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寫給人看的,條理不清,人們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這樣就達不到總結的目的。總結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總結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大學端午節活動總結與反思篇一
一、節前宣傳活動
1、召開各班團支書會議,要求各班做到節前有宣傳、節日有活動、節后有總結。
2、做好宣傳欄、板報、宣傳報等,提高同學們的認知水平。
二、節日活動
1、不少同學對中國傳統節日了解仍然較少,我系把端午節當作培養大學生傳統文化認同感的機會,制作了“歡樂端午”宣傳欄,詳細介紹了端午節的由來和相關的民俗文化、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哲學與人文科學系組宣部在端午節之日,精心制作了以“五月花開慶端陽”為主題的手繪展板,為端午節到來營造了濃濃的節日氛圍。
3、為了進一步宣傳中國傳統節日,哲學與人文科學系團總支組織各支部制作了墻報,其中文秘班的板報以精彩的設計,豐富的內容,贏得了大家的好評。
4、端午節到來之際,哲學與人文科學系同學們精心采集了艾草,并在每一束艾草上系上象征吉祥如意的紅絲帶,分發到教職工老師的手中,表達了大家端午節之際對老師的一片情意。
餐廳微機室、保衛室等工作人員也均在節日之際收到了我們送去的代表祝福的艾草,在表達感謝的同時,也對我們的活動予以肯定。
“濃濃端午情,莘莘學子心”,一束艾草,不僅代表了我們對老師的關心,更表達了同學們對老師的深情祝福。
5、哲學與人文科學系各班級分別召開班會,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弘揚抗震救災精神,宣揚理性愛國。
6、端午節之日,我系班級還召開了“傳統節日之端午節”學習會,通過學習交流,增強了同學們對傳統節日的了解,也培養了大家的興趣。
在活動開展過程中,大家不僅學到了關于端午節的有關知識,更在濃濃的節日氛圍中,真正體會到傳統文化的意義。
大學端午節活動總結與反思篇二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有很多傳統佳節。農歷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午。當天有很多傳統活動: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故解放后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于掛菖蒲、艾葉,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壓邪。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我中華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傳統節日。端午節現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假期為一天。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__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端午節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絕好的愛國主義傳統教育機會,為引導學生過好端午這一傳統節日,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我校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文化教育活動,簡要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節前宣傳活動
1、召開各類會議,要求各班做到節前有宣傳、節日有活動、節后有總結。
2、做好宣傳欄、板報、宣傳報等,提高同學們的認知水平。
3、利用學校例會、國旗下的演講、主題班(隊)會,舉行不同形式的誦讀活動。通過開展誦讀活動,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弘揚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真正把誦讀活動變成了一次學生潛移默化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
二、節日活動
1、不少同學對中國傳統節日了解仍然較少,首先學校在周一升旗儀式中安排學生演講關于端午節日的有關訊息。
2、學校宣傳部作了以“歡樂端午”為主題的黑板報,為端午節到來營造了濃濃的節日氛圍。
3、學校組織各班召開班會,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弘揚抗震救災精神,宣揚理性愛國。
4.、班級還召開了“傳統節日之端午節”學習會,通過學習交流,增強了同學們對傳統節日的了解,也培養了大家的興趣。
5、開展了“我眼中的端午”主題征文活動。
6、學生會特意策劃了以“端午,我觀察我快樂”為主題的`攝影展。圍繞整個活動流程以及端午來臨個人們帶來的喜悅。
在活動開展過程中,大家不僅學到了關于端午節的有關知識,更在濃濃的節日氛圍中,真正體會到傳統文化的意義。我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我們只是充分利用一部分傳統文化對向進行教育,我們有責任去弘揚,而這個責任,就賦予我們下一代,讓我們從傳統節日教育做起,使我國的傳統 文化發揚光大!
大學端午節活動總結與反思篇三
為切實貫徹落實“我們的節日端午節”主題活動的通知精神,承載端午節所蘊含愛國主義的道德內核,增進全校師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營造慶祝傳統節日的良好氛圍,我校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端午節慶祝活動,現將活動情況總結如下:
一、高度重視,精心組織
為確保此次活動順利開展,校團委學生會高度重視,及時召開會議對端午節活動進行總體部署,并制定了,要求各班在活動中突出愛國主義教育、突出講文明樹新風和獻愛心等具體要求,全面推進學校的精神文明創建工作。
二、加大宣傳,營造氛圍
學校利用宣傳欄、簡報等多種方式對端午節相關知識進行了廣泛宣傳,并開展“話端午,揚民族傳統文化”主題班會活動。讓全體師生了解這一傳統節日的相關知識。感受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中折射出的濃郁的文化氣息,不斷激發愛國主義熱情。
三、具體活動情況
(一)開展“愛心粽子”端午活動
在端午節來臨之際,學校組織學生代表到敬老院,向孤寡老人進行慰問,贈送了端午節禮品,同他們一起包粽子,一起聯歡,讓老人們深切感受到學校對他們的關心。
(二)倡導健康防疫,開展除塵活動
古人把五月端午稱作“衛生月”,廣插艾草,抹雄黃酒,以免災去病,端午節成了我國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的大節日。我校結合認真開展端午節除塵活動,倡導健康生活,凈化學校環境。掀起講文明、講衛生的良好氛圍。
(三)開展了“端午節、誦經典、棋類比賽”活動
學生利用經典誦讀時間開展了經典誦讀活動,全體師生踴躍參加,經過比賽選出了優勝獎一名、誦讀獎二名。棋類比賽有五子棋、象棋、彈子跳棋比賽。通過開展活動,陶冶了學生們的情操,弘揚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激發了愛國主義精神自豪感,增強了凝聚力。
在本次活動中,我校充分利用傳統節慶日對全校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掀起了倡導文明熱潮,更是承端午文化精髓,揚民族傳統底蘊,將傳統節日于現代文明結合,既陶冶了學生們的情操又激發了學生們的愛國熱情。
大學端午節活動總結與反思篇四
端午節作為中華民族的重要傳統節日之一,是對學生廣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傳統美德教育和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有利時機。我校利用今年的端午節,結合學校“仁”德育特色,在學校、家庭、社區中廣泛開展了“我們的節日——端午”系列主題活動。
這次主題活動,真正讓學生接受了傳統文化的熏陶,進一步增強了愛國愛鄉的情感,提高了科學文明素養,弘揚和培育了民族精神。
一、“魅力端午”挖掘文化內涵
1、通過國旗下講話營造活動氛圍。以“倡議書”的形式,把活動的意義、主題、時間、內容、形式等告知全體師生,讓學生及其家長明確目標,從而有針對性地設計好端午節的活動。
2、組織各班出好一期“粽葉飄香情系端午”的主題板報,為端午節到來營造了濃濃的.節日氛圍。
3、組織各班召開“端午情愛國心”主題班會,通過學習交流,同學們增強了對端午節的了解,了解了端午節的由來、有關傳說、各地的習俗、香囊的制作等,也培養了大家的興趣,弘揚了民族傳統文化。
4、開展“民族情屈原魂”主題手抄報比賽。讓學生在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和傳說故事的同時,感受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中折射出的濃郁的文化氣息,不斷激發愛國主義情感。
5、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為紀念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傳承愛國主義精神,歡慶中華民族傳統佳節,分班級在端午節前開展校園詩會,并選拔優秀選手參加校級誦讀活動。吟誦屈原詩歌、中華歷代經典愛國主義詩篇、反映改革開放時代精神的詩詞以及書畫屈原詞章等形式多樣的活動,掀起了緬懷屈原愛國主義精神,歌頌和諧盛世的熱潮,引導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了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二、“平安端午”營造和諧氛圍
1、開展“我和家人包粽子”活動。發動學生和家長一起去買過端午節的材料,一起包粽子,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快樂,體驗父母持家的辛勞,享受親情的愉悅,了解端午的習俗。
2、開展“我做香囊送溫暖”活動。學生親手制作體現端午文化的香囊一個,帶上親手包的粽子,走進社區,給親戚朋友、孤寡老人等送香囊、粽子,在活動中增進人際交往,弘揚社會新風,促進社會和諧。
3、開展“我和父母過端午”活動。和家長一起收集有關端午節風俗的圖片、資料,向家長了解當地端午節的風俗;和家長孩子一起觀看有關節日慶祝活動的報道;在家長指導下做一份端午節手抄報或電子小報。
4、組織環保志愿者走進社區、街道,倡導文明新風尚,勸阻隨地吐痰,亂扔垃圾,路邊打麻將、公共場所赤膊袒胸、放養寵物等不文明現象。
三、“健康端午”倡導文明理念
1、倡導文明、環保的過節理念,組織開展美化校園環境活動。發動廣大師生對校園進行清掃,努力營造整潔、優美、有序的校園環境,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2、在校園廣泛開展衛生健康知識宣傳活動,發動廣大師生積極參與,從科學的角度認識懸白艾、掛菖蒲、戴荷包、飲雄黃酒等端午節傳統習俗,組織流行性、_染病防治知識講座,普及日常衛生保健知識。
3、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活動。以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優秀文化為載體,積極倡導文明和諧新風,開展文明禮儀知識進校園活動。
通過本次活動,大家更加深刻地認識了端午節這個中國古代的稻作文化,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每逢農歷五月初五民間掛香囊、吃粽子、賽龍舟等慶祝端午的風俗習慣,增強了對我國傳統民族文化的了解,有力宣傳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文化。
這次活動以傳統習俗為特征,以增強民俗體驗為重點,以親子活動為抓手,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在主題活動的始終。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增進愛國主義情感,樹立拳拳報國之心,提高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本文地址:http://m.nehjyms.cn/zuowen/2298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