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城市公園景觀設計文獻綜述 濱水公園景觀設計論文篇一
本文結合“北京八達嶺國家森林公園總體規劃”等科研課題,基于植物景觀的空間結構和空間意象的思維,從整體和宏觀角度考慮植物景觀空間布局和建構,系統開展了城市公園植物景觀優化設計研究,實現了城市公園植物景觀的空間結構和空間意象的綜合化,在公園植物景觀的功能和藝術層面取得了較大的研究進展,主要的研究成果總結如下:
1、城市公園植物景觀空間設計體系研究從整體和宏觀的角度解析公園植物景觀的空間構成與結構原則,從結構、空間等層面系統研究了城市公園植物景觀的空間意象過程;從更宏觀的層面認識和理解公園植物景觀的構成,從而擺脫以公園植物為審美主體的傳統思維模式,將公園植物景觀的研究推進到由公園植物所形成的植物空間上,使公園植物景觀設計由裝飾性的栽植和其他公園要素的配角轉變為公園空間設計的主體,從而構建包括空間結構、空間意象在內的城市公園植物景觀空間設計體系。
2、城市公園植物景觀空間設計方法研究綜合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總結、案例分析等方法,分析主要是以作者本人手繪分析圖和實地考察的圖片作為感性認識的基礎材料,從更高層面認識和審視公園植物景觀的結構提供了可能,改變了對于公園植物景觀設計認識的視角。公園植物景觀的空間是本文研究的重點。根據公園植物材料的特殊性,論述了公園植物空間實體性要素的基本特征和構景、構成手法。從空間形態的限定要素、類型、構成方式等方面闡述了公園植物空間的特征,提出了植物空間結構的方式和空間意象的主體。將植物景觀空間構景與空間構成相結合,探討了城市公園植物景觀空間設計的方法。
3、城市公園植物景觀空間優化設計研究從植物景觀所形成的空間入手,研究公園植物空間的建構,分析植物景觀空間的構景、構成方法,為城市公園植物景觀設計奠定基礎;借助現代空間理論以及點一線-面的處理手段,將空間結構和空間意象等方法有機結合起來,在外部環境和人的視覺感知作用下對城市公園植物景觀進行了優化設計;分別從空間結構和空間意象角度研究植物景觀設計。其中,空間結構層面中闡述了公園植物景觀空間的關系,空間營造的手法和空間結構組合的設計方法;空間意象層面分別從區域、界面、路線、節點和細部五個層次進行了研究。4城市公園植物景觀空間設計實例分析以北京的紫竹院公園、雙秀公園、植物園、玉淵潭公園為調研基地,并以北京八達嶺森林公園總體規劃為工程實踐項目對本文所提出的設計方法進行了總結、歸納,同時結合“合于適用”評估方法,開展了城市公園植物景觀在完整性條件下的設計研究,提出優化城市公園植物景觀設計較完整的設計方案,從而確保城市公園植物景觀設計的經濟、高效、合理。實例分析結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城市公園植物景觀設計方法是可行的。
作 者:黃倩
學科專業:建筑設計及其理論
授予學位:碩士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建筑工程學院
導師姓名:宋曉龍
學位:2007
研究方向:
語 種 :
分類號:chitu986.2城市公園植物景觀設計關鍵詞:空間結構空間意象
機標分類號: tu986.2
城市 公園植物景觀 景觀空間設計 空間意象 空間結構 景觀設
計 設計方法 物空間 優化設計 設計研究 空間構成 總體規劃 機標關鍵詞: 設計實例分析 設計體系 國家森林公園 要素 北京 八達嶺 植物
材料 意象層面
基金項目:
城市公園的設計理念和生態建設--《黑
龍江科技信息》2007年22期
城市公園是指向公眾提供瀏覽、休憩、娛樂的城市公共綠地,為公益性城市基礎設施。城市公園是一座城市的窗口,它們的景觀面貌代表著一座城市的整體文化修養和精神文明的水平。從公園綠地的設計理念和生態建設等方面對城市公園的規劃設計做了探討。
【作者單位】:哈爾濱歐亞之窗公園 黑龍江哈爾濱150000
【關鍵詞】:城市公園;設計理念;生態建設
【分類號】:tu986.2【doi】:cnki:sun:hlkx.0.2007-22-159
【正文快照】:
城市公園是指向公眾提供瀏覽、休憩、娛樂的城市公共綠地,為公益性城市基礎設施。城市公園包括綜合性公園、動物園、植物園、兒童樂園、居住區游園等,城市公園是一座城市的窗口,城市公園的景觀面貌代表著一座城市的整體文化修養和精神文明的水平。1以人為本,文化建園公園的設計理念不是簡單的“園和林的混合物”,而是以植物造景為主體、體現以人為本、充滿文化藝術氣息的境地。庭園造景是包括植物造景、山水建筑、園林小品等在內的結合體,都要按照科學和藝術的原則、采用我國傳統造園的手法來組織和構建,使之成為自然和美的景觀。公園造景的…
前景
城市公園是城市開放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經常是城市設計的重要內容。城市公園是城市文明和繁榮的象征,一個功能齊全而獨具特色的休閑文化公園可以反映一個城市的文明進步水平和對人的需求的滿足程度。
城市公園是城市建設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基礎設施,很多情況下甚至會以城市公園數
