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可是卻無從下手嗎?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體會范文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最美醫生心得體會150字篇一
居馬泰——在天山深處,高原高寒的“魔鬼路”上唯一為冬季牧場送醫送藥的醫生,他忙自家顧大家,始終心系牧民,無私奉獻,數十年如一日,讓我自覺慚愧不已。
李前鋒——大浪村55年來第一位醫生,在大山深處,身患重病卻翻山過河為村民送醫送藥,一根扁擔一個藥箱,隨叫隨到,為的是不讓村民翻越一座大山才能看上病,他的身影,他的步伐,讓人如此心酸卻又讓人如此感動流淚。
鄧前堆——一個怒族的漢子,一個鐵鉤一根溜索,28年溜索在江水洶涌的怒江上,溜索過江地為村民看病,他的堅持與無畏,讓我深深地震撼和佩服。
王布和——“有錢沒錢咱都看病”一句最能溫暖人心的話,他一看就是29年,并為此欠債50多萬,他的仁心仁術,無不讓人感嘆不如,他簡直就成了當地人的"活神仙"。
鐘晶——一位年輕的80后女醫生,與丈夫、家人兩地分居,留守農村,溫暖了鄉村老人空巢的心靈,陪伴她們度過快樂的暮年時光,在她身上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大愛大美,讓我為之動容、落淚。
還有周月華夫婦,每次都是丈夫背著妻子出診,一步一個腳印,18年相扶相持,他們夫妻的堅持與相守,更讓我感受到愛的力量堅不可摧。還有洛松江村“生命的守護神”,謝愛娥的“生命之舟”。
每個故事都是真的很感人很溫暖,就如陳竺部長所說“他們是用生命守護生命,就像一股暖流融化了冰雪嚴寒溫暖人心,他們是最美的人生寫照,是鄉村中國的驕傲。”每一個故事每一次感動,都是一場心靈的洗禮,精神的沐浴。讓我有種不可推卸的義務感,一種讓我繼續前行的信心和力量。
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一切為了生命!
感動之余,我們更需要的是行動,我是一名護士,護理工作與病人的生命息息相關,每項護理操作或是每句言語都會影響到病人的治療和情緒,所做的一切都肩負著病人的生命,工作中我們要有一切為了生命的高度責任感,忠于職守,對病人盡心對工作盡責,認真地執行每一份醫囑,嚴格執行每項護理操作,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和查對制度……,對病人的生命負責。
“醫學濟世,厚德濟生”是我們的醫學宗旨,作為一名醫者,需要有精湛的醫學知識的同時,還要有一顆寬厚仁愛的心,在工作中對病人多一聲問候,多一分笑容,多一點關愛,選擇了護士就是選擇了奉獻,奉獻我們的愛心,奉獻我們的青春。
我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以他們為榜樣,學習他們至高無尚無私奉獻的精神,兢兢業業的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最美醫生心得體會150字篇二
宋艷梅,女,漢族,1973年7月出生,魚臺縣中醫院婦產科主任,主治醫師。20xx-20xx年連續二年被評為魚臺縣“三八紅旗手”,20xx年獲魚臺縣五一勞動獎章,20xx年被評為濟寧市衛生系統先進個人,20xx年被評為魚臺縣衛生系統先進個人。 用愛心守護母嬰平安—記魚臺縣中醫院婦產科主任宋艷梅
“哇—哇—”靜寂的產房里,傳來響亮的啼哭聲! 5月2日凌晨2點35分,在魚臺縣中醫院婦產科手術室里,一個新生命又來到了這個世界。聽著這響亮的哭聲,她的心終于放下,每次產婦的一次分娩,實際是對她心臟的一次考驗。
從醫二十多年來,自己急患者之所急、憂患者之所憂、想患者之所想,始終堅持“醫者父母心”的原則,對待患者不分家庭境況是富是貧、社會地位是高是低,始終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對待每一位病人,自己都能做到認認真真檢查、詳詳細細解說、兢兢業業施診。當遇到患者家屬不理解時,不厭其煩地耐心做好解釋工作,不管工作多忙多累都堅持每天下班前詳細查看每一位病人,掌握病人的病情變化。不能正常下班,半夜起來搶救病人是常有之事。在工作中,時刻為病人著想,從檢查到治療,為患者精打細算,如果遇到遠道而來的患者,還會跟相關科室溝通聯系,盡量當天能做完檢查明確診斷,給予及時治療。
