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生端午節手抄報篇一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很榮幸能在這里向大家分享我的端午節演講心得體會。在今年的端午節,我們學校舉辦了一場主題演講比賽,我有幸參加了比賽并取得了好成績。通過這次比賽,我深刻體會到了端午節的重要性,更加熱愛祖國,珍惜和平。
段落二:歷史文化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的重要節日之一,它是在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逝世和緬懷他對祖國的忠貞和貢獻。緬懷先人,是每一個中國人的責任和義務。在此節日,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珍惜我們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也說明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遺產。可以說,端午節已經成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段落三:風俗習慣
端午節除了有懸掛菖蒲、包粽子、賽龍舟等傳統活動,也有著許多的習俗和民俗文化,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去傳承和發揚的。比如,我們家鄉的一項傳統習俗“穿艾草”,就是在端午節的時候,將艾葉裝在布袋里,系在自己的腰間,以此來驅蚊和瘟疫。在這里,我也想呼吁大家,要珍惜這些美好的傳統文化,并積極宣傳、傳承它們。
段落四:體育競技
端午節的龍舟比賽,是我國具有代表性的傳統體育賽事之一,新三年,舊三年,不斷的交替上演。它不僅是一項文化活動,更是一項高水平的體育運動,能夠錘煉運動員的意志品格和技術水平。而且,它也是增強全民體育意識和身體素質的一個主要途徑。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們也要積極參加體育運動,珍惜健康,追求身心健康。
段落五:結論
通過這次端午節演講比賽,我對這個節日的傳統文化和習俗活動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也意識到了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我們要好好學習這些文化,傳承和發揚它們,不斷弘揚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底蘊。同時,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們也要更加珍惜身邊的人和事,愛祖國,珍惜和平,共同創建一個和諧、美好的社會。謝謝大家!
小學生端午節手抄報篇二
端午是傳統節日,在莆田就有這么一首不和諧的童謠,五月初一便拉開了端午節的序幕。從初一開始,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起來,準備端午節的.用品,雖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讓人眼饞的自然要屬端午中的美食了。
一提端午節,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粽子了。粽子長得玲瓏可愛,有咸味的和甜味的。我對于肉粽子不感興趣,卻對糯米粽情有獨鐘,尤其是里面大大的棗子,家里自己做的總是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濃香夾雜著縷縷蛋草葉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里,越嚼越有滋味。逢過端午,奶奶動要包上n個粽子讓我這只饞貓大飽口服。街上也有到處吆喝的,不過賣的粽子比家里的要小很多,卻很貴,糯米粽里的棗子也不大,貌似插倆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時嘴饞了,就道街邊買一個解饞,卻再也沒有那種余香了。
除了香噴噴的粽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鍋熱水沐浴,然后再換上新衣,顯得格外清爽。雖然我穿的依舊是穿過n次的衣服,不過香味仍然無法抵擋。
