在歐洲出現的啟蒙運動是西方資產階級第二次反封建反教會的思想文化運動,啟蒙文學是這一運動的組成部分。啟蒙文學具有鮮明的政治色彩、強烈的戰斗性和批判性;它把所謂“第三等級”的普通人作為正面主人公加以歌頌,反映資產階級和平民的思想感情;啟蒙作家常常借用古典主義的文學形式,給它注入了新的思想內容,也創造了不少新的文學形式,如哲理小說、正劇(嚴肅喜劇)、書信體小說、對話體小說、教育小說等,打破了古典主義的一些清規戒律,拓展了文學表現的領域。啟蒙文學的缺點是:有時忽視文學的審美功能,把人物形象變成作者的代言人。代表作家有:菲爾丁、伏爾泰、盧梭等。

3、哲理小說:18世紀啟蒙主義作家孟德斯鳩、伏爾泰首創的一種新型小說,追求的是通過形象巧妙地表現哲理,是最能體現啟蒙思想的文學樣式之一。這種小說往往通過帶有明顯寓意的形象表現作者對于哲學、政治、社會等問題的見解,而不重視對現實生活本身的描繪和人物性格的刻畫。人物形象缺少鮮明的個性,具有純理性的特點,成為作家哲學思想的代言人。哲理小說具有鮮明的政治傾向性、教誨性和哲理性。形式有書信體、對話體、敘事體等。哲理小說的代表作有伏爾泰的《天真漢》《老實人或樂觀主義》等。

4、百科全書派:產生于歐洲18世紀啟蒙運動時期,其首領是法國杰出的啟蒙思想家狄德羅,他為近代科學文化知識去啟迪人們的頭腦,自1751—1772年用20年的時間組織編撰了《科學、藝術與工藝的百科全書》共37卷,因這一巨大工程而團結了一批名流學者,稱為“百科全書派”。百科全書派的工作,總結了幾百年來的社會和自然科學的成就,宣傳資產階級思想,全面批判封建的上層建筑和意識形態,為資產階級奪取政權廣造輿論。

5、狂飆突進運動:是德國18世紀70—80年代中葉發生的一次資產階級文學運動,是德國啟蒙運動的繼續和發展。這一運動的名稱來源于克林格爾的劇本《狂飆與突進》,參加該運動者多屬市民階級的青年作家,成就較大的主要有赫爾德、歌德、席勒等。其主要特點是:第一,崇拜“天才”,要求個性解放;第二,否定現存社會,接受盧梭“回歸自然”的思想,歌頌理想化的大自然;第三,強調向民間學習,發揚文學的民族風格??耧j突進運動帶有自發性和狂熱的個人主義因素,作品言辭激烈,熱情洋溢,體現出強烈的叛逆精神。赫爾德是這一運動的理論家和領導者,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和席勒的《陰謀與愛情》是這一運動的重要作品。

6、感傷主義:18世紀后期產生于英國并影響到歐洲其他國家,以斯泰恩(laurence sterne,1713-1768)?的《感傷的旅行》(1768)而得名。是軟弱的小資產階級情緒的一種反映。他們不滿貴族和資產階級的暴虐,又不理解社會變革的原因,找不到出路,因而產生傷感情緒。感傷主義作家在創作上突出強調感覺和感情,著力描寫個人內心的感覺,渲染中下層人物的痛苦和不幸,作品充滿感傷情調。它為后來的浪漫主義文學思潮開辟了道路。代表作家是英國的斯泰恩、哥爾德斯和法國的盧梭等。

7、德國教育小說:是在啟蒙運動時期的德國產生的一種小說的形式,以一位年輕人的成長、發展經歷為主題,專門描寫其性格形成時期生活的敘事文學作品,亦稱“性格發展小說”。這類小說雖可能具有較濃的懷舊情緒或自傳色彩,但大都以積極的調子結尾,表現主人公年輕時代的許多幻想雖在生活的磨煉和挫折中破滅,但也因此找到了大有所為的新生活。歌德的小說《威廉·邁斯特的漫游年代》是德國教育小說的代表作。

8、哥特式小說:gothic原意指哥特人(古日耳曼族的一支)和中世紀的哥特式建筑。哥特小說是18世紀后期出現的長篇小說的一個新變體。在英國,比以理查遜和菲爾丁為代表的現實主義小說稍晚,出現了賀拉斯·沃波爾等人創作的這類小說,而且在18世紀末形成一股相當強的潮流。主要描寫由于爭奪財產或滿足個人情欲而引起的謀殺、迫害,主要人物往往是病態的,它們多以中古時期的城堡為背景,充滿恐怖、神秘氣氛和駭人聽聞的超自然事件。對19世紀的浪漫主義詩歌和很多小說家產生了重要影響。