宋艷梅用愛的雙手托起初生的太陽。她心不離病人,身不離產房,以精湛的技術,高尚的醫德,人文的服務,迎接一個又一個小“寶寶”的健康誕生。
當婦產科醫生是她最大的愿望1992年7月,19歲的宋艷梅畢業于泰安衛校。畢業后被分配到魚臺縣第二人民醫院婦產科工作,從此,宋艷梅與母嬰結下了不解之緣。此醫院地處鄉鎮,條件差,大部分農村人在當時經濟條件差,對生孩子這個事不像現在那么重視,交通工具就是地排車,經常出現孩子生在地排車上的現象,大部分還都是發生在冬天,宋艷梅每次在這種情況下都會奉獻自己的衣物,確保大人小孩平安,以至于很多病人都像親戚一樣聯系相信她。
不斷學習提高醫療技術水平。作為一名醫生,只有通過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才能贏得患者的信任。于是自己在工作中不斷學習,苦練過硬的基本功,掌握本專業基本理論、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新療法,了解婦產科疾病發展的新動態,積累新經驗。為了給自己充電1995年報考了濟寧醫學院的夜大學習班,為了提高自己的醫療技術水平,于1997年又被派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一年,學習期間她的勤奮、好學、勤勞、善良得到老師的好評。回來后,開展了剖宮產,子宮切除、宮外孕、卵巢囊腫等手術,打破了該院婦產科手術需轉院的歷史。
因工作需要調入魚臺縣中醫院婦產科工作,被任命為婦產科主任。婦產科以產科為主,看到孕婦們被宮縮痛折磨的死去活來,作為女人的自己,真的很心痛,很多人害怕痛選擇了剖宮產,于是她和麻醉師到上級學習無痛技術,于2008年率先在全縣開展了無痛分娩和無痛流產,為廣大育齡婦女們減少了多少痛苦。至今也是魚臺縣唯一開展無痛分娩的醫院,得到了患者的歡迎,魚臺電視臺就無痛分娩專門進行了采訪。
自任婦產科主任以來,基本沒有一天不來醫院, 沒有雙休日,也沒有節假日,她的女兒上一年級時有一次她不上班,準備去接她,這時有個急癥手術她被叫去,等手術結束時,到達學校時,孩子已在寒冷的冬天里等了一個多小時,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到現在孩子也是經常餓肚子上學,為了工作大人孩子均顧不上。也從未和家人度過一個安穩的春節。每次手術前,宋艷梅總是第一個達到手術室,并且最后一個離開。作為婦產科主任,她除了完成醫院所交給的各項任務,還要肩負起婦產科的醫療、教學、科研及行政管理等工作。每周,她的日程總是排得滿滿的,遇到重病號時,在沒有安排值班日也要堅持上班做手術。近8年來,宋艷梅實施數千例剖宮產及其他婦產科手術,從未出現死亡事故。在繁忙工作中,她還承擔全縣60%以上的引產、流產、放環等計劃生育工作。因為工作責任心強,計劃生育是高壓線,醫院領導還把本院計劃生育專職這個責任大的工作交給她。在她的管理下未出現一例計生事件。她還承擔著下鄉任務,負責兩個村的居民健康,是這兩個村所有村民的家庭保健醫生。
宋艷梅主任責任心強,業務精湛,富有愛心,視病人為親人。她每次都跟家人一樣直呼患者名字,給患者帶來親切感,讓她有到家的感覺,并且成為每個患者家庭醫生,24小時開機,半夜孩子哭鬧也帶電話咨詢,她從來都非常有耐心解釋。她多次帶頭發動科室姐妹們為困難患者捐錢捐物,幫助病人度過難關。為了搶救病危患者的生命。她不顧自己弱小的身子,伸出胳膊對同事說:“來,給我抽血。”在她的感染下魚臺縣中醫院婦產科的醫務人員為病患者無償獻血成了家常便飯。 孜孜不倦為婦產科事業傾注心力 。還非常重視診療過程中的心理疏通,在給病人看病時,關注患者的心理變化,堅定不移地認為一個親切的笑臉、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溫暖的問候語、一個拉扶的細心動作本身就是一味對癥良藥。 從自己做起,從點滴做起,視病人如親人,從而贏得了病人的理解、支持與尊重,減少了醫療糾紛發生。作為一名醫務人員,宋艷梅默默奉獻,沒有絲毫松懈怠慢。她堅持每天學習專業知識,擠出時間到全國、省(市)參加學術會議和醫學培訓,不斷吸收新知識、新技術。 根據自己多年來的臨床經驗,宋艷梅發明國家專利三項,她在國家級及省級醫學刊物上發表了多篇論文。