我們這兒瞧不見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大遺憾。不過我們很快又找到了新的樂子――舉辦砸蛋大賽。端午節的蛋不再是拿來吃的,而是拿來砸的,或兩兩相碰比誰的更硬,有或者拿來當子彈,瞄準射擊。當砸蛋大賽落下帷幕時,只留下滿地瘡痍,一股腥臭,確實其樂無窮。
端午節那天,老媽都會用根根細繩細致地編成筐,按以往的習俗,編8個層,奶奶煮好蛋后就拿出3個最光滑的。底層放一個,接著是桃子。每種都是3個,用了6層。第2層就是一個步老虎,是看護這些東西的。最后掛在門口,按照長輩說的,紀念屈原。取下來時,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個盒子里,與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團聚。
而就在初五吃一天的享受中,端午節就順利閉幕了。
小學生端午節手抄報篇三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端午節有許多習俗,如吃粽子,賽龍舟等。今天,天氣晴朗,萬里無云,爸爸媽媽帶我來到杏花村觀看賽龍舟。
來到杏花村的湖邊,只見幾只龍舟整齊地停靠在湖邊。選手們個個兒精神煥發,嚴陣以待。
“預備——”裁判大喊一聲,大家都拿好了船槳,準備出發。
“砰!”槍聲響了,幾條龍舟像離弦的箭一樣,飛快地向前行駛。選手們都使出了全身力氣,很有節奏地、整齊地劃著槳。“隆隆……”鼓聲陣陣,選手們更加有勁了。幾條龍舟互不相讓,一會兒你靠前一點,一會兒它又追上去。瞧,有一條龍舟落后了一大截,原來是隊員們的動作不是很整齊,他們意識到這一點,又調整節奏,奮力追上去。看看那位大哥哥,他劃得最賣力了。他使勁地劃著槳,臉漲得通紅,額頭上也滲出了豆大的汗珠。水“嘩嘩啦”地唱著歌,濺起雪白的水花,似乎也在給隊員們加油打氣。到了最后,比賽進入了白熱化,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滿懷期待。岸邊也爆發出了陣陣的加油聲,我也情不自禁地吶喊了起來。比賽結束了,二號船隊取得了勝利,隊員們臉上洋溢著笑容,好像忘記了疲憊。落后的選手們也微笑著,重在參與嘛。
這次賽龍舟很精彩,通過觀看比賽也讓我懂得了:只有齊心協力,團結起來,才會取得勝利。
小學生端午節手抄報篇四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很期待過端午節,端午節的思念。誘人的粽子讓人垂涎三尺,長長的米粒煮得泛黃,里面包了豆沙或棗子的陷。米有些透明,也露出些泛紅的顏色,四角倔強的翹著,可愛極了。包粽子的葉子上沾滿了水,也沁入一點米的香味。一口在粽子上咬下去,滿嘴便充滿了米香,再咬一口,便會看到暗紅色的餡兒。餡兒甜甜的,有了米,這種甜也不膩了;米中融入了棗或豆沙的香甜,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我常常是吃得滿嘴“小胡子”,媽媽見了笑我是只“大臉貓”。我卻不介意,嘿嘿一笑,用舌頭舔舔米粒,用手把嘴一抹就去找外婆了。
雖然我并不怎么喜歡香包的那種味道,但那無疑是我那時的最好飾品。猶如天花亂墜。小姨看著我,笑我臭美。我才不管她說什么,依然“孤芳自賞”,跑去媽媽面前玩了。
現在物是人非,我穿過了金色的童年,慢慢長大了,表弟已經七歲,外婆也去世很久了。我們家端午節的習俗只剩下了“吃粽子”。沒有外婆香包的保佑,我依然平安的成長著,一天又一天。但有時心里卻十分空洞,越臨近端午,越是如此。
懷念我親愛的飾物——外婆充滿愛意的香
小學生端午節手抄報篇五
作者 陳雨悅
30年以后,我成了科學家。我發明了一座用處很大的橋。
當我們去看風景的時候。我們就踏上這座橋上啊!橋真高哇!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腳下。太陽顯得那么近,山腰間飄著朵朵白云。
當下雨過后,天空中掛起一條彩色的橋。就像通向天空中。這橋真像七夕橋。可以讓每個人都走這彩橋。
6月17日 星期日 雨
作者 陳雨悅
中午,媽媽在剪奶奶在海邊撿來的海螺。我也上前去幫忙,看見海螺有兩種,有長一點的、短一點的,還有小貝殼。看著海螺可愛的樣子,我一邊剪一邊想:這些海螺肯定很新鮮。
六月十八日 星期五 陰
作者 戴逸
聽說我們村來了個戲班子。晚上,我們吃好晚飯,趕著去看戲。我和媽媽、阿姨和妹妹來到了關廟前,果然看到一個大大的戲舞臺,旁邊有賣吃的、有賣玩的、還有賣用的···我們迫不及待地買了很多很多的吃的,我還分給了奶奶、爺爺和叔叔。過了一會兒,越來越多的人來了,戲馬上就要開始了,這里真熱鬧啊!
