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真快,總在不經意間流逝,我們又將續寫新的詩篇,展開新的旅程,該為自己下階段的學習制定一個計劃了。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計劃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計劃書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數學教學計劃小學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篇一
遵循”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教育思想,以校教研處教學工作計劃為指導,使學生形成良好數學思維習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促進學生自主的參與、探究和交流。
本冊教材中不再著眼于個別的能力點和知識點,不再設”語文天地“做單項練習,不再通過”金鑰匙“學習某種學習方法或策略,而是致力于綜合性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綜合運用學過的知識、形成的能力,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行比較廣泛的文化積累,基本上實現能夠自學語文,切實實現《課程標準》提出的”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目標。教材仍以主題單元的形式編寫,本冊共設計了8個主題單元。每個單元由五篇課文(三篇精讀課文,兩篇拓展閱讀課文)、一個綜合性學習活動和單元小結四個部分組成。五篇課文中,前三篇必須精讀,后兩篇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精讀或略讀。
1、通過本冊課文的學習,要使學生受到熱愛黨、熱愛人民的思想教育;受到孝敬父母、關心他人、助人為樂的教育;培養熱愛科學、勇于實踐和創新的精神,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陶冶學生的愛美的情趣; 還要使學生從一些寫景狀物的文章中學習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正確思想方法。
2、復習鞏固漢語拼音,利用漢語拼音識字,學習普通話。
3、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學會生字,復習查字典的方法,養成自覺運用字典的習慣。
4、進一步提高聯系上下文和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句子的能力。 注意積累詞語,初步養成積累語言的習慣。
5、在閱讀教學中要重視情感的介入——感知、感受、感悟。通過教材中”小資料“、”我的視角“、”日積月累“等欄目, 展示學生自學產生的問題、獨立的見解、改進的意見、延展開的思考、總結的學習方法和策略,等等。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和創造精神。
6、閱讀適合程度的課外讀物,了解主要內容,逐步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本學期閱讀不少于20萬字。
7、樂于參加討論或辯論,稍作準備,能講清楚自己的意思,表達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
8、能抓住重點進行觀察事物,養成勤于思考和樂于動筆的習慣,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像作文,內容具體,事情真實,有一定的條理。
1、繼續加強詞句訓練詞句訓練始終是小學階段的一個重點。在低中年級訓練的基礎上,應提高其訓練的要求。要引導學生自覺地運用查字典、聯系上下文和社會實踐的方法準確理解詞語,特別是那些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要鼓勵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積累詞語,學習作者用詞造句的方法。
2、思考練習的教學要充分利用思考練習中的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和討論,切實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學到讀書作文的方法。
3、要加強朗讀的指導和訓練。 朗讀是重要的閱讀基本功,課上一定要有朗朗的讀書聲。課堂教學要多讀少講,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練習朗讀,指導朗讀,不要單純從朗讀的技巧上指導,使朗讀和理解密切結合,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朗讀準確表達課文的思想感情。
4、要注意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合作學習,繼續加強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包括引導、點撥、范讀以及必要的歸納、小結和講解。要提倡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導,圍繞重點開展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
5、繼續指導學生寫好學習計劃和總結。
6、繼續加強對學生寫字的訓練,寫鋼筆字做到正確、規范、勻稱、美觀。
7、加強作文的指導和評講,作文評改繼續采用自評、互評、師評等多種評論方式。
第五單元統計: 6課時
整理與復習(二): 3課時
生活中的數: 2課時
數學教學計劃小學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篇二
“加、減法的估算”是學生在學過100以內的加、減法的口算和筆算的基礎上進行的,本節課,是估算正式教學的開始,雖然“估算”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現,但在生活中很多學生都接觸過,對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只要注意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借助學生生活實際有關的具體情境,學生就能比較容易掌握。教學中,通過對兩位數加、減估算方法的交流,讓學生體會估算的算法多樣化;能體會估算的必要性和作用;并能運用估算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年級的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有關“計算與初步估算”的知識和經驗,有了一定的數感,學生在一年級下學期就對計算有了初步的認識,可以說學生對數與計算的感知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從班級情況來看,大多數學生都來自縣城,有的孩子是農村來的,但也在縣城生活,對教材中的情境還是比較熟悉的,學生對數學學習興趣濃厚。但班里有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缺乏主動性,個別學生一位數的加、減都算不對,而且算得速度極慢,思維習慣不規范,學習方法不有效,習慣養成也不好,這都是需要關注的地方。
1、使學生初步學會加、減法的估算,并通過對兩位數加減法估算方法的交流,讓學生體會算法的多樣化,初步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2、培養學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3、讓學生用所學到的估算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用數學的樂趣,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一)情境激趣。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回到原來的教學樓上課,高興嗎?