9、席勒式:“席勒式”是馬克思在批評拉薩爾的《濟金根》時提出來的,與“莎士比亞化”相對應?!跋帐健敝赶赵趧撟髦胁糠值卮嬖谥鴱挠^念出發的概念化、抽象化傾向。即以“不能實現的理想”代替客觀現實,以抽象概念的演繹替代對現實生活的真實描寫,作品的傾向更多的是通過脫離人物內在的思想性格邏輯、脫離情節的大段大段的議論或說教“指點出來”,犯了“為了概念的東西而忘掉現實的東西”的錯誤。莎士比亞化和席勒式,實際上是對文藝創作中現實主義與主觀唯心主義兩種創作方法、創作原則的概括。

10、墓園詩派:是產生于18世紀中期英國的一種詩歌派別。因為這時期一些詩人常用死、墳墓為題材寫詩而得名。創始人是愛德華·揚格。他繼承了蘇格蘭詩人詹姆斯·湯姆生的感傷主義風格,其代表作是《控訴,或關于生死、永生的夜》,全詩充滿了悲觀失望的感傷情緒和神秘主義思想。代表詩人是托馬斯·葛雷,其代表作是《墓畔哀吟》,墓園派就取名于此詩。屬英國感傷主義文學的一個分支,具有感傷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征,但更多的反映了感傷主義的消極面。

11.嚴肅劇:亦稱市民劇,即今日所稱的正劇,它是現代話劇的祖宗。是一種介乎悲劇和喜劇之間的體裁。狄德羅首創。它以描寫市民生活為主,用日常生活題材反對古典主義戲劇。嚴肅劇有兩個特征,一是嚴肅性,二是現實性。19世紀的易卜生、果戈理、肖伯納等人的“問題劇”脫胎于嚴肅劇。

第六章 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

1、浪漫主義:作為一種文學思潮和流派,浪漫主義是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在歐洲文學中占統治地位的文學運動,它是法國大革命和歐洲各國的民主運動和民族運動高漲時期的產物。浪漫主義作家偏重于表現主觀理想,他們的作品想像豐富,具有強烈的主觀抒情色彩;對丑惡的的社會現實的厭惡使他們往往寄情山水,謳歌自然;浪漫主義作家批判古典主義的清規戒律,重視中世紀的民間文學,提出“回到中世紀”的口號;作品追求離奇的情節和強烈的藝術效果,主人公常常活動于奇異的自然環境或富有異國情調的遙遠的部落。浪漫主義文學的主要成就是詩歌,其次是戲劇和小說。代表作家有:拜倫、雨果、普希金、惠特曼等。浪漫主義文學在各國的發展情況和成就不盡相同,德國最早,成就最高的是英國和法國。

2、湖畔詩人:指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第一代浪漫主義三詩人華茲華斯、柯勒律治和騷塞。他們因厭惡資本主義的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錢關系,隱居于英格蘭西北部湖區,由是得名。他們的詩作一般遠離社會斗爭,謳歌宗法式的農村生活或自然風景,描寫奇異神秘的故事和異國風光;常通過緬懷中古時代的“純樸”來否定丑惡的城市文明。其中華茲華斯的成就最高,他為《抒情歌謠集》在版寫的序言,被認為是英國浪漫主義的宣言。湖畔詩人對英國詩歌革新和浪漫主義運動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

3、耶拿派:“耶拿派”是德國早期浪漫主義文學的一個派別,它以創辦于耶拿的文藝刊物《雅典娜神廟》為陣地,因此稱“耶拿派”。它的代表人物有施萊格爾兄弟、諾瓦利斯、蒂克等?!耙门伞本拺堰^去,歌頌中世紀;反對古典主義理論,強調創作的絕對自由和放縱主觀幻想,追求神秘和奇異。德國早期浪漫主義文學帶有宗教神秘色彩,諾瓦利斯歌頌黑夜與死亡的《夜的頌歌》就是一例。