量的多少來作為該城市生態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指標。
一、現代公園的產生
“隨著工業化大生產導致的人口劇增和環境惡化,在十九世紀末,西方城市已開始通過建造城市公園等城市綠色景觀系統來解決城市環境問題。早在奧斯曼進行巴黎改建的時候,在大刀闊斧改建巴黎城區的同時,也開辟了供市民使用的綠色空間;紐約的中央公園也是在此背景下建造的。通過建造城市公園來構筑城市綠色景觀系統最成功的例子是1880年,美國設計師奧姆斯特(olmsted)設計的波士頓公園體系,該公園體系突破了美國城市方格網格局的限制,以河流、泥灘、荒草地所限定的自然空間為定界依據,將數個公園連成一體,在波士頓中心地區形成了優美、環境宜人的公園體系,被人稱為波士頓的“藍寶石項鏈”。
二、城市公園的功能
城市公園作為城市綠色基礎設施,具有直接的、也有間接的功能,主要體現在休閑游憩、維持生態平衡、促進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精神文明建設、美化城市景觀和防災等方面的功能。
三、城市公園的層次及類型
城市公園作為城市綠地系統的一部分,起著改善和調節城市小氣候的作用。針對城市公園而言,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層次:綜合性公園、社區公園(不包括組團綠地)、專類公園(包括兒童公園、動物園、植物園、游樂園、歷史名園、風景名勝公園等)、帶狀公園、街旁綠地。一般來講,綜合性公園面積不宜小于10ha,兒童公園面積宜大于2ha,植物園面積宜大于40ha,專類植物園、盆景園面積宜大于2ha,居住區公園面積宜在5-10ha之間,居住區小游園面積宜大于0.5ha。不同層次的公園用地規模、服務半徑、設置內容有很大的差異。
注:ⅰ——園路及鋪裝場地;ⅱ——管理建筑;ⅲ——游覽、休憩、服務、公用建筑;ⅳ——綠化園地。
四、城市公園規劃設計的程序
(一)收集整理資料
1、邊際素材
甲方對設計項目的理解,要求的園林設計標準及投資額度,還有可能與此相關的歷史狀況 從總體角度理解項目,必須弄清公園與城市綠地總體規劃的關系,最好有最近的城市總體規劃圖和城市綠地規劃圖。另外,必須注意總規及綠規中是否對將要著手操作的的項目有特殊要求。
與周圍市政的交通聯系,車流、人流集散方向。這對確定公園出入口有決定性的作用。基地周邊關系,周圍環境的特點,未來發展情況,有無名勝古跡,自然資源及人文資源狀況等。還有相關的周圍城市景觀,包括建筑形式、體量、色彩等。另外就是周圍居民的類型與社會結構。
該地段的能源情況、排污、排水設施條件,周圍是否有污染源,如有則必須在公園設計中采取防護隔離措施。
當地植物情況。了解和掌握地區內原有的植物種類、生態、群落組成,還有樹木的年資、觀賞特點等。
數據性技術資料,包括規劃用地的水文、地質、地形、氣象等方面的資料。
一般情況下建造公園所用的材料需要考慮其來源,當地的施工情況也會影響公園的最終結果。
2、中心素材
首先必備的是基地地形圖。
現狀植被分布圖
地下管線圖
3、現場素材
如場所的圍合性、視覺效果、視線走廊等,重點要形成對基地環境的感知。還要注意可利用、可借景的景物和不利或影響景觀的物體,在規劃過程中分別加以適當處理。現場踏勘可以糾正邊際素材及中心素材中可能存在的錯誤。另外,設計者到現場,可以根據周圍環境條件,進入藝術構思階段。
4、素材整理
整理工作應當達到這樣的效果:設計者開始設計時盡量少翻看原始資料,大部分素材應該能夠在設計者頭腦中形成定性的印象。
(二)總體設計
1、定位
2、立意
3、構思
4、布局
5、總體設計圖及文件
技術圖紙……
表現圖
總體設計說明書
總體匡算
(三)詳細設計
1、出入口
2、文化娛樂區
3、觀賞游覽區
4、休息區
5、兒童活動區
6、公園管理區
7、詳細設計圖紙及文件
分區平面圖基地剖面圖
種植設計圖豎向設計圖
建筑設計圖詳圖
管線圖設計概預算
(四)專業服務
在公園設計中,許多因素是無法僅依靠圖紙或文字來表達或控制的。設計師必須將現場指導作為整個設計的組成部分。
五、城市公園設計方法
外圍法則
1、行為多樣性造就環境的多樣性
增加共有空間數量;擴大室外空間的寬容性(室外空間的多用途、多目的使用,室外空間層
次化)
2、尊重個人空間
3、尊重地域性空間
4、公共空間中的私密性
5、“人看人,其樂無窮”
6、液態人流與邊界效應
7、允許抄近路
8、滿足自我表現
9、設置安全點
10、破壞性活動的抑制與誘導
11、經典形式美的法則:主從與重點、均衡與穩定、對比與微差、節奏與韻律、比例與尺度
12、經典空間設計法則:圍合與滲透、序列
淺談人的行為與城市公園景觀設計
elementary discussion on human behavior and urban park landscape design
公園綠地是城市園林綠地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和人們最貼近、從中受益的公眾范圍最廣,而且是發揮效益最大的綠地類型.通過對影響公園環境因素之一的使用者及其行為活動的調查,總結出人的行為活動類型及特點,并挖掘出其背后隱藏的規律.此外,在從人的行為角度對城市公園景觀設計進行研究及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得出切實可行的改善公園環境的設計方法,從而有效地指導設計實踐.作 者:
張靈博 陳珊珊 宋力 zhang ling-bo chen shan-shan song li
作者單位:
沈陽農業大學,遼寧沈陽,110161
刊 名:
黑龍江農業科學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分類號:
tu986
關鍵詞:
城市公園 使用者 人的行為 景觀設計
機標分類號:
tu9 tu2
機標關鍵詞:
行為活動 城市公園 景觀設計 landscape design urban park 公園環境 城市園林綠地 類型及特點 設計實踐 設計方法 綠地類型 環境因素 公園綠地 使用者 總結 效益 問題 挖掘 角度 基礎
特茹河和特蘭考河城市公園景觀設計 《景觀設計》
摘要:
特茹河和特蘭考河公園設計完成伊始,proap工作室年輕的葡萄牙景觀設計師們就因此邁入國際景觀設計行業的前列。該項目建于1989年,由經驗豐富的景觀設計師joao nune與carlos ribas主持設計,隨著1994年的國際公園設計大賽暨第98屆世界城市革新設計博覽會的舉行,特茹河和特蘭考河公園迎來了自身的第一次飛躍。(共12頁)
城市公園景觀設計文獻綜述 濱水公園景觀設計論文篇二
雨水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水資源,輕污染,為城市水資源的補充與調節與城市自然生態系統的改善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20世紀60年代初期的時候,較為發達的國家已經在逐漸重視利用雨水與資源化的研究,且已經漸漸達到標準化以及產業化的環節。就現在的情況下,德國在雨水利用方面已經進展到了第三代,其特性是集成化的設備,構成了系列化的定型產品與組裝式的成套設備。本文主要討論了現在雨水利用依舊存在的問題及在各方面的改進措施,希望能對他人有所幫助。
1、景觀設計的雨水利用
在美國的一些城市,例如波特蘭或者西雅圖,雨水全年為充沛狀態,景觀設計師就會常常通過對雨水花園的應用使城市的排水功能得到加強。在停車場之類的城市公共場所中,此類雨水花園可以十分有效的使收集到的雨水發揮功效。在注入廣場的水體之前,雨水首先需要通過有水生植物與微生物組成的凈化水塘,將水的凈化與二次過濾完成,使水體的衛生狀況得到保障。廣場水面緊鄰南部運河,構建出一個完整的水網系統,給鬧市區里的人們營造出一個主題為水的生態環境景色。
2、如何利用雨水
2.1加強雨水儲存
雨水儲存的裝置,綠地里建設的蓄水池也是其中一種,所儲蓄的雨水同樣可以用于景觀的灌溉或者是其他部分公園建設的公共用水設施,比如廁所中馬桶的沖洗,馬路上的灑水車等等。這是由于當雨水未注入水箱的時候,首先利用過濾設施去除污染物及碎片。將水管安裝在蓄水池里,用以進行存儲水的傳輸,或利用重力和水泵,把儲存的雨水直接運至需使用的位置。在通常情況下,一套溢流系統可以輸送多余的雨水至指定的地方,比如較為干燥的土地或者用水的景觀內。
儲存且進行雨水利用的另一個方式就是落水管截留。在較為傳統的建筑內,積存在屋頂的雨水通常會通過下水管流至排水溝,之后再流到雨水井,最終流進下水道里,給管道增加了負荷。落水管的作用主要是將干凈的屋頂雨水進行截留,進而讓雨水不用流進已經超負荷的下水道系統,可以將屋頂的雨水再一次輸入庭院或公園,或是雨洪種植池里,或是輸送至蓄水池與儲水罐中。管理人員能夠依據自身及不同地點的情況選擇安裝容易或者復雜的系統。同樣能夠把落水管截留和建設景觀結合在一起,特別適于在公園內設置,構建成別具一格的用水景觀,加強公園的整體格調。
2.2加強雨水的滲透,將地下水有效回補
某些區域出現地下水位下降的情況時,將雨水進行回滲到地下的工作,不但能夠將雨洪徑流量減少,而且能夠緩解地下水回補的問題,對于減慢城區雨水洪澇與地下水位的降低問題,雨水徑流污染的控制,生態環境的改善等等都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以上同樣是可持續雨水利用的重要途徑。利用各種人工或者自然滲透裝置讓雨水向地下滲入,使地下水得到有效補充。具體方法如下:
用透水磚替換不透水的地面磚,運用透水磚的縫隙收集雨水,在透水磚下設置過濾層,過濾層通常由碎石、砂礫、沙子構成。使雨水能夠順利的滲入到地下,還能夠滲透滲水井。滲水井為一條埋在地下的穿孔管道,它的四周由碎石填充,有著收集雨水的作用,再把雨水滲透到地下。這種設施能夠收集屋頂、停車場以及另外不透水建筑上的雨水,經過集水管流入滲透井內,將雨水管引入滲水井并滲入地下。
2.3通過綠化屋頂,使雨水繼續利用
實驗數據說明,屋面雨水的徑流量正在進行有效的削減:綠化屋頂能夠讓屋面徑流系數降低至非屋頂綠化的0.3,讓排水的強度降低70%,在排水工程進行過程中能夠將相對應的下水管道、以及溢洪管、儲水池的尺寸都適當減小,節約建設經費。綠化屋面也可利用植物的莖葉來對雨水進行截流作用與種植基質的吸水將大部分的雨水進行儲存,有數據表明,大概有1/2的降水滯留在屋頂。除此之外,綠化屋面排水層通常又能夠當作蓄水層,過剩的雨水儲存在卵石層里,在種植土干燥的時候,又能將其再吸入土內。
2.4建設景觀溝,進行雨水的過濾凈化
景觀溝的意思是,在道路或者廣場內設計排水的凹槽,里面種植了各類植物。景觀溝的邊緣位置設置了切口,雨水順著切口淌進每一個種植池里。景觀溝在創建收集、清潔、滯留、滲透等等功能的雨水收集系統,與此同時,也創建出了優美自然的街道或者廣場景觀。