生:高興。
師:還有其他班的數學老師也來到了這里,請同學們起立向后轉,向他們問聲好。(學生問好)
師:剛才和老師們打招呼時,覺得來了有多少位老師呀?
生:我猜有20人。
師:你是怎么想到這個數的?
生:我蒙的。
師:那你蒙的有點多了。
【想不到學生要用“蒙”這個字來表達,我及時抓住這個生成,引導學生感受到猜數也要有根據,不能亂猜、瞎蒙。】
生:有15人。
師:為什么猜這個數?
【接著上面的環節,加深學生的認識,引導他們進入思考狀態。】
生:我大概看了一下,覺得像這個數。
師:眼力還不錯!就差一點,還是少了那么一點點!
生:有16人。
師:恩?你又是怎么想的呢?
生:老師剛才說15猜的少了一點點嘛,所以我就想,或許是16。
師:你很會收集有用的信息,幫助你分析!祝賀你,你說對了!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師:給老師們介紹一下,我們二(6)班有多少人呢?
生:43人。
師:還能怎么說呢?
師:給大家一個詞語,你用它來說嗎?(板書:“大約”,引導學生齊讀兩次。)43人大約是幾十人?
生1:43人大約是40人。
生2:43人大約是50人。
生3:43人大約是45人。
生:16人大約是20人。
師:為什么要說成20呢?
生:因為16接近20這個整十數。
師:今天這個教室里大約有多少人?
生:電教室大約有60人。
師: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我們學生大約是40人,老師們大約是20人,合起來不就是60人嘛。
師:在數學計算中,有時不需要精確的計算,只要估計出粗略的數據就可以了,這叫做估算。(板書課題:加、減法的估算)
2、探究估算。
師:星期天,媽媽帶100元錢去買下列生活用品。(課件出示主題圖。板書:100元)
師:媽媽要買28元的熱水瓶,43元的燒水壺, 24元的水杯。
學生再次復述題意。
師:媽媽帶的錢夠嗎?請小朋友想一想:要判斷媽媽買這三種東西帶的錢夠不夠,需要精確計算嗎?
生:不需要。
師:請你幫媽媽估算一下,帶100元錢夠嗎?(學生獨立思考。)
師:你是怎樣估算的?把你的方法給小伙伴們說一說。(學生互相交流。)
師:誰愿意把你的估算方法跟大家說說。
生1:我是這樣想的:熱水瓶28元,就是大約30元,燒水壺43元看成大約是40元,水杯24元大約是20元,30+40+20=90,所以100元錢夠了。
師:他的這個方法好嗎?大家還有其它方法嗎?
生2:28+43+24=95,100元肯定夠。
師:你這是直接口算出了準確答案,計算能力真高!
生2:我就是這個方法,我是從100元中減去28元等于72元,72元減去43元等于29元,29元減去24元等于5元,所以帶100元夠了。
師:你們用的是連減的方法。還有嗎?
師:和小伙伴商量商量,看能不能想出其它辦法。(教師巡視,及時捕捉學生中的先加后減的念頭,予以啟發。)
師:通過商量,和小伙伴想到新方法了嗎?