4、拜倫式英雄: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拜倫在《東方敘事詩》等作品中塑造的具有非凡性格和鮮明特征的一系列人物的總稱。他們不滿“文明”社會的現實,敢于蔑視一切現存的制度和丑惡的勢力,表現出強烈的叛逆精神。但他們的反抗具有明顯的個人主義性質,目的不外是追求個人的絕對自由或愛情幸福。他們既倔強高傲,又孤獨無援;既脫離群眾又脫離社會斗爭,因而最后只能以失敗或死亡的悲劇結局而告終。因這些形象既表現了詩人的反抗精神,又反映了詩人本人的高傲性格和憂郁、苦悶的情緒,故稱之為“拜倫式的英雄”。如《海盜》中的康拉德,《曼弗雷德》中的曼弗雷德等。

5、“歐那尼決戰”:指圍繞雨果的劇本《歐那尼》的演出展開的一場浪漫主義和古典主義之間決定勝負的斗爭。早在1827年,雨果因《克倫威爾·序言》而成為法國浪漫主義運動的領袖;1830年2月,他的劇本《歐那尼》上演。劇本一反古典主義的創作原則和傳統特點,從題材、主題、戲劇手法等方面都實踐了他的浪漫主義審美原則,引起了古典主義者的強烈抗議,但卻受到廣大青年和市民觀眾的熱烈歡迎。在籌備劇本上演和演出的過程中,浪漫主義者與古典主義者展開了一系列的斗爭,最后以古典主義的徹底失敗而告終。這是法國浪漫主義文學運動取得勝利的標志。

6、美丑對照原則:是雨果在1827年發表的《《克倫威爾》序言》中提出的浪漫主義藝術原則。在《序言》中,針對古典主義將崇高優美和滑稽丑怪截然分開的做法,雨果認為大自然并非完全屈從于人的主觀意志而絕對地優美崇高,大自然是五彩繽紛的:“丑就在美的身邊,畸形緊靠著優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惡與善并存,黑暗與光明相共”;“滑稽丑怪作為崇高優美的配角和對照,要算是大自然所給予藝術的最豐富的源泉”;藝術通過對照,使美丑分明,收到強烈的藝術效果,而古典主義一味追求勻稱、規則,不內真實地表現自然,應用浪漫主義取而代之。

7、超驗主義:美國后期浪漫主義文學的發展與19世紀30-40年代興起的“超驗主義”思潮有密切關系。超驗主義認為大自然內蘊著終極真理,每一種自然現象都是某種精神的象征,人憑借著直覺就能感悟宇宙精神,應該充分信賴自身的智慧和力量。超驗主義雖帶神秘主義色彩,但本質上是一種人本主義思潮,它所針對的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物質至上、拜金主義和庸人哲學,具有積極意義。美國不少浪漫主義作家的作品中都浸淫著超驗主義崇尚自我、解放個性的思想。

第七章 19世紀現實主義文學

1、現實主義:現實主義是繼浪漫主義文學之后于19世紀30年代首先形成于法、英等先進資本主義國家,并迅速發展為全歐洲性的一種新的資產階級文學思潮,是歐洲資本主義制度確立和發展時期的產物?,F實主義作家一般都具有資產階級的人道主義思想,他們的作品批判暴露現實,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注重作品的客觀真實性,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其中尤以長篇小說為最。優秀作家眾多,如巴爾扎克、托爾斯泰、易卜生等。由于現實主義文學具有強烈的社會批判性,高爾基稱之為“批判現實主義”。

2、憲章派文學:是19世紀30、40年代英國憲章運動的產物,是世界上第一次無產階級的文學運動。憲章派的作家們大多是產業工人、手工業者和工人活動家,他們以詩歌為武器進行宣傳鼓動,直接為憲章運動服務,政治目標明確,具有強烈的戰斗性、鼓動性和群眾性。憲章派文學不僅深刻揭露了資產階級的腐朽殘暴,而且反映了工人階級的生活棉毛,充分表現了產業工人遠大的革命理想。憲章派詩歌短小精悍,文字淺顯,形象生動,節奏明快。瓊斯是其代表作家。

3、《人間喜劇》:是巴爾扎克主要創作的總稱。內分風俗研究、哲學研究和分析研究三大類。其中風俗研究又分私人生活、外省生活、巴黎生活、政治生活、軍事生活和鄉村生活六個場景。實際上包括了長、中、短篇小說90余部,人物2000多個。巴爾扎克立意寫一部當代法國社會的“風俗史”,受意大利詩人但丁的《神曲》(直譯為《神圣的喜劇》)的啟發,把他的小說總集稱為《人間喜劇》。巴爾扎克通過“分類整理”和“人物再現”的方法把整個《人間喜劇》組成規模宏大的藝術整體?!度碎g喜劇》反映了十九世紀前半葉法國的社會生活,真實地再現了貴族階級日取滅亡和資產階級日益上升的歷史發展趨勢,無情的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中金錢的罪惡和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是一部“社會百科全書”。

