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兩位數除以兩位數的豎式計算篇一
例題:男生:我們兩個人一共買了40枝鉛筆。女生:我們兩人一共買了46枝鉛筆。
(1)平均每個男生買多少枝?
(2)平均每個女生買多少枝?
引導學生用小棒擺算出結果。每個男生分得兩捆。每捆10枝,兩捆就是20枝。40÷2=20(枝)。
引導學生看圖想一想。這里的想其實就是在頭腦里分一分。應該比實物操作的思維更高一層。三年級的學生應該可以先從這個層面進行思考,如果學生覺得有困難,再讓學生去操作。而在實際教學中,總是全班都進行先操作再想象,這不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則。也是對教材理解不透的原因,也有對學生的因素考慮不周的因素。
第2小題的教學,我讓學生進行實際分一分。讓學生回顧一下,平均分是怎么樣分的?通過動手分來知道分的結果,然后再引導學生來弄清算理:先把4捆分了,40÷2=20(枝)再把6枝分了,6÷2=3(枝)合起來,20+3=23(枝)。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總覺得學生交流得不夠,計算的思路沒有能形成,這就可能導致豎式計算中出現一些問題。思路不清,那么就不能說學生已經學會了某種計算方法,就會使后面的講解變得非常生硬而難懂。
這節課沒有能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我覺得主要原因有:1。對學生的基礎沒有能做很好的分析,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在教學過程中什么地方應該詳,什么地方應該略不是很科學,也就是說應該詳的的地方沒有詳,應該略的地方沒有略,時間分配不是很合理。2。對教材鉆研得還不夠深,理解還不夠透徹。3。對如何用最簡單的語言把最深奧的知識講解清楚,還有待加強研究。
兩位數除以兩位數的豎式計算篇二
在前兩節課的基礎上,今天我教學《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筆算》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
本課內容的教學知識目標是通過具體情境讓學生在獨立探索的過程中經歷三位數除以兩位數試商的方法,會用“四舍五入”法進行試商。
在教學新課時,我通過課本主題圖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引出了數學問題,并引導學生列出算式。下面就是如何引導學生主動的試商問題了。我利用沈重予老師對我的提示,將試商的教學和方法分五步進行:第一步,讓學生按教材提示嘗試計算192÷32,初步體會試商方法。例題在列出算式后,告訴學生“32接近30,把32看作30來試商”。并在豎式中除數的上面寫出“30”,然后讓學生獨立完成192÷32的計算。在這一步的教學中要注意兩點:
(2)商“6”必須和除數32相乘,不能和30相乘。第二步,讓學生通過驗算證實這樣的試商方法是合理的、可行的。第三步是“試一試”,讓學生獨立計算192÷39,被除數192不變,除數從32變成39,引導學生主動地把39看成40試商,再次經歷把除數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數試商的過程,體會試商方法。第四步,讓學生回顧例題和“試一試”的試商,初步總結“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可以怎樣試商”。第五步,在“想想做做”里安排說試商方法的練習,促進方法的內化。
在教學中,我只通過一部分必要的點撥和提出一些挑戰性的問題,沒有更多的說教,反而學生在我講的每一步時,都自信地說:“我們自己能行!”雖然,在課堂作業仍出現類似“商6跟30相乘”的現象,我認為這對小部分孩子來說需要一個過程,他們會通過晚上的練習及明天的練習課,證明他們也能行!