景觀溝可以使雨水徑流消失或顯著減少。通過利用污染物的過濾來使水質得到提升,回補地下水。在排水的大區域,景觀溝的植物可以為建筑以及停車場提供樹蔭。植物還可以防止土壤受到侵蝕,給野生生物創造美觀的棲息地以及視覺上的美感。一組或者多組景觀溝系統可以對場地的所有雨水徑流進行完全的處理,還可以節省城市雨水管道的費用。
3、雨水的積蓄利用
3.1雨水利用豎向設計
植物園的土方主要有兩處來源,一為挖湖的土方,二為植物園建設的過程中,與場地外工地建設的土方剛好相遇,形成大規模的向外運輸,構成了植物園多種多樣的地形變更,且不用考慮土方量工程造價的問題。通過起伏的地形,對雨水的徑流進行阻止,路經幾個比較集中的地段,在水體附近進行匯流。
3.2建筑公園雨水的收集
建筑設計時包括了展覽館內的設計。與建筑屋頂的排水系統相結合,在公園內設置水池,讓此水池不光具有觀賞的功效,還具有蓄水的功能。且與落水管的截留相結合,構造出公園內的落水景色。公園的景觀也得到了有效的豐富。
3.3道路雨水的滲透以及效益分析
植物園的設計是寬度2.5m,其主游路采取的是彩色的透水瀝青,小游路采取的是透水磚,且用砂石作為道路的基層,使面層結構的透水設計得到有效的實施;停車場全都應用嵌草來鋪墊;廣場不必采取透水的材料,因為它可以采取坡度的設計,把雨水全部輸送到廣場中的景觀凹槽內。在一些道路的兩側和廣場的入口處,有由人工挖掘的整齊的景觀溝,內部種滿了菖蒲、水杉等植物,既對廣場內的活動沒有絲毫影響,又能夠給廣場增加一些特別的樂趣。在雨水過大的時候,可以利用溢水管把雨水輸送到中心水面上。
雨水的利用在多方面均衍生出效益。在經濟效益方面,利用雨水可以節約水資源從而產生直接的經濟利益,除此之外,雨水還能夠就地吸取并加以利用,在有效利用雨水的同一時間,還能夠對城市排水管的超負荷有些許減輕,減少收集污水管道以及污水處理廠,對城市排洪設施擴建的政府所投入的資金,出現了更加明顯的間接的經濟利益。從生態環境意義的角度上來講,返還以及補給地下水,有效地降低了雨水徑流,與此同時也能夠對當地的小氣候進行調節,使城市的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從社會的意義來說,能夠行之有效的加強城市的水資源提供,使用水開支得到節省,也能夠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結語:
當今社會,人們已然充分的了解了雨水資源利用的重要功能,在新城市的公園設計時,把雨水資源的收集與利用與整個綠地的用水系統的設計全部結合在一起,使雨水的可持續使用得到有效實施,繼而進軍將來城市綠地的可持續發展策略。
城市公園景觀設計文獻綜述 濱水公園景觀設計論文篇三
《城市公園景觀設計》課程標準
課程編號:25030612 總學時數:48學時 學
分:3學分
一、課程性質、目的和要求
(一)課程性質
城市公園景觀設計是藝術設計專業的專業限選課。
(二)課程目的
通過對城市公園規劃設計的學習和了解,使學生掌握城市公園規劃設計的基本內容和方法。使學生具備現場調查分析能力、綜合思考的能力,計算機繪圖能力、文字撰寫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作業要求從中小型的城市開放公園著手,做到有創造性、技術合理、因地制宜地規劃城市公園,確立主要的景觀體系,突顯綠色、生態、自然的景觀環境,充分反映公園綠地環境的內涵,體現時代性和地方性特征。
(三)課程要求
本課程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包括課堂講授和實訓作業兩個主要環節,這兩個環節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課堂講授主要包括城市公園的發展、功能分析、空間組織、構成要素等內容。實訓作業要求在教師的指導下,每個學生結合項目實際場地,掌握景觀設計的圖紙表達能力和應用能力,創造性的設計出形象鮮明、滿足大眾需要、有著良好生態環境的城市公園。
二、本課程的基本內容
第一章:城市公園概論
(一)教學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讓學生掌握城市公園的歷史發展概況,城市公園的功能及作用,城市公園的類型,為城市公園的設計奠定理論基礎。并要求學生能掌握城市公園的設計要點,了解城市公園的規劃標準及發展趨勢。
(二)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全面了解國內外城市公園的形成背景及分類體系。
教學難點:掌握城市公園規劃的標準及設計要點。
(三)課時安排:4課時
(四)主要內容
第一節 城市公園的形成與發展
(1)課時
1、基本概念
2、西方與中國城市公園發展概述
第二節 城市公園的功能與分類
(1)課時
1、城市公園的功能
2、城市公園的分類
第三節 城市公園的規劃標準
(1)課時
1、影響標準的因素
2、內容和規模
3、園內主要用地比例
4、常規設施
5、公園游人容量計算
6、公園綠地指標計算
第四節 公園景觀設計要點
(0.5)課時
1、本質:開放性
2、原則:可達性、休閑性、自然性
3、要素:自然、人工