4、分類整理法:是巴爾扎克為把《人間喜劇》的90多部作品聯接成一個有機整體而采用的一種方法。巴爾扎克從小說反映生活的不同角度出發,把作品分為三大類:風俗研究、哲學研究、分析研究,其中風俗研究是主體,又分為六個場景。此種方法將諸多作品聯系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使眾多小說分門別類地各處于一定的系統之中,歷史地全面地描寫了現實。

5、人物再現法:是巴爾扎克為把《人間喜劇》聯接成一個有機整體而采用的方法之一,即讓同一個人物在不同的小說中反復出現,每一部小說只反映人物性格發展的某一階段,多部小說聯系起來,才反映出這一人物性格的全貌。據統計《人間喜劇》大約寫了2400多個人物,其中,約有400多個人物多次出現在不同的作品中。人物再現法從情節和人物兩個方面加強了《人間喜劇》這以宏偉藝術大廈的內在聯系,深化了《人間喜劇》的主題。

6、巴黎公社文學:是在抗擊普魯士入侵、反對資產階級“國防政府”,創建個人階級政權的生死搏斗中誕生的,它的歷史一般從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到80年代末期為止。它宣告了無產階級文學新時代的到來。公社文學生動地描述了戰士為推翻專制制度而進行的浴血斗爭,謳歌了他們們的大無畏精神和國際主義精神,控訴了資產階級對革命的血醒鎮壓,同時表達了共產主義的理想。公社文學體裁多樣,有小說、散文、政論、詩歌、戲劇等,以詩歌成就最大。主要作家有鮑狄埃、路易斯·米雪爾等。最著名的詩人是《國際歌》的作者歐仁·鮑狄埃。

7、威塞克斯小說:是19世紀后期英國作家哈代的一組小說的總稱。因這些小說都以哈代的故鄉——英國西南部道塞特郡農村地區為背景,而這一地區古稱威塞克斯,故稱威塞克斯小說。屬于這組小說的作品主要有:《還鄉》、《德伯家的苔絲》、《無名的裘德》。

8、多余人:這是19世紀俄羅斯文學中出現的一類特別的人物形象。這些形象大多具有較高的文化修養,接受啟蒙思想的影響,厭倦上流社會的生活,渴望有所作為,他們的出現是社會意識覺醒的一種體現。但是這一類形象往往以自我為中心,沒有明確的生活目標,缺乏行動的能力和勇氣,因此在社會上無所適從,結局是悲劇性的。普希金的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1830)塑造了俄國文學中的第一個“多余人形象”,另外還有萊蒙托夫的《當代英雄》(1840)中的畢巧林,屠格涅夫的《羅亭》中的羅亭(1856),岡察洛甫的《奧勃洛摩夫》(1859)中的奧勃洛摩夫等。從奧涅金到奧勃洛摩夫,“多余人”形象經歷了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奧勃洛摩夫的出現,標志著這類人物最終退出了歷史舞臺。

9、自然派:19世紀40年代俄國早期現實主義文學流派的代稱。它要求文學創作真實反映生活,揭露農奴制的黑暗現實,注重描寫下層人民的命運。果戈理的創作使這一文學流派的地位得以最終確立。許多青年作家追隨果戈理,文壇出現了一批所謂“果戈理傳統”的作家。批評家布爾加林他們是只寫黑暗的“自然派”,別林斯基則在以自己的理論著作接過這個名詞,肯定“自然派”的創作,并加以理論總結。于是,“自然派”成了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別稱。

10、十二月黨詩人: 十二月黨人是俄國19世紀初期的貴族革命家,他們在文學方面的成就主要表現在詩歌上。“十二月黨詩人”主要有雷列耶夫、奧陀耶夫斯基和別斯土舍夫等。這些詩人認為,文學應該反映時代精神,關心人民命運。他們的作品與貴族革命運動緊密聯系,謳歌反專制、爭自由的理想?!笆曼h詩人”是俄國早期浪漫主義文學思潮中的較為激進的作家,雷列耶夫的《致寵臣》和《沉思》等詩篇對普希金等進步作家產生過影響。