兩位數除以兩位數的豎式計算篇三
通過實踐與反思,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是教學“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位數”時,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情境”圖,引出“三年級平均每班種多少棵樹?”這一問題后,先讓學生試著用圖示的方式給樹分捆(每捆10棵),然后平均分開,這樣學就知道了答案是21棵。接著讓學生列出算式42÷2,并進行估算42÷2≈20,再利用豎式進行準確地計算,而這部分知識難點較多: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試商、正確判斷商是幾位數并正確計算,這些都是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的。學生對于筆算除法的算理理解起來不太容易,要想正確計算,還需要在大量的練習中理解算理熟練掌握,而那些學習處于中、下等水平的學生,學起來尤其吃力。
二是對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可能出現的問題估計不夠。由于學生只學過簡單的筆算除法,相隔時間較長,有一部分學生對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及試商方法已經淡忘,而我在教學時只想著趕時間,趕進度,對這部分內容只在復習時用兩道練習題一帶而過,沒有花較多的時間讓學生復習鞏固,導致學生在豎式計算時屢屢出錯。
三是課后練習中有些題目解決起來難度較大,費時費力。而那些學習處于中、下等水平的學生則往往知難而退,不等做完就失去了興趣和信心。此時我應該抓住學生的好勝心,采用小組競賽、個別表揚等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
新課標教材以其選材內容貼近生活,形式新穎活潑給我們帶來了學習數學的樂趣,但正是其靈活多樣讓學生難以把握。有待于讓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去探索更好的教學方法。
兩位數除以兩位數的豎式計算篇四
本節課的設計理念是;引導學生自主遷移,建構知識網絡;我是通過兩個方面來體現這一設計理念的。
當然,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每一次的磨課,有太多欣喜,也總留下些許遺憾。估算教學是否需要在本課如此濃墨重彩,口算方法是否需要化歸到乘法口訣,教師的課堂語言如何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等等還需要我們繼續磨下去。
兩位數除以兩位數的豎式計算篇五
三位數除以兩位數(調商)是學生在學習和掌握計算方法和試商法則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調商,調商有兩種,一種是需四舍的方法幫助試商,另一種是需要無入的方法試商。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難掌握的知識點,整堂課都是進行計算,對學生來說比較枯燥,學起來興趣不高,老師教起來效果往往不好。學生的作業讓我更認同了我的看法。
首先,把試商除法分類,再把知識點講授給學生。
再則,在講每一類的除法時,要讓學生先能熟練的進行除法計算,讓學生自覺地發現總結每一類除法的試商次數及出現的情況。
然后,再匯總一節課,專一對比兩種試商的情況,把知識內化,這樣學生試商會快些。
我還認為,計算題,要想讓學生的能力達到熟練的程度,我堅持認為,方法就是“熟能生巧”,沒有別的竅門。還有,除法題,要比乘法難,但乘法的確是除法的基礎。所以,我認為在學除法前,一定要讓學生把乘法學好。要說最前面的基礎,就是乘法口訣了。
因此,計算題的能力,是一個長期的訓練過程。
兩位數除以兩位數的豎式計算篇六
通過對本節課的教學,我對本課的備課及課堂教學反思如下:
1、設計追求簡約
在備課過程中,我只是借助教學用書分析了教材,明確了教材的重點與難點及練習的編者意圖;然后從網絡上下載了兩篇教學設計,發現設計都很繁瑣,不合簡約要求,于是根據教學目標及簡真課堂的三個環節領受、領悟、提升,圍繞教學重點與難點設計了較為簡潔、清晰的教學流程。用課件輔助教學,細想也只能起到小黑板的作用,也就是根據試商情況寫出正確的商和改錯兩題,便于集體校對。簡約的設計讓我在課堂教學中能清晰地把握教學流程,較好地突出教學重點與難點。
2、過程力顯扎實
我們都知道,試商和調商的過程對學生的口算能力要求較高,口算能力直接關系到筆算的正確率與速度。課始我安排了本節課要用到的相關口算與最大能填幾,目的是為了給學生的試商打下基礎。由于該班學生是本人剛接的,一些訓練還只是剛剛開始,有些學生一時還不能適應,這些都有待今后的持續訓練。