生3:先算熱水瓶、燒水壺一共要花掉大約70元,還剩30元,水杯賣24元,錢是夠的。
生4:也能先算燒水壺和水杯大約要用60元,剩下的40元買熱水瓶足夠了……
數學教學計劃小學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篇三
在九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基礎上,學生可以進一步提高作為未來公民的數學素養,以滿足個人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需要。具體目標如下。
1、獲取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和技能,了解基本數學概念和結論的本質,了解概念和結論的背景和應用,了解其中包含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以及它們在后續學習中的作用。通過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和探究活動,體驗數學發現和創造的過程。
2、提高空間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論證、計算求解、數據處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數學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包括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數學上表達和交流的能力,培養獨立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
4、培養數學應用和創新意識,努力思考和判斷現實世界中包含的一些數學模型。
5、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形成堅忍不拔的精神和科學的態度。
6、有一定的數學視野,逐漸了解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形成批判性思維習慣,崇尚數學的理性精神,體驗數學的審美意義,從而進一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
我們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a版)》,它在堅持我國數學教育優良傳統的前提下,認真處理繼承、借鑒、發展、創新的關系,體現了基礎性、時代性、典型性、可接受性等。具有以下特點:1。“親和力”:激發興趣和美感,以生動活潑的方式引發學習。
2、“問題”:用適時問題指導數學活動,培養問題意識,培養創新精神。
3、“科學”與“思想性”:通過不同數學內容的聯系與啟發,強調類比、通俗化、特殊化、轉化等思想方法的應用,學會數學思維,提高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理性精神。
4、“時代性”和“適用性”:用具有時代性和現實感的材料創設情境,加強數學活動,培養應用意識。
1、選擇內容典型、豐富、熟悉的材料,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創造能反映數學、數學思想方法、數學應用的學習情境的概念和結論,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引發學生“看發生了什么”的沖動,以培養興趣。
2、通過“觀察”、“思考”、“探究”等欄目,可以激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究活動,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方法。
3、教學中強調類比、通俗化、特殊化、簡約化等數學思維方法,盡可能培養邏輯思維習慣。
1、基本情況:兩個班屬于普通高中班,學習情況不錯,但學生自我意識差,自控能力弱,教學中要不時提醒,培養自我意識。課堂上存在的問題是計算能力太差,學生不喜歡計算問題,所以只注重思路。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重點是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同時進一步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同時,由于初中課程改革,高中課文之間的銜接有所減弱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數學活動、故事、吸引人的課堂、合理的要求、師生對話等方式,可以建立學生的學習信心,在主觀行動下提高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注意從實例出發,從感性走向理性;注意運用比較的方法反復比較相似的概念;注意結合直觀的圖形來說明抽象的知識;關注已有知識,啟發學生思考。
3、加強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就是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善于分析問題的習慣,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4、掌握公式的推導和內部聯系;加強審查和檢查工作;掌握典型例題的分析,講解解題的關鍵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5、從頭到尾進行教學的四個環節,根據不同的教材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6、注重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數學教學計劃小學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篇四
為了在新的學年里能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按照數學新課程標準,結合我班實際情況制定計劃如下:
我班有學生30人,男生13人,女生17人,不會學習,自控力差,大部分對學習沒興趣。
本冊教材共九個單元,教學內容包括:認數,假和減(一),認圖形,加和減(二),認識人民幣,認識乘法,乘法口訣,統計,期末復習,53課時的教學內容,另外有期末復習4課時。
知識與技能方面
1、讓學生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100以內的數,經歷探索口算方法,計算方法;經歷認識乘法過程,編制乘法口訣過程,經歷觀察人民幣,認識人民幣。
2、讓學生仔細觀察實物“面”的形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
3、讓學生經歷統計過程,會用畫“ √ ”的方法統計記錄。
數學思考方面
初步發展思維能力,培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靈活性,初步培養學習策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解決問題方面
讓學生運用認識的數描述事件,引導學生發現、提出數學問題并解決,增強與他人合作的意識。
情感與態度方面
培養學生的好奇心與自信心,有獨立思考獲得知識的體驗,有相互合作,交流知識的體驗。
1、實施課程計劃,按時完成教學任務
到期中完成第1——4單元的`教學
到期末完成第5——9單元的教學
2、依據數學課程標準,解放思想,大膽創新,設計教法與學法。
3、教學從實際出發,發展智力,開發能力,創設情境,讓學生仔細觀察,動口、動手,自主探索。
4、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
5、吃透教材,認真備課,批改作業,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6、評估學生,從三維目標出發,單元過關,章節過關,提高教學質量。
【本文地址:http://m.nehjyms.cn/zuowen/2047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