第五節 城市公園設計趨勢
(0.5)課時
1、更新設計要素、規劃人的體驗
2、對場地精神的體現
3、功能日趨綜合
4、注重生態改善的原則
5、與當代藝術相結合(一)教學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讓學生認真收集并分析典型案例的現狀基礎資料和相關背景資料,分析規劃設計基地和周圍環境的關系。
(二)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到城市公園功能分區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掌握城市公園的交通組織劃分的標準,并能在實踐中運用。
(三)課時安排:2課時
(四)主要內容
第一節 功能分析
(1)課時
1、使用功能分析
2、年齡結構分析
3、功能分區與平面設計
第二節 交通組織
(1)課時
1、交通組織與路網布局
2、道路分級、寬度與設計規定
3、鋪裝場地
第三章 城市公園空間體系
(一)教學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到城市公園空間的構成要素,空間的組織形式,并能運用城市公園空間的設計手法獨立規劃公園平面方案,提出相應的文字或圖式結論,形成設計理念。
(二)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城市公園空間的構成要素及組織形式。教學難點:運用城市公園空間的設計手法規劃公園平面方案。
(三)課時安排:2課時
(四)主要內容
第一節 城市公園空間的構成要素
(0.5)課時
第二章 城市公園的功能分析與交通組織
1、基本構成要素
2、輔助構成要素
第二節 人和空間的關系
(0.5)課時
1、人的社會距離和空間
2、空間需求的公共性、私密性和領域性
3、空間的限定
第三節 城市公園空間層次設計原則
(0.5)課時
1、空間層次處理
2、空間的變化
3、空間邊界的劃分
第四節 城市公園空間的組織與形式
(0.5)課時
1、空間的組織
2、空間的形式
3、城市公園空間設計手法
第四章 城市公園的視覺要素設計
(一)教學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城市公園視覺形態構成要素及視覺設計的組織原則,并能很好的運用到方案的設計中。
(二)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視覺設計的組織原則。教學難點:掌握城市公園視覺形態構成要素。
(三)課時安排:2課時
(四)主要內容
第一節 城市公園視覺形態構成要素
(1)課時 笫二節 視覺設計的組織
(1)課時
1、視覺力與視覺平衡
2、節奏與韻律
3、比例與尺度
4、對比與統一
第五章 城市公園構成要素設計
(一)教學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讓學生掌握城市公園中植物要素的設計;水體的設計亦要因地制宜,產生通透活躍、有層次的觀賞活動空間,使之成為城市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景觀小品的設計要因地制宜,能將這些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項目中去。
(二)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植物種類的搭配方法,水體設計的處理方式。
教學難點:綠化設計應結合平面布局、立體空間組織和視覺層次環境設計要求;選擇或設計適宜的建筑小品,既要滿足景觀要求,又要方便市民使用;小品的設計,應考慮尺度、質感和色彩與環境相協調。
(三)課時安排:2課時
(四)主要內容
第一節 植物要素的設計
(1)課時
1、植物種類選擇的規定
2、綠化種植的景觀控制要求
3、游人集中場地和動、植物展區植物種植規定
4、種植設計要點
5、植物配置的空間層次
6、植物的空間配置形式
第二節 公園水體景觀的設計
(0.5)課時
1、公園水體的設計原則
2、公園水體的設計要點
3、公園水體的處理方式
4、水體的形式
5、水體景觀各構成要素設計
第三節 城市公園景觀小品設計
(0.5)課時
1、建筑小品
2、環境小品設施
第六章 城市公園景觀設計程序
(一)教學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讓學生掌握城市公園設計的工作程序,施工圖設計方法。
(二)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城市公園的設計程序,撰寫調研報告,并能將所做項目以教學的方式向同學陳述、分析、討論。
教學難點:分析城市公園中施工圖的設計程序,并能運用相關設計軟件繪制施工圖詳圖。
(三)課時安排:4課時
(四)主要內容
第一節 設計工作程序
(1)課時
1、制定工作計劃
2、基地現狀調查
3、素材準備
4、編寫計劃書
第二節 總體設計階段
(1)課時
1、確定設計主題
2、提出設計辦法
3、草圖階段
4、總體設計
第三節 施工圖設計階段
(2)課時
1、施工總平面布置圖
2、豎向設計圖
3、土方工程圖
4、管道綜合圖
5、種植設計圖