本課重點是讓學生經歷試商,發現問題后再調商,感悟調商過程的必要,領會商變大的原因,掌握調商的方法。這一過程經歷了嘗試、合作、交流,再獨立筆算,再小結等環節。力求突出并突破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課后,本人感覺學生是領悟了調商,但多數學生是重復耗費了更多的時間,因為學生在嘗試做272÷34時,就已經知道將初商改小后重新計算,并算出了正確的結果。在巡視時,發現了這一情況,我將原先設計的教學流程作了一定調整,但惟恐學生難以掌握調商的算理,接著還是按照預設的流程進行教學并在練習的過程中所用時間較多,導致后面教學時間就顯得比較緊張。
3、結果爭達高效
高效課堂是我們追求的共同目標。本課的試商速度與準確率直接影響到調商,是本課取得高效的最關鍵環節。前幾課,學生已經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試商的方法,而且商不需要進行調整,學生已經習慣了在豎式上直接試商,因此本堂課學生試商后發現商嫌大就擦掉后重新計算,這樣不但影響了計算速度練習書面上也欠美觀。于是我讓學生們討論怎樣試商會更好,開始沒有幾人能想到其它方法,在我的提示之下,一個學生說可以在草稿上試商,可是他還是用的除法豎式。我再次提示,是否可以只用初商乘以除數的方法來試商,乘法豎式是否比除法更方便,于是孩子們才想到應該是這樣的。但是,由于時間等因素,我并沒有讓學生們作以乘法替代除法進行試商,然后調商的練習,多數學生還是用的除法豎式進行試商,整個計算過程沒有能明顯加快速度,也沒能特別提醒學生或鼓勵學生試商時不要急躁,要耐心細致地進行試商調商,使得計算能夠正確。在草稿紙上列出整齊而準確的過程,需加強訓練。總之,要真正達到簡真課堂的目標,我的課堂教學還需要繼續努力。
兩位數除以兩位數的豎式計算篇七
在本節課的設計,我沒有孤立地看待三位數乘兩位數,把教學重點放在如何讓學生學會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上,而是讓學生通過新舊知識的比較,幫助學生形成筆算的技能,構建知識網絡。
在教學時做到復習已有知識,先復習三位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為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作好準備,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遷移,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來嘗試理解新的內容,經歷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過程,明確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基本方法。
教學中創設了預習問題。在學生的預習過程中,讓學生有目的的進行學習,對于問題,通過學習之間的討論,交流得出問題的答案,學生的學習效果比較明顯。同時教學中注意讓學生牢固掌握已學的知識,并且運用這些知識去分析、探討相似內容的知識,即用已知來探討未知。達到獲取新知目的。
教學中能有效的培養了學生認真書寫乘法豎式的習慣。首先老師的板書做到以身作則,起示范作用,要求相同數位如何對齊以及橫線的畫法。
在教學中存在不足之處:沒有將新舊筆算進行很好的對接,沒有強調算理,未能強調好“用十位上的數去乘,乘得數的末尾和十位對齊”這個算理,在練習與作業中導致部分學生在書寫第二步乘積時,數位對錯。
教學中要改進的地方:復習要到位,充分的利用已有知識學習新知,讓舊知遷移效果會更好,課堂上加強學生的口算練習,采取課前聽算的形式,每天必練,每節課都進行口算練習,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兩位數除以兩位數的豎式計算篇八
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數學第七冊第8——9頁。
教學目標:
1、在計算過程中,學生探索在“四舍”法試商的基礎上,學會調商的方法。并能運用這種方法進行三位數除以兩位數商是一位數的計算。
2、讓學生在不斷調商的過程中,養成主動探索、互動合作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克服困難的意志。
3、在對自己和他人的計算進行分析的過程中增強辨析、歸納的能力。
4、在實際問題的解決中進一步體會感受到計算的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
能學會用四舍的方法試商后進行調商。
教具、學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片段:
一、出示對比題,在辨析中掌握新的方法
1、四(1)班有43人,到圖書館共借書262本。平均每人借書多少本?
2、四(1)班有34人,到圖書館共借書272本。平均每人借書多少本?