隨著科室不斷壯大,服務領域也不斷拓寬。作為婦產科的帶頭人,宋艷梅默默承擔起了傳、幫、帶和技術把關的重任,手把手培養年輕醫生。近8年來,魚臺縣中醫院婦產科從未發生一例孕產婦死亡事件,新生兒死亡率也逐年下降,她所帶領的婦產科先后多次被魚臺縣中醫院評為先進科室。
在工作中她踏實認真,待人真誠,勤勞樸實,團結同志,寬以待人,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無論上班還是休息,病人利益第一,隨叫隨到,合理用藥,合理治療,不以權謀私,不開搭車藥,在病人中樹立了良好的職業形象。
在今后的工作中,她將更加努力,弘揚老一輩的醫德醫風,愛崗敬業,取信于民,在競爭中求生,在競爭中求發展,在魚臺縣衛生行業樹立起一面大旗。
最美醫生心得體會150字篇三
8月24日,河北省邯鄲市廣平縣南陽堡村鄉村醫生劉貴芳起了個大早,村里的留守老人劉文美心臟病又犯了,她急匆匆地背著醫藥箱,往老人家里趕去。
離開劉文美老人家,劉貴芳還是不放心,又把全村"重點照顧"的幾個留守老人家里都走了一趟。一看表,已經上午九點多了。回到衛生所匆匆吃了點飯,剛放下碗,家里就來了兩位小客人,她們是今年剛剛高考完馬上要進入大學的學生,專程為感謝劉貴芳資助她們上學而來。
當看到劉貴芳生活、工作的環境時,受助學生劉楠楠說:"劉阿姨,您家里的條件也不富裕,還為我們捐那么多錢,真不知道怎么謝您啊!"
上大學,是劉貴芳年輕時的夢想,但是當時家里條件不允許。這次為貧困大學生捐助,劉貴芳認為圓了她的夢。起初,捐多少錢讓家人矛盾了很久。家里平時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錢也就1萬多元,如果全捐了,自己的家庭生活可能都無法周轉。但是劉貴芳認為,錢捐得少解決不了三名貧困大學生的困難。為此家里臨時開了個全體會議,最后全家拗不過劉貴芳的倔脾氣,同意拿出1萬元捐助三名貧困大學生。
受助大學生郗紅艷,今年考入了承德醫學院中醫學專業。她說,"劉阿姨讓我感受到一位鄉村醫生對社會的愛,畢業后,我也要回到家鄉做一名鄉村醫生。"
初中畢業后的劉貴芳,來到了南陽堡鄉衛生院學醫。勤奮好學的她購買了很多醫學書籍。為了強化學習效果,她還專門記了筆記,將自己學到的重點知識和臨床經驗一一加以記錄,如今已經記滿了60余本。
劉貴芳有一個特殊的家庭,除了她本人,她的公公和愛人都是鄉村醫生。愛人孫志宇是南陽堡鄉衛生院負責人,雖然離家很近,可是忙起來焦頭爛額,幾乎沒有空閑時間照顧家庭。20xx年底,父親因腦出血癱瘓在床,劉貴芳便堅持每天喂飯喂水、端屎端尿、測血壓、做肢體鍛煉,家里的重任全都落在了她肩上。既要照顧家里老人,還要干好村衛生所的各項工作,提起這個,孫志宇還很感動:"這么多事情,都靠貴芳一個人抗。"
南陽堡村是一個有3600多人的大村,村里60歲以上的老人大約600多人。近年來外出打工的年輕人越來越多,留守老人的生活成了問題。于是,劉貴芳在為鄉親們提供醫療服務的同時,還主動承擔起了照顧留守老人的重任。特別是患慢性病的72位留守老人,她把每個人都當做自己的`父母一樣照顧。
今年年初,為了改進村里老人們的生活質量,劉貴芳自籌5000元設立了孤寡老人基金。同時,她還多方爭取資金144萬多元,建成了南陽堡鄉幸福院,可容納100多位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同時居住。
劉貴芳說,這樣老人們在一起不僅可以互相照顧,還可以在一起娛樂,更重要的是,再也不用總是擔心老人們突然發病,而無人知曉了。
【本文地址:http://m.nehjyms.cn/zuowen/1918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