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片改編自真實事件,講述了解放初期,面對抗美援朝和社會主義建設對鋼鐵的迫切需求,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廣大工人階級,克服重重險阻,歷盡千辛萬苦,為新中國鋼鐵事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故事。下面小編在這里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幾篇觀看《鋼鐵意志》觀后感800字,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鋼鐵意志》觀后感一
作為一名在鋼廠工作了三十多年的鞍鋼人,我經歷了鋼鐵行業的起起伏伏,對鞍鋼的歷史也了然于胸。老英雄孟泰和王崇倫等名字也都耳熟能詳,但對他們當年憑什么樣的精神,在一片廢墟上,完成復產的壯舉卻始終沒有深刻的理解,有幸觀影《鋼鐵意志》,一幅幅感人的畫面映入眼簾,心靈受到了震撼和洗禮。
1948年初鞍山剛剛解放,國民黨敵特蓄意破壞,鞍鋼廠區內一片荒蕪,百廢待興,白雪映襯下的廠區滿目瘡痍。但以趙鐵池等為代表的共產黨人,發動帶領廣大職工群眾,用鋼釬鐵錘,一把一把的把國民黨時期三年都無法解決的鐵坨子問題,僅僅用幾個月的時間摳掉。同時在老英雄孟泰和王崇倫等人的帶領下,發動廣大群眾捐獻、修復器材,積極投身到鞍鋼的復工復產中,使高爐在1949年6月27日順利出鐵。究其原因,是共產黨人心系國家,心系人民,時時刻刻以人民至上為原則,使廣大職工群眾發自內心地感受到工人并不是賣苦力的,是新中國的當家主人,并由衷的的唱出了“咱們工人有力量”。黨員干部與群眾同甘共苦,無私奉獻,才會民心所向,從而鍛造出了“鋼鐵意志”,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被預言只能種高粱的一片廢墟上,建成了新中國第一個鋼鐵基地。
新中國成立之初,鋼鐵資源嚴重短缺,為了新中國國家建設,為了支援抗美援朝前線,老一代的鞍鋼人廢寢忘食、日以繼夜的冶煉鋼鐵。影片中當孟泰前往抗美援朝前線慰問,親眼目睹志愿軍戰士以血肉之軀抵擋美帝國主義的鋼鐵洪流。悲憤心情溢于言表。他們把志愿軍在戰場上的頑強精神,化作冶煉鋼鐵的鋼鐵意志、不竭力量。加班加點、集思廣益、不眠不休,把高爐的潛能發揮到極致。當高爐發生故障時,又是趙鐵池和孟泰奮不顧身地沖上前去,拼命保住了高爐設備,確保鋼鐵廠的生產,靠的就是老一輩鞍鋼人的鋼鐵意志。因為有了這樣一群有著鋼鐵意志的鞍鋼人,他們舍生忘死、無私奉獻,才有了新中國的第一個鋼鐵基地,才有了源源不斷生產出的鋼鐵去支援國家建設、去支援抗美援朝前線。
在鋼鐵廠工作過的人都明白,鐵水的硅數高低直接影響到煉鋼廠的生產順行,關系到煉鋼廠能否順利生產出優質鋼。影片中趙鐵池等人勤勤懇懇、努力鉆研,愣是把自己從沖鋒陷陣的戰斗英雄,打造成一個工人技術專家。在帝國主義全面技術封鎖的條件下,完全靠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終于攻下了低硅鐵這個技術難關。憑的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憑的更是老一輩鞍鋼人的鋼鐵意志,從而為新中國打造出了一批批優質鋼鐵產品。也正是有了這種精神傳承,新時代的鞍鋼人才有了創新發展、自立自強的意志品質。才會生產出優質的船板鋼材,建造出山東號航空母艦護佑海疆;才會生產出優質的橋梁用鋼,有了港珠澳大橋這樣的超級工程;才會有藍鯨號鉆探平臺深海游弋、探尋寶藏。
當前受三年疫情影響,國內外經濟形勢異常嚴峻,鋼鐵行業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寒冬,企業的發展也正承受著嚴重的困難。但再難也比不過當年老一輩的鞍鋼人在一片廢墟上,恢復生產時的困難;再難也比不過在遭受帝國主義封鎖時,全部靠自力更生解決生產難題時所遇到的困難。老一輩鞍鋼人靠鋼鐵意志,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和他們相比,我們有什么理由不踔厲奮發、砥礪前行。有什么理由不克難求實,直面挑戰。相信我們憑著這種鋼鐵意志,鞍鋼必將再創輝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必將實現。
《鋼鐵意志》觀后感二
前幾日,單位組織我們觀看了電影《鋼鐵意志》,感慨頗多。電影主要講述了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廣大工人克服重重險阻,在最短的時間內生產出新中國的第一爐鐵水,并且在技術革新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以及支援新中國建設、支援抗美援朝等奮斗歷史。
影片中趙鐵池有一段臺詞讓我印象深刻,“從今天起,我以生命為熔爐,一定要造出最堅硬的鋼鐵,只要我趙鐵池還活著,這座鋼城的爐火就會永遠燃燒下去”。鏡頭中劉燁所演繹的趙鐵池濃縮著千千萬萬曾經為祖國鋼鐵事業所奉獻的人,他們的激情如鐵水般炙熱,意志如鋼鐵般堅韌。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正如像趙鐵池、孟泰等等這樣的鮮活人物在最艱苦的年代以鋼鐵般的意志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克服重重險阻,短短幾年內,鞍鋼就從一片廢墟中站了起來,不僅為國家提供了大批鋼鐵,同時也支援大批技術人才其支援新建鋼鐵企業,為新中國鋼鐵實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從1916年鞍山制鐵所到今天,鞍鋼已有百余年歷史,期間無數鋼鐵英雄為國家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們的無私奉獻和艱苦奮斗,也為今天的我們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從主人公復員軍人——趙鐵池,到鞍鋼老英雄——孟泰,再到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雷鋒等,無一不體現著老一輩鋼鐵人腳踏實地,拼爭奉獻,艱苦奮斗的優良品格。
作為一名剛剛入職鞍鋼的新員工,在我感慨之余,自豪感油然而生。時代在變,精神永存,作為鞍鋼的新員工,我們面對的不僅是機遇也是挑戰,我希望我能擁有主人公趙鐵池攻山頭打高地的信念感,傳承老一輩鞍鋼人不屈不撓、敢于拼搏的精神,踏踏實實工作,將鋼鐵意志融于自己的工作中,以出類拔萃的業務能力和拼爭奉獻的精神為鞍鋼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鋼鐵意志》觀后感三
觀看《鋼鐵意志》后,我心潮澎湃激動不已。鞍鋼的故事是千錘百煉終成鋼的故事,鞍鋼的精神是不屈不撓眾志成城的鋼鐵精神。
電影生動的向我們講述了那個一窮二白、但又炙熱的年代。日本侵略者投降后,鞍鋼遭到了嚴重破壞,機械設備被拆卸運走,零部件大量丟失,生鐵產量由最高130萬噸,下降為零,可以說是滿目瘡痍,破爛不堪。外國專家預言中國共產黨不可能恢復鞍鋼的生產,但老一輩的鞍鋼開拓者們不信這個邪兒,從四面八方涌向鞍鋼。他們中有軍人、有技術專家、有鋼鐵工人、甚至還有國民黨時期留下的專業人才。他們懷著早日恢復鞍鋼生產,早日實現鋼鐵強國的偉大理想,用鋼鐵般的意志克服千難萬險。國民黨三年沒有掏出的殘鐵,他們用錘子鎬頭挖;復雜危險的生存環境戰士用生命來捍衛;缺少的零件、老百姓無償地歸還。這些我們現代人想都不敢想的困難,共產黨人帶領鞍鋼的開拓者們用血肉之軀、鋼鐵之魂、泰山之志一道道地攻克。鞍鋼就在血與火的錘煉中涅槃重生,陸續恢復了正常的生產。
這部電影在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之后,偉大祖國開啟“十四五”新征程之際上映。如今,我國正邁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鞍鋼正以全新的姿態,錨定“鋼鐵旗艦”目標不斷奮進。這部電影準確地詮釋了鞍鋼人的鋼鐵意志,激發了我們為建設新鞍鋼的工作熱情。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形勢,雖然困難重重,但鞍鋼人有敢于斗爭,敢于自我革命的斗爭精神;一切皆可變,一切皆可降的變革理念;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硬朗作風,都將是戰勝一切困難的制勝法寶。我是一名有著26年工齡的老工人,也是一名15年黨齡的老黨員,我要握緊這個法寶,更要讓孟泰、王崇倫、雷鋒、郭明義、李超這些勞模工匠精神發揚光大,就像影片中趙鐵池說的一樣,“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咱也得使百分之百的勁”。用鋼鐵意志的精神,竭盡全力高質高效完成生產任務,在高質量發展新鞍鋼建設中貢獻自己的力量。
【本文地址:http://m.nehjyms.cn/zuowen/1748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