(1)小黑板出示兩題,學生自己獨立思考,列式解答。
(2)在學生獨立解題的同時,教師巡視,及時掌握情況。
(3)集體討論:學生提出疑惑,全班分析解疑。
重點:解答272÷34的`過程中,第一次試出來的商乘除數所得到的積比被除數大,無法繼續計算,需要進行調商。
(4)比較262÷43和272÷34,計算過程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設計意圖]:
讓學生在解答具體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計算的作用,更為重要的是這里的兩道題目的設置就是為了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但又能體會到知識之間的聯系。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自己的發現。教師要在這里鼓勵學生不要在試商的過程中急躁,要耐心細致地進行調商,使得計算能夠正確。并多表揚認真計算的同學,通過這里引領式的評價方式讓所有的學生樹立良好的計算態度,形成良好的計算品質。試商和調商的過程對學生的口算能力要求較高,可以教學生在草稿上做一些簡單的記錄,幫助他們進行口算。
兩位數除以兩位數的豎式計算篇九
三位數除以兩位數是在學生學習了三位數除以整十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小學生學習整數除法的最后階段,教學重點是確定商的書寫位置,除的順序及試商的方法,幫助學生解決筆算的算理;難點是試商的方法。學生以前學習過除數是一位數商是一位數或兩位數的除法,教學時讓學生回憶以前的知識,特別是除法的筆算方法,然后學習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筆算方法,讓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理解商的書寫位置,除的順序等基本問題,然后著重解決試商的問題。教學中安排了幾組例題,分層次、分階段分化了重點,分散了難點。這節課體現了以下及方面的優點:
一、讓學生在計算中養成心算估算的能力。
由于剛剛開始學習四舍五入試商怕學生不知道把除數看成接近哪個整十數來試商,所以在做除法豎式時都要求學生把除數接近哪個整十數記在心里,幫助學生試商。這個方法很好,學生試商也方便多了,避免了學生試商寫好了以后用商去乘與除數接近的那個整十數,這樣一是避免學生無意的出錯,二是讓學生養成心算、估算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二、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
在計算教學中,情境的創設往往能激起學生征服的欲望。計算流于生活,根據學生的好勝心,設三組信息,巧妙的將四舍法求商,分解成三步,讓學生在用口算,心算的湊巧求商,慢慢延伸成初商過大需調小這種裝況,矛盾的產生就能有思維的撞擊,激發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滿腔熱情,這樣的情境創設讓課堂變得勃勃生機。
三、知識技能目標在分析對比中落實。
課上適時的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智慧地利用對比的方法,將四舍五入法求商的重難點有機的嵌入學生默默的學習中,從而形成了自己的知識。從準備練習入手,( )里最大能填幾、找兩位數的`近似數、口算等都隱含了之后學習內容的手筆;在學習了四舍法求商之后,放手讓學生自學,五入法求商是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學會的,先扶后放,也讓學生的能力得到了鍛煉。
四、練習層次在地遞進中進行。
練習內容安排的不是很多,但題題奔重難點,通過練習更好的掌握計算方法。通過解決密切聯系實際的簡單問題,培養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這樣的安排既用足了教材的練習資源,還使學生在單一到綜合,由簡單應用到靈活應用的練習過程中掌握了本節課的基本知識,同事又培養了基本的數學思考能力。
兩位數除以兩位數的豎式計算篇十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是本冊教材重點也是難點教學內容之一,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學習除數是兩位數、除數是多位數除法的重要基礎。本節課是“筆算”這一內容的起始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學會了除法算式的寫法及學習了口算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探索一位數除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掌握豎式的書寫方法和格式;難點是理解一位數除兩位數的筆算除法的算理。
本節課教材設計了兩個例題進行教學——例1:42÷2=?主要是讓學生通過理解筆算算理從而掌握豎式的書寫格式;例2:52÷2=?主要是要學生理解“分完4捆還剩1捆,怎樣分?”的問題。
在教學時我將動態的分小棒的操作與理解豎式中的每一步的意義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豎式的書寫方法,較好的突破了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如:在教學例1時,我通過請學生上臺分小棒,不僅使學生知道為什么筆算除法要從被除數的最高位開始除的原因,同時也明白了商的位置要和被除數的數位對齊的道理及豎式計算過程中“除、乘、減”每一步的意義。
再如:在教學例2時,我再次請學生上臺分小棒,在分的過程中學生發現5捆小棒平均分成了2份以后,還多的1捆要把它拆開變成10個一和剩下的2根合起來再繼續分,剛好每邊還可以分6根。多好的想法啊!多么有價值的操作啊!這一操作過程讓我輕松的就突破了本節課的教學難點——讓學生理解豎式計算中為什么十位余下的1個十要和后面個位落下來的2一起除的道理。