11、奧勃洛摩夫性格:奧勃洛摩夫是岡察洛夫《奧勃洛摩夫》中的主人公,是俄國文學中最后一個“多余人”的典型。他突出的性格特征是懶惰與冷漠。他無所事事,感覺遲鈍,沒有從事任何實際工作的能力,像一具僵尸一樣,連做夢都夢見睡覺。他也曾有過要做什么的愿望,但最終還是放棄了一切。如果說在奧涅金、畢巧林身上還有對專制制度的消極反抗,在羅亭身上還有對農奴制度的激烈抨擊和對新生活的熱烈向往,那么到了奧勃洛摩夫,就只剩下對就生活方式的適應和滿足了,因循懶惰、停滯無為、輕視勞動、懼怕新事物的代名詞。岡察洛夫深刻地指出,奧勃洛摩夫性格的產生,源于不勞而獲的貴族生活和貴族教育,是腐朽、寄生的農奴制的必然產物。它宣告了貴族階級進步性已喪失殆盡,預示著新的時代、新的人物的到來。

12、新人:“新人”指的是19世紀中葉在俄國文學中出現的具有民主主義思想傾向的平民知識分子形象。這些形象盡管個性相異,但大多出身平民,具有堅定的意志、明確的理想,以及實干精神和自我犧牲精神。屠格涅夫在小說《前夜》中最早塑造出了“新人”英沙洛夫的形象,但車爾尼雪夫斯基小說《怎么辦?》中的“新人”羅普霍夫等形象則更為典型。

13、卡拉馬佐夫氣質:“卡拉馬佐夫氣質”一詞源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長篇小說《卡拉馬佐夫兄弟》。作品中刻畫了卡拉馬佐夫家族成員在社會大動蕩大轉折面前,表現出悲觀失望、道德淪喪、情欲橫流,反映出一部分俄國貴族階級在農奴制分崩離析和資本主義長足發展的狀況下,看不到出路,悲觀厭世,無可奈何而自甘墮落,他們的性格帶有極大的時代典型性,因而稱之為“卡拉馬佐夫氣質”。

14、心靈辯證法:是車爾尼雪夫斯基對托爾斯泰早期創作中獨特心理描寫的概括,即作家善于“描繪心理過程本身,這一過程的形態和規律”。托爾斯泰從來不是靜止地去描寫人物的心理,而是始終細致地描寫心理在外界影響下的嬗變過程。他特別注意描寫人物各種復雜情感的交織和更替,思想情緒的瞬間變化,通過人物復雜的矛盾心理過程來反映人的變化和社會的沖突。這一手法特別適用于作者塑造精神探索型人物。

15、精神探索型人物:托爾斯泰一系列重要作品中帶有作家自傳性質、表現作者精神探索歷程的人物。他們思想敏銳,對社會問題敏感,并緊張探索,努力尋找答案。但是不到結果時,他們往往轉向宗教,從宗教中尋找啟示?!稇馉幣c和平》中的比埃爾,《安娜·卡列尼娜》中列文,《復活》中的聶赫留朵夫等就是這類人物。

16、“懺悔貴族”:指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筆下的開明貴族地主形象,是19世紀后半期一些想背叛本階級卻沒有背叛得了的貴族知識分子。這些人物以鮮明的深刻反省與精神探索為主要特征,他們的人生多表現為一種道德自我完善的過程。比起“多余人”,他們的認識要深刻,行動要堅決,有時成為人民的辯護士,但他們最終仍是一個貴族,因此被稱為“懺悔貴族”。托爾斯泰通過一系列懺悔貴族形象,表現了他的社會探索和精神探索,揭露沙皇俄國的社會罪惡,也宣揚了“托爾斯泰主義”?!稄突睢分械穆櫤樟舳浞蚴侵膽曰谫F族的形象。

17、托爾斯泰式主人公:托爾斯泰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在思想上一脈相承的獨特的主人公形象。這些形象有各自的個性,但也有某些相似之處,如不倦地探索人生的意義,不滿貴族階級的腐朽道德和社會黑暗,尋找與人民接近的途徑等。這些形象體現了作家在不同的生活階段中的思想、觀點和感情,也表現了俄國部分貴族知識分子力圖從平民化中尋找出路的時代趨向。這一類形象主要有:伊爾倩耶夫、奧列寧、安德烈、彼埃爾和聶赫留道夫等。