小學生端午節手抄報篇六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每年的端午家里家外處處都飄著粽子的清香,我喜歡過端午節,因為可以吃到又糯又甜的粽子。
在我的家鄉端午節有許多的比如;掛香囊、綁五彩繩、插香柳等。
端午節還有很多特別的叫法;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浴蘭節、這些特別的名字,讓我們覺得端午節更加有趣了。
今年的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首先我們準備的食材有;糯米、大棗、粽葉、豆沙還有水,材料準備全了,我和媽媽開始包了。糯米是提前泡好的,我拿起一片新鮮的粽葉,卷成漏斗形的,然后把糯米裝進去,再拿起一個棗放到里面,最后再多拿幾片粽葉,包成三角形的,最后用準備好細線順著粽子的每個角纏一圈,系緊,保證粽子在煮的時候不會散開。這樣一個粽子就完成了。接下來我用媽媽教我的又做了一個豆沙粽,等所有的粽子包完后,我們把粽子一個個的放進鍋里,煮1個小時左右的時間粽子就熟了,我聞到香味忙跑到廚房里,剝開一個蘸點白糖,狼吞虎咽的吃了起來,真香啊,我忍不住說了出來。媽媽告訴我,這粽子里除了粽香還有收獲的味道,品嘗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里也是甜絲絲的。
這就是我今年過的快樂又難忘的端午節,我希望下一年的端午我包的粽子會更加好吃,賣相也更加漂亮。
小學生端午節手抄報篇七
晚上,我請奶奶講端午節的來歷。
飽學的奶奶用蒼老的聲音,穿越了遙遠的時空,將我帶到楚國。
楚國時,朝廷腐敗無能,官員們魚肉百姓,人民怨聲四起。楚國走向衰落。
當時,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有著遠大的政治抱負,他連續幾次寫出改革朝綱的奏折呈給皇帝。但是皇帝不但沒有采納屈原的正確主張,還把他拘禁起來……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屈原以死抗爭,毅然跳下滾滾汩羅河。
為了世世代代紀念屈原,人們就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屈原跳河的日子作為端午節。
小學生端午節手抄報篇八
每年農歷的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
端午節的起源,是我們中國古代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本是楚王的部下,但楚王并不賞識屈原,后來屈原知道楚國被秦兵攻陷,在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殺,人們為紀念屈原就將屈原跳江的日子定為端午節來紀念他。
說到端午節,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粽子,粽子原是人們為屈原的尸身不被魚蝦糟蹋,便用粽子投入江中,讓魚蝦吃粽子,就不會吃屈原的尸體了。現在,粽子已成為了人們端午節的傳統食物,深受人們喜愛。不同地方的粽子也是不一樣的,粽子就分甜粽與咸粽,甜粽是北方所普遍的粽子,咸粽則為南方。在這里就介紹我們這里的咸粽,就拿牛肉粽來說,用剪刀將包著粽子的的細繩剪開,將粽葉慢慢展開,露出里面的粽子,一個三角體,色澤金黃,散發出幽幽的清香,令人食指大動。咬一口糯米,口感軟糯,淡淡的咸味,說不出的清香在口里漸漸融化,回味無窮。
端午節常見的競賽活動就是賽龍舟了,人們認為龍是至高無上的動物,所有的動物都臣服于龍。龍舟與粽子作用一樣,也是為屈原的尸身不被動物吃掉。現在龍舟以普遍成為一種競賽。龍舟較長,有幾十米長,很窄,只能并排坐兩個人,大概是因為需要兩邊劃船吧。龍舟的船頭一個龍頭高高翹起,雕刻的栩栩如生,龍身成一字型,龍尾也翹起來。每一艘船大概會有幾十個隊員,有一個人在船頭為隊員擂鼓吶喊,可別小瞧了他,他可是團隊士氣的重要成員呢!
濃濃粽子香,悠悠龍舟游,這些都在端午節這個古老的節日散發出他們無窮的魅力。
小學生端午節手抄報篇九
端午節即將來臨,祝愿所有的小朋友都能擁有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5月27日終于到來了,我和全家人一起過端午;爺爺奶奶問我說: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呢!