6、詳圖
7、水系設計圖
8、道路廣場設計圖
9、建筑設計圖
10、照明設計圖 第七章 實踐教學課題
(一)教學目的與要求
通過教學課題作業實踐的方式,掌握城市公園設計的工作程序,施工圖設計方法、圖紙表達能力以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二)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具備現場勘測的能力,撰寫調研報告,并能將所做項目以教學的方式向同學陳述、分析、討論。
教學難點:掌握城市公園的設計構思方法,施工圖的設計,并能運用相關設計軟件表達設計方案。
(三)課時安排:32課時
(四)主要內容
第一節 現場調研
4課時 第二節 城市公園設計構思
4課時 第三節 城市公園總體設計
8課時 第四節 城市公園施工圖設計
8課時 第五節 設計說明撰寫
4課時
第六節 方案匯報
4課時
三、教學方法
采用案例教學法、討論法等,輔以多媒體教學手段。注重學生的練習與實踐,實施分階段式指導學生的作業。
四、成績考核方式
(一)本課程考核方式:作業考查。
(二)總成績:依據下列權重評定:平時表現(考勤、學習態度、課堂發言、平時作業)占30%;期末作業成績占70%。期末作業要求方案具有創新性、圖紙齊全、圖紙裝訂規范。項目匯報要求語言表達流暢、聲音洪亮、思路清晰、儀表大方得體。
五、教材與主要參考書目
(一)教材
[1]譚暉.城市公園景觀設計[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3月.(二)主要參考書目
[1]孟剛、李嵐、李瑞冬、魏樞.城市公園設計(第二版)[m].同濟大學出版社,2005 年9月.[2](加)艾倫·泰特著.城市公園設計(great city parks)[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年1月.[3]李錚生.城市園林綠地規劃與設計[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年9月.[4]王向榮.歐洲新景觀[m].東南大學出版社,2003年1月.
城市公園景觀設計文獻綜述 濱水公園景觀設計論文篇四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越來越重視城市園林景觀發展,雨水收集利用方式是園林景觀設計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目前,我國水資源越來越匱乏,影響了城市持續發展,因此,相關人員要認識到雨水收集利用的重要性,從而促進城市綠色發展。
關鍵詞:城市園林;景觀設計;雨水收集
水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自然資源,但隨著我國生態環境越來越惡化,使得水資源較為緊缺,這就需要相關人員合理運用水資源,減少水資源浪費。因此,在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相關人員要加強對雨水收集利用方式的重視,進而促進我國生態環境持續發展。
1我國城市園林景觀用水現狀
1.1城市園林景觀水資源緊缺的表現
目前,城市園林景觀工程逐漸增多,但我國水資源有限,使得一些園林景觀中的水資源問題越來越嚴重,影響了綠化工程的持續發展。很多城市都建有噴泉、魚池等園林用水景觀,由于水資源缺乏,使其處于干涸狀態,使這些景觀失去了原本的觀賞價值[1],進而影響了城市園林景觀的發展。有的園林綠化帶苗木得不到灌溉,使得一些苗木干枯而死,給園林工程帶來一定程度上的經濟損失,也導致園林景觀生態防護能力逐漸降低,不利于園林景觀持續發展。
1.2城市園林景觀中水資源緊缺的原因
有的園林工程為了獲得較多的經濟效益,加大土地開發力度,使得城市自然水系數量逐漸減少,河流水系可利用水資源無法滿足城市建設需要,導致城市園林景觀水資源越來越緊缺。很多設計師為了方便取水,使用城市自來水作為景觀設計用水,不但使城市自來水越來越緊缺,還對優質自來水造成浪費。大多數景觀對于水資源要求較低,完全可以利用雨水、二次用水對植物進行灌溉[2]。但由于設計理念不合理,使得對雨水資源的收集和利用度不夠,影響了城市園林的發展。
2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雨水資源利用的可行性
城市園林景觀需要水資源維持植物的生長,園林景觀范圍越大,需要更多的水資源供給,從而達到美化城市環境的目的。園林景觀中植物傳統的灌溉方式是對植物進行直接噴灑,所使用的水大多都是自來水,不僅會增加園林景觀的成本,還會對自來水造成浪費。城市園林景觀中的植物對水質要求相對較低,很多植物通過雨水就能健康生長,并且雨水中含有一定的微量元素會使植物更好地生長。由此可見,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利用雨水資源具有較大的可行性。
3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雨水收集和利用的方法
3.1構筑蓄水系統