18、托爾斯泰主義:是托爾斯泰晚年提出的所謂拯救俄國和人類社會的政治、道德主張。其基本內容是:“勿以暴力抗惡”,“道德自我完善”,“寬恕”,“博愛”。“托爾斯泰主義”是作家精神探索的結果,有其合理的部分。但是,其基本面是空想的,與時代脫節的,它是俄國宗法制農民政治上不成熟的表現。

19、別里科夫性格:別里科夫是俄國批判現實主義大師契訶夫《裝在套子里的人》中的主人公,是變態的頑固保守的反動知識分子的典型。別里科夫性格的突出特征是多疑膽怯、保守頑固。他把自己及其物品都用套子裹著,思想也套上了套子,而且還把別人也裝進套子里,以“純粹套子式的論調”統轄周圍環境,造成壓抑氣氛。別里科夫性格是沙皇反動統治制度造成的。他懼怕屈從于沙皇反動統治,并成為反動統治的衛道士。作為舊制度、舊思想的維護者、警犬,他是兇狠的;但他保守、腐朽的本質使他在新事物面前不堪一擊,他有時脆弱的。別里科夫的兇狠、脆弱正反映了造就其性格的沙皇專制統治的殘暴和脆弱,也表明這種生活不能再繼續下去了,俄國必須要變革。20、社會問題劇:19世紀60-90年代,易卜生針對挪威社會存在的道德、法律、婚姻、教育、婦女解放和民主政治等問題,寫出了十多部劇本。這些劇本真實地描寫了資產階級虛偽的道德、冷酷無情的法律、以男權為中心的家庭婚姻關系,深刻地揭露了資產階級的庸俗和自由主義政客的丑惡。這些劇本被稱為“社會問題劇”。其中最著名的是《社會支柱》、《玩偶之家》、《群鬼》和《人民公敵》等。易卜生的“社會問題劇”以豐富的社會內容和高度的藝術技巧震動了西方劇壇,并引發了19世紀末的歐洲戲劇的一場革命。

21、廢奴文學:是19世紀上半葉美國廢奴運動的產物。廢奴文學站在反對蓄奴制度的進步立場上,描寫黑奴的非人生活,揭露奴隸主壓迫奴隸的殘暴行為,批評蓄奴制的野蠻性和反動性,推動了廢奴運動的發展,并為美國批判現實主義的繁榮奠定了基礎。主要作品有希爾德烈斯的《白奴》和斯托夫人的《湯姆叔叔的小屋》。

22、歐·亨利手法:他在不少小說中,都把全篇的重心安排在結尾部分,小說故事極其平常,主人公頁很普通,給我們的感覺是作者文筆簡潔,語言幽默,娓娓說來,充滿風趣。當看到小說結尾時,作者筆鋒一轉,讓主人公的命運來個180度的大轉彎,出現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結局,使讀者在驚愕之后,豁然開朗,人物的性格特征顯得更加深刻。故事耐人尋味,在承認事件合情合理和贊嘆作者構思巧妙的同時,感到作品揭示的社會意義很深刻。因此“歐·亨利手法”可以說是以結尾取勝的手法,是畫龍點睛的藝術手法。

第八章 19世紀后期文學

1、象征主義:象征主義是19世紀70年代在法國出現的、后流行歐美的一種現代主義文學流派。它定名于法國詩人莫雷亞斯1886年發表的《象征主義宣言》,先驅是法國作家波德萊爾,主要成就是詩歌。象征主義喜歡用具體的形象表現抽象的觀念,用物質的可感性表現隱蔽的內心世界,著眼點不是描寫客觀的真實,而是追求主觀的幻覺;喜歡用象征、聯想、暗示、烘托等手法來表現內在的“最高真實”,重視雕塑美、音樂美和朦朧美,追求撲朔迷離的神秘境界。20世紀20年代,象征主義再次掀起高潮。此時的象征主義詩人力圖超越個人情感的局限,用作品反映整個時代的精神面貌,視野更開闊,思考更深沉,成就更高,影響更大。前期代表作家是法國的馬拉美、魏爾倫和韓波,后期的代表作家有法國的瓦雷里、奧地利的里爾克、英國的艾略特、愛爾蘭的葉芝、俄國的勃洛克、美國的龐德等。