奶奶對我說:屈原是中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他關心國家的興亡,人民的疾苦。由于朝廷腐敗,國家山河破碎,自已也遭奸臣陷害,他悲憤難忍,憤而投汨羅江自盡。相傳,人們在劃船尋找他的遺體時,一路敲鑼打鼓,喊著號了,還沿江撒粽子,不讓水中魚蟹吃他的尸體,這就是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的來歷。屈原一生寫出了許許多多流傳千古的優美詩歌,他的著名詩句“路漫漫共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千百年來為人們廣泛傳頌和引用。
汨江,寂岑了古昔吶喊,淌著雨淚,幾泛水漪,獨情。屈公的自沉,朽腐了,苦醉的楚辭。縱落,扶把靈魂跌沉,一腔離騷別緒,涂共著肢身,泛浸汨水的滌洗。去了,一曾烙情。章卷的竹筒,消改不了昔夕的歷史,棲落眷故的淚水。
回懷汨水,蕩漾開辛酸的楚詞,漁舟,扶撈不起,赤骨血肉。戳淡了冗郁的靈魂。忠魂的腥氣,殘留在魚唇嘴口。尖齒的利牙,嚼噬著,哀麗的詩章。
我聽了這些話,我思想著屈原快一點回到祖國的身邊,我在家里思想著,突然一下子暗了起來,一下子又明亮了起來,原來爺爺、媽媽把粽子掛到天花板上,就象一個個粽子從天而降。
五月初五真快樂啊!真開心啊!
小學生端午節手抄報篇十
時間飛一般地流逝,往事如同過往云煙般,消散在記憶的深處。回望前年的端午節,再看看現在,任誰都會發出出于肺腑的話:“時間,過得可真快啊!”
又是一年的端午節!
離端午節還有那么兩三天,奶奶家早就忙開了!那天一早,奶奶就去了菜市場,買齊了包粽子所要的東西。將這些東西一一洗凈,一一擺放在奶奶家的門前。呦!與前年差不多的情景,我依然還學包粽子。即使是前年也學了一點的我,包的粽子依然是不堪入目的。拿起我包的粽子,輕輕那么搖一下,你就會看見大把大把的糯米撒下來。外強內干罷了!
嘔!又是一年的端午節!不知道明年的端午節會是什么樣的呢?也許一天天長大的我,有一天會不再期待這端午節把。但是我依然堅信,無論如何這會是我童年中一個美好的回憶!
又是一年的端午節!
身處去家中,正想該如何將這篇作文寫下去。而遠處傳來的吆喝聲,加油聲。令我無法再靜下心來!一年一次的劃龍舟呵!要是從前的我,我想現在早就已經跑出去了把。然而,現在我正被這一堆堆的作業所牽絆。無法控制自己想看的欲望,最終還是探出了頭。河邊早已經有了大批大批的人了,龍舟上,一個個壯年男子都在用力,總希望自己的龍舟能賽過別人的。
又是一年端午節!真不知道下一次的端午節會是什么樣子的呢?感覺上有點小小的期待哦!
又是一年端午節!年復一年,然而快樂是不是也要年復一年呢?
小學生端午節手抄報篇十一
一說起端午 , 我就端午節的兒歌 " 粽子香 , 香廚房 。 艾葉香 , 香滿堂 。 桃枝插在大門上 , 出門一望麥兒黃 。 這兒端陽 , 那兒端陽 , 處處都端陽 。"
端午又稱重五 , 買價也與 " 五 " 數字在一起 , 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獐在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 “ 五端 ” :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端午節的主要活動是賽龍舟、吃粽子。相傳龍舟競渡是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是蟹,吃飽了去吃屈原的遺體。
聽說,南方過端午節要吃 “ 五黃 ” :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南方北方,天還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 “ 王 ” 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
端午節天 , 家家戶戶的門上懸插菖蒲、艾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 五端 ” 。到中午,孩子們大飽口福了,肚皮滾圓滾圓的。
端午節是星期天,那就更有趣啦!不光可以玩個夠,還可以聽老講屈原的故事,那才叫樂翻天呢!
【本文地址:http://m.nehjyms.cn/zuowen/2317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