建設城市園林景觀時,常常會考慮修建人工湖泊供人們觀賞,這種人工水系景觀不但能夠達到觀賞效果,還能成為雨水收集引流的渠道。以北京植物園為例,設計師在植物園中設計了3個人工湖泊,使人們在游覽植物園能夠觀賞,還能把附近地區降落的雨水集中收集到人工湖泊中[3],使得人工湖泊水資源較為充足,能夠為周圍的植物進行灌溉,減少由于植物水資源不足,導致植物枯死的情況發生。當城市園林景觀的可利用面積不夠時,相關人員可以把蓄水池建在地下,通過引流的方式對周圍的植物進行灌溉,確保植物健康生長,從而達到美化城市園林景觀的目的。
3.2增強土壤的蓄水能力
土壤具有蓄水池的功效,能夠減少水分流失,尤其是植有綠化作物的土層中,具有較強的自然雨水收集儲蓄效果。當雨水滲透到土層中,相關人員可以在地下修建蓄水池對雨水進行收集,還能收集屋檐流下的雨水并通過管道引流,最后引入到園林景觀植物中進行灌溉,增強土層中植物的儲存水量。滲透到植物中的雨水還能對植物根莖進行過濾,減少多余的雜質成分,從而使地下蓄水池更加純凈[4]。除此之外,相關人員還可以加大人工修建河道的彎度,減少雨水沖刷土層的速度,減少雨水流失,增加土壤的蓄水量。
3.3建造漏水型園林景觀
我國南方地區有充足的雨水資源,如果缺少對雨水的合理利用,會造成水資源浪費。因此,相關人員可以通過修建漏水型城市園林景觀,讓雨水流到地下水系中,存儲雨水,從而對園林中的植物進行灌溉。工作人員還可以通過修建漏水槽的引流水道,把水道與蓄水池相連接,這樣會使一部分雨水流入到地下水系中,另一部分雨水流入到園林景觀的蓄水池中。不但能夠提高雨水的利用率,還能減少對城市自來水的使用,從而減少水資源浪費,促進城市園林景觀持續發展。
4結語
城市園林景觀是城市綠色發展的主要標志,其中對雨水進行有效的收集利用,不但能夠減少對自來水的浪費,還能有效解決我國水資源緊缺問題,使城市園林景觀植物有充足的水資源,從而實現美化城市園林景觀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碩.基于雨水利用的城市道路綠地景觀設計研究[d].東北林業大學,2012
2姬曉敏.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雨水收集利用方式分析[j].中國林業產業,2016(11)
3袁璐.城市綠地雨水收集利用的植物景觀設計探析[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4
4范文婷.居住區景觀設計中雨水利用探討[d].北京林業大學,2013.
城市公園景觀設計文獻綜述 濱水公園景觀設計論文篇五
摘要:水是一切生物生存的基礎,也是地球上任何生命體依賴的主要自然資源。人類在進行城市化改造時會對當地的水資源分布產生影響。我國是世界水資源缺乏大國,加上水資源污染問題日益嚴重,給國內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產生了阻礙。本文即是對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雨水資源收集利用進行研究,探討了當前我國園林綠地用水存在的問題,并介紹了園林綠地當中水資源利用的可行性,最終闡述了相應的雨水收集利用方法,以期能為相關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城市園林;景觀設計;雨水收集
水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也是各項經濟發展的基礎,自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水資源污染和緊缺問題日益嚴重,這也使得國內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進程被拖慢,也為城市建設發展帶來了困難。
1當前我國城市園林景觀水資源存在的問題
1.1當前園林景觀水資源緊缺的表現
①很多城市園林景觀當中的噴泉、魚池等小面積用水景觀經常處于停水狀態,使得該處景觀僅淪為靜態的“裝飾品”。②很多園林當中的綠化帶由于缺少水資源灌溉,導致植被生長緩慢或抑制。③為了避免地下水資源對園林景觀內的水體產生污染,很多景觀內的蓄水池底部均進行了硬化處理,使得該處水體呈死水狀態,導致水質不斷惡化,也對周圍的植物生長造成影響,降低了城市園林景觀的生態防護價值。
1.2園林景觀水資源緊缺的原因
①城市本身擁有的水體資源量有限,這主要是城市土地開發需求量大,很多小型河流在早期城市規劃當中均采用填補的方式,導致部分城市內水體資源量明顯減少。加之城市對于地下水開采過度,導致如今開采難度升高,并且水源的污染問題處理不夠及時,使得地表水質惡化,形成了惡性循環的情況。②很多園林景觀在設計之初就顯露出對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大多數的設計師更加青睞于城市自來水,但很多的景觀內可采用水質相對較低的水體,使得優質的自來水源被大量浪費,進一步加劇了城市園林景觀水資源緊缺的問題。③我國現在的城市園林景觀當中對于天然雨水資源的利用度不足,使得廉價的水資源被白白浪費。同時伴隨著現代居民住宅區內的“水景”浪潮,使得園林景觀內的水資源再次被分流,無法提供充足的供給。
2現代園林景觀雨水資源利用的可行性