2、自然主義:19世紀60年代產生于法國并流行于歐洲,自然主義的哲學基礎是孔德的實證主義,泰納首先把它應用到文學上。自然主義文學的理論創始人左拉在《實驗小說》和《自然主義小說家》等著作中提出一整套創作原則:強調文學創作的科學性,否定典型化原則;主張超越政治和道德,以遺傳學和生理學原理去解釋人的行為與社會現象;要求作家對社會進行冷靜客觀的、照相實錄式的描寫。嚴格按照這種原則創作的作品往往缺乏提煉、思想、想象和情感。比較典型的體現自然主義風格的作品是龔古爾兄弟合寫的《翟米尼·拉賽德》等小說。左拉雖提倡自然主義,但在實際創作中仍接近現實主義。

3、唯美主義:唯美主義是19世紀中后期在法、英等國流行的一個文學流派。唯美主義作家憤世嫉俗,不愿與黑暗現實同流合污,但又采取逃避現實、玩世不恭的生活態度。他們反對“附庸美”,既反對藝術受制于金錢,也反對藝術為人生服務,提出“為藝術而藝術”的口號。他們認為藝術不應反映生活,無需顧及道德,藝術要追求的就只是感覺和印象,是絕對的和至高無上的美。然而在實際創作中,唯美主義作家還是創作了一些從獨特的角度反映現實生活的作品。唯美主義的作品講究辭藻、韻律,重視靜物的描繪,形式較為精致。代表作家主要有:英國的王爾德、法國的戈蒂耶等。

4、巴那斯派:又稱高蹈派,19世紀60年大出現在法國,因《當代巴那斯》詩集而得名,提倡“美和崇拜”,以造型美與雕塑美為追求目標,宣揚藝術至上,主張詩歌脫離社會,不問政治,標榜“冷靜”“客觀”“無我”,反對浪漫主義的主觀抒情,實際上也為自然主義在詩歌領域里作了開拓和示范。巴那斯派是法國象征主義的先驅。

第九章 二十世紀現實主義

1、福爾賽主義:是英國作家高爾斯華綏在他的三部曲《福爾賽世家》中對福爾塞家族精神的總結。索米斯·福爾賽是這個家族的精神代表,在他身上體現了資產階級的本質特征,即強烈的占有欲和對金錢的瘋狂追求,對人性的扼殺和對他人不擇手段地榨取。這種性格實際上是資產階級貪得無厭階級性的集中表現,在英國上流社會具有普遍意義。

2、冰山原則:是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在短篇小說《死在午后》中提出的創作主張。他以冰山比喻創作,他說:“冰山在海里移動之所以顯得莊嚴、宏偉,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的部分露在水面?!奔此J為作者只應寫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而水下的八分之七是留給讀者的豐富的想象余地。這一創作原則使海明威形成了簡約含蓄精煉深沉的藝術風格,在散文文體上開了一代新風。

3、迷惘的一代:是美國20年代產生的一個文學流派。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在西方出現的厭戰反戰情緒在文學上的反映。這一流派的作家大多數參加過這場戰爭,他們普遍有一種被欺騙、被出賣的感受,因此,精神蒙受了巨大的創傷,同時又因找不到出路而灰心失望、苦悶彷徨、迷惘不知所措。他們不再相信傳統的價值觀念,而以一種玩世不恭的生活態度來表示自己的消極反抗?!懊糟囊淮钡拇碜髌肥呛C魍摹短栒粘I稹?。

4、“硬漢子”性格:海明威在小說中所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的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海明威的小說多一拳擊家、斗牛士、漁夫、獵人為主人公,他在這些人物身上塑造了一種不屈不撓、堅定頑強,面對暴力和死亡而無所畏懼的“硬漢子”性格,無論在怎樣危險困苦的逆境中,他們都保持了人的尊嚴和勇氣,顯示了男性特有的生命力和意志力。這些形象都帶有作者自身的影子,所以他們都是海明威式的英雄。

5、美國猶太文學:美國猶太文學崛起于20世紀50年代。猶太民族在歷史上屢遭磨難,失去祖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慘痛經歷,使他們舊恨未除又添新仇,他們一方面努力恪守民族傳統,以此增強民族的凝聚力,利于抵御外侮;另一方面又必須順應所在國家的主流文化和法制法規,利于生存和發展。因此往往生產深刻思想矛盾和精神危機。處于異己世界的恐懼和困惑、自我人格的分裂和異化就成了美國猶太文學的經久不衰的主題,而彷徨焦慮的邊緣人占據了作品的中心位置。重要作家有:辛格、馬拉默德、羅思和貝婁等。