學生學習數學就是要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新知,本節課我利用小棒操作不僅順利的突破了教學難點,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在數學學習中適當的動手操作可以讓自己豁然開朗。
兩位數除以兩位數的豎式計算篇十一
19:40:12我們最近在講第六單元,本單元本單元我主要以學生為主,力求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在新知的探究中,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探索商是兩位數筆算除法方法的過程,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教師在其中只是一個組織者、合作者。通過學習,我覺得以下兩方面自己做的還是比較好的。
比較合理的處理教材。教材給我們呈現的例題是學生在校園里撿廢電池的情景,考慮到現在我們的校園衛生非常好,不可能在校園里撿到這么多的廢電池,何況兩個例子的情景是分開的,因此設計了上面打印文章的例題,把兩個例子串連在一起,比較貼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讓學生尋找自己想要的信息,并提出相應的問題,提高學生收集信息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練習的處理上,而是把課后的練習進行整合,有側重點的進行練習設計,從而使學生掌握本節課的知識。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去探索除數是兩位數筆算除法的方法。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思維完全暴露了出來,思維的積極性相當的高,達到了原先設計的效果。
但在教學中也有不足的地方,如:在引導計算方法時,敘述:先算18除63夠了,在十位上寫3,應是先算18除63個十,這樣,才能在十位上上3,表示3個十。另外,在學生出題,除數是一位數與除數是兩位數的比較時,教師選擇學生的素材應充分一點,如選擇學生的例子是:除數是一位數的,商是兩位數、商是三位數的各一個;除數是兩位數的,商是一位數,商是兩位數的各一個,這樣便于學生的比較。
兩位數除以兩位數的豎式計算篇十二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一位數除兩位數筆算除法》教學反思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一位數除兩位數筆算除法》教學反思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是本冊教材重點也是難點教學內容之一,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學習除數是兩位數、除數是多位數除法的重要基礎。本節課是筆算這一內容的起始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學會了除法算式的寫法及學習了口算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探索一位數除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掌握豎式的書寫方法和格式;難點是理解一位數除兩位數的筆算除法的算理。
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精心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開展嘗試、操作、交流、實踐.基于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這一教學觀念,我從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組織探究筆算方法的活動。
先以解決三年級平均每班種多少棵?為例,請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技能,探索422怎樣算。在學生獨立探索后,交流自己的方法。有的學生通過分小棒,知道結果;有的學生口算出422=21;還有的學生在運用口算方法的同時,寫出豎式表示計算結果。交流活動展示了學生探索的成果,也顯示出學生對筆算方法的不了解。因此,我提出:今天我們重點研究筆算除法明確學習內容。通過課件再現分小棒的過程,并以師生對話教師板書的方式,共同經歷筆算的過程,幫助學生了解筆算除法的順序、求商的方法和商的書寫位置。
接著,請學生解決四年級平均每班種多少棵?的問題,進一步探索筆算除法。在這里,先讓學生用豎式計算522,并告訴學生:可以先用小棒分一分,再寫豎式。我們看到,有的學生動手分小棒,有的學生直接寫豎式,每個學生都在認真探索。1分鐘過去了,我請寫完的同學和同桌說一說,是怎樣算的;2分鐘過去了,請學生向全班展示,師生分享著成功的喜悅。展示后,課件動態顯示分小棒和筆算522的過程,并在黑板上再現除法豎式,理順思路,提升了學生對除法筆算過程和算理的'理解。然后,老師特意請學生回憶比較422與522的筆算過程有什么不同?通過比較,突出522的第二個計算過程,即被除數十位上余下的數與個位上整節課,從植樹節、植樹活動開始,到布置學校的設計活動,圍繞著學生的學習展開了一系列活動。學生經歷了探索,運用除法筆算方法的全過程,主動構建知識。學生學的快樂、主動,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的數合并,再繼續除,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除法的筆算方法。
【本文地址:http://m.nehjyms.cn/zuowen/1928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