①園林景觀內的綠地面積一般較大,這就使得其需水量較高,傳統的灌溉方式主要以道路噴灑、直接噴灑等,所采用的也是自來水或地下水,導致綠地維護成本增加,也大量浪費了優質的自來水資源。②園林景觀對于水體質量的要求并不高,因為大多數植物均可以借助自然雨水進行生長,加之雨水中攜帶的很多微量元素,還會促進植被的生長。③自然雨水是當前人類能夠利用的最廉價的水資源,并且我國除西北地區外的其他地區雨水儲備量足夠供給城市園林景觀使用[1]。④城市園林景觀本身屬于露天景觀,這為雨水收集工作帶來了便捷性的優勢,因此構建園林景觀內雨水收集系統十分必要。
3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當中雨水收集利用的方法
3.1構建蓄水系統
在城市園林景觀區域內通常情況下會設計各種人工河道、湖水等水體景觀,這些水體景觀不僅可以作為觀看的景致,也可以在經過改造后稱為雨水的引流渠道。例如我國北京地區的植物園當中就建立了三個人工湖,并且通過園區內的人工河道將西山、櫻桃溝等地區的自然雨水資源收集在園區內部。這種人工湖為其周圍的植被提供了豐富的灌溉水源,在種植各類植物時可直接從湖內抽提湖水進行灌溉。而當城市內的土地面積有限時,則還可以在地下構建雨水池,并通過管道引流到地面進行灌溉。
3.2增加土壤蓄水量
土壤是保持水分不流失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具有綠化帶種植的土壤對于雨水的蓄水能力非常強,其中雨水下滲后可以通過地下雨水池進行收集。通常情況下城市內各房屋的頂部均裝有倒水截流的管道,但大多數管道均是將雨水引入樓頂后白白流失,在設計園林景觀時應該利用這些引流管道,將雨水導入樓前的綠化帶當中,這樣就可以增加土壤的蓄水量,同時綠化帶當中植被的根莖還能夠對雨水當中多余的雜志進行濾過處理,使得蓄水池當中的雨水得到凈化。另外,增加人工河道或明溝的彎曲度,這樣可以達到緩解雨水沖刷速度的目的,極大程度上降低了雨水流失量。還可以在綠化帶上增加臨時蓄水池、透水槽等。
3.3構建漏水型園林景觀
在我國南方或沿海雨水量充沛的地區可以構建漏水型的園林景觀,建立樓水槽等,使雨水能夠與地下河水匯流。同時還可以見樓水槽的水道與園林內的蓄水池相連通,這樣就能夠保證部分水進入地下水當中,而另外部分則進入到園林雨水池當中。但是這種直接漏水的方式較土壤滲水更難控制,需要根據當地的實際降水量、蓄水池儲水功能以及凈化功能等進行核算,然后利用相應的技術對水體的質量進行控制[2]。
3.4園林景觀道路和廣場雨水利用方法
在園林景觀當中道路和廣場所占的面積較大,并且這部分的結構不能栽種綠化植被,也就不能利用土壤對雨水進行收集。其中道路本身的寬度較小,但是其長度較大,因此不能使用滲漏管道對雨水進行收集,這樣會導致利用成本增加,而是應該在道路兩側建立排水斜坡,將甬道上的雨水均排入兩側的綠化帶當中。園林景觀當中的廣場本身覆蓋面積較大,而且在廣場上活動的人較多,因此不能在廣場下直接建造地下蓄水池,而是應該在其周圍的綠化帶下建立蓄水池,在廣場四周建立雨水滲漏管道,將雨水匯集到蓄水池當中。
4城市園林景觀雨水收集凈化系統的應用
以北京朝陽區內某公園威力,該公園在2010年時開展了園內雨水收集系統改造工作,并且在2012年時正式投入使用。在系統的建造方面,利用滲漏管道將雨水匯入到蓄水池當中,其中滲漏管道鋪設位置包括綠化帶、假山四周、主體道路等,蓄水池則位于公園的中央位置,略偏西方向建設了一片面積較大的綠地,蓄水池即在綠地之下。該公園設計師為了有效控制成本,將綠地直接設計為土壤濾過系統,并配備有濾池。根據系統運行后的計算顯示,該園區內每年的年雨水儲蓄量為1.2×104m3,而園區內總用水量為1.6×104m3,也就使得自來水的消耗量降低到3.5×102m3,為園區大大節約了自來水資源。同時園區內還建立了水資源循環系統,其主要以土壤濾池作為主要的凈化設備,雨水可以在滲漏和運輸的過程中得到凈化,減少了運營成本。當雨水降下后可直接流入到蓄水池當中,然后經由水泵將其提升到土壤濾池,進過凈化后就可以被運送到凈水池當中,而凈水池內也設有相應的水泵和管道,其中一份用于綠地的灌溉,另外一部分則直接被運輸到人工湖內,將人工湖內水質變差的水體更換排入到蓄水池當中,再次進行循環利用[3]。該園區不僅對雨水進行收集利用,同時對山體和市政雨水收集管道也進行利用,從而增加了雨水收集量,提升了園林景觀區內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度。
5結語
城市園林景觀的作用是保持城市內的生態平衡,因此其水資源的供應非常重要,應該深化雨水收集改造工程,利用雨水循環凈化系統提升園區內對雨水的利用效率,同時將市政管道也接入園林當中,提升雨水資源的利用效率。
參考文獻
[1]李紅軍.淺析城市園林景觀工程設計與施工中實現雨水的回收利用[j].中華民居(旬刊),2012(05):102~103.[2]付堯涵.雨水收集利用方法在公園設計中的應用——以北京大興生藥基地公園景觀規劃設計為例[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3(01):108~112.[3]吳欣,崔鵬.基于雨水收集利用的高校景觀設計研究———以西北大學長安校區為例[j].地下水,2015(05):162~165.
【本文地址:http://m.nehjyms.cn/zuowen/1087852.html】