7、“憤怒的青年”:英國戰后出現了“憤怒的青年”文學運動。憤怒的青年主要是小說家和戲劇家,他們對中產階級的道德與習慣不滿,抨擊嚴格的階級等級劃分,他們大多來自社會下層,同情勞動人民。奧斯本的劇本《憤怒的回顧》對社會作了多方面的抨擊,成為這個文學運動的代表作。代表作家還有:艾米斯、韋恩和西利托等。

8、“跨掉的一代”: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隨著冷戰政策的推行和麥卡錫主義的猖獗,美國知識分子人人自危,文壇一片沉寂。此時,被稱作“垮掉的一代”的一批文學青年首先發出了叛逆的呼聲。他們不滿中產階級中規中矩的刻板生活,藐視明哲保身的庸人哲學,為了表示反抗,他們拋棄正常的家庭生活,四處流浪,吸毒群居,放蕩形骸。他們的作品大多是自己流浪生活的實錄,其放肆無忌的言行既表露了顛覆主流文化的叛逆精神,又宣揚了放縱情欲、及時行樂的頹廢思想。代表作家有:凱魯亞克和金斯堡等。

更多

1.奧林帕斯神系──古希臘神話中以宙斯為中心的神的家族,?因其住在奧林帕斯山止而得名。?奧林帕斯神系是按原始社會后期父權制氏族的方式、以宙斯為首的12個主神組成的神系,?乃古希臘神話中內容最豐富、流傳最廣泛、影響最深遠的神話。

2.潘多拉的匣子──災難和后患無窮的代名詞。在希臘神話中,?宙斯惱恨普羅米修斯盜取天火給人類,在懲罰普羅米修斯的同時,遷怒于人類。他讓火神赫淮斯托斯造了一個名叫潘多拉的漂亮少女,?命神使赫耳墨斯將其送給普羅米修斯在人間的傻弟厄庇墨透斯為妻。時潘多拉打開了隨身帶著的金匣子,于是,災難、禍患、瘟疫疾病、死亡等變成蟲子飛向人間,而希望卻被關在匣底。從此,人類開始了苦難而悲慘的生活。

3.摹仿說──古希臘傳統的文藝學說。?首先提出這一觀點的是當時的哲學家德謨克利特。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中發展了這一觀點,進一步指出詩起源于對自然和社會人生的摹仿,強調了文藝與現實不可分離的關系,在西方文學史上產生了很大影響,為現實主義創作奠定了基礎。

4.正常的兒童──古希臘人在“神人同形同性”的基礎上,?塑造了高大完美的.充滿著理性光輝的眾神形象,并曲曲折折地折射出古代社會進化的遺跡和古代人類征服自然的進程,這種正常的思維有別于早熟的兒童和粗野的兒童,因而得名。

5.第十位文藝女神──古希臘最杰出的抒情詩人薩福曾開辦學校,?教少女學習音樂和詩歌。她寫詩9卷,其獨唱琴歌歌唱愛情和美德,?感情真摯,意境清新,有很強的感染力。柏拉圖因之將她稱之為神話中九位繆斯女神之外的“第十位文藝女神”。

6.木馬計──戰史中著名的智慧故事。希臘聯軍久攻特洛亞10年不下,奧德修斯遂設計假意退兵,藏伏兵于巨大的木馬之內。特洛亞人將木馬作為戰利品推進城里。當夜,希臘聯軍回兵,與木馬中的伏兵里應外合,攻陷了特洛亞城。

7.伊甸園──神話傳說中至善至美至福之地。據《舊約.創世紀》,上帝在創造了天地萬物之后,又用泥土造出了人類始祖亞當和夏娃,并把他們放在東方的樂園─伊甸園中。此園四季如春

【本文地址:http://m.nehjyms.cn/zuowen/299875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三级网 | 成人网在线 | 色综合色综合网色综合 |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 免费国产黄色 | 日韩图色| 小视频黄色 | 国产99精品| 国产免费观看视频 | 国产一区二区福利 | 天天躁狠狠躁 | 久久久久久亚洲 | 日本免费一级片 | 亚洲久久久 | 久久久少妇| 免费成人黄色网址 | 成人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 毛片视频免费 | 婷婷综合 | 日韩欧美小视频 |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白人 | 国产理论在线 | 嫩草视频在线观看 | 中文日韩在线 | www.午夜 | 久久香蕉网 | av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 男人天堂手机在线 | 午夜精品久久 | 欧美视频一区二区 | 91看片看淫黄大片 | 日韩有码在线观看 | 三级黄网站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黄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在线欧美 | 亚洲第一黄网 | 成年人av | 四虎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 h片在线观看免费 | 